個稅怎么交(一個人在兩個公司任職,個稅怎么交)
前沿拓展:
個稅怎么交
一、正面回答
退休人員再就業個稅怎么交要分為幾種情況:
1、退休人員再就業所得,按照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2、離退休人員**所得,按照勞務報酬計征個人所得稅;
3、離退休人員投資經營所得,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個體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等計征個人所得稅;
4、離退休人員取得的稿酬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均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分析
退休后的勞動者再就業,可以從用人單位中獲得勞動報酬,相應的也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看是否達到起征點。只要在工作且工資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都是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個稅和怎么就業沒有關系。
三、相關法律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1、工資、薪金所得;
2、勞務報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5、經營所得。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1、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2、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四、退休返聘的缺點
1、退休返聘人員大多由于年齡、精力上的原因,難以從事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工作時間也相對較短,很難根據企業的要求或臨時性的工作要求,作經常性的加班、出差等工作;
2、退休返聘人員一般創新能力比較差,幾十年的工作經驗會固化他們的思維,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因此,退休返聘人員一般不宜做創新性工作。
個稅這個東西,大家并不陌生。
每個月都會扣,但究竟扣多少怎么扣?
每個月工資不漲,個稅怎么卻蹭蹭地漲呀?
今天就來說說個稅那些事兒。
一、哪些收入需要繳納個稅?
我們的各種不同的收入都是要交稅的,個人這塊涉及比較多是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
二、和個稅相關的知識點
想搞清工資薪金如何計稅,我們得先知道一些概念。
免征額:在收入總額中不需繳稅的數額。
目前工資、薪金的免征額是5000元,低于5000元的部分不繳稅,超過5000元的部分才需要繳稅。
專項扣除:五險一金里個人繳納的部分,不需繳稅。
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支出。
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各個地區略有差異,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中需要繳稅的那部分金額。
應納稅所得額=月工資-免征額-專項扣除費用-專項附加扣除費用-其他依法需扣除的項目。
用全年累計扣稅的方式,公式就變成了: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減除費用(免征額*月數)-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其他依法需扣除的項目。
稅率: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也就是繳稅的比例。
速算扣除數:我們使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個稅,臺階上的每一檔收入對應一個稅率,不是上了一階臺階全部收入稅率都跟著增加了。
舉個例子:
應納稅所得額是10萬,不超過3.6萬的部分按3%繳;
3.6萬-10萬的部分按10%繳,以此類推。
為了方便計算,數學家就發明了“速算扣除數”。
我們只需要用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再減去速算扣除數,就是應繳稅款了。
有沒有發現應納稅所得額是“全年”而不是“每月”?
沒錯,這是另外一個知識點:全年累計扣稅。
工資的個稅是按年計算的,每月預扣預繳的,次年再根據當地稅務的通知辦理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這部分我們下次單獨說,今天先來搞清楚每月預繳了多少稅。
三、個稅的計算方法
個人當月預扣預繳稅額=個人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繳預扣稅額
給大家舉個例子:
小A每月10000元的工資,五險一金個人繳納2253元,沒有專項附加扣除和其他需要扣除的項目。
第一個月個稅為: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10000-5000-2253=2747
當月預扣預繳稅額=2747*3%-0-0=82.41
如果小A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以及首套房的貸款,那么每個月就多了兩個1千不用交稅。
第一個月個稅就變成了: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10000-5000-2253-1000-1000=747
當月預扣預繳稅額=747*3%-0-0=22.41
個稅就是這么算出來的。
兩個人工資相同,個稅可能不同,是因為每個人專項附加扣除的情況不同。
工資沒漲,每月繳稅卻多了,是因為年度累計收入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稅率向上跳了一級。
這些都是個稅計算方法導致的正常現象,并不是HR**姐算錯了。
需要提醒一下:
專項附加扣除需要自己手動添加。
稅務系統可不知道你有沒有孩子、房貸、老人需要贍養……
如果沒有提交也沒關系,每年二季度都可以做年度匯繳。
我身邊就有人退了好幾千的個稅呢。
拓展知識:
個稅怎么交
個人所得稅交多少,分為如下幾個檔次:第一,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6000元的,那么稅率為3%。第二,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6000-144000元的,那么稅率為10%。第三,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44000-300000元的,那么稅率為20%。第四,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300000-420000元的,那么稅率為25%。第五,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420000-660000元的,那么稅率為30%。第六,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660000-960000元的,那么稅率為35%。第七,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60000元的,那么稅率為45%。
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規定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張麗珍律師
擅長:離婚/財產
點擊咨詢
吳國公律師
擅長:勞動**
點擊咨詢
胡夢蝶律師
擅長:婚姻/繼承
點擊咨詢
都燕果律師
擅長:刑事辯護
點擊咨詢
林峰律師
擅長:工傷賠償
點擊咨詢
郝科名律師
擅長:房產**
點擊咨詢
王勇律師
擅長:合同**
點擊咨詢
晏華明律師
擅長:公司/債務
點擊咨詢
查
看
更
多
官方電話
在線客服
官方服務
官方網站在線問律師離婚咨詢
刑事咨詢
信用卡咨詢
工傷咨詢
個稅怎么交
用收入,減去起征點,在減去社保和專項附加扣除之后的金額乘以一定的稅率,就是個人所得稅。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個稅怎么交
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歡迎關注,點贊,下次精彩內容推薦,業務辦理請私信,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您清楚么?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講吧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扣繳義務人應當在代扣稅款的次月十五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個人的有關信息、支付所得數額、扣除事項和數額、扣繳稅款的具體數額和總額以及其他相關涉稅信息資料 2、哪些情況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1、工資、薪金所得 2、勞務報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5、經營所得 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7、財產租賃所得 8、財產轉讓所得 9、偶然所得 3、新個稅法怎么計算工資薪金? 2019年實施的新個人所得稅法,明確了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日常采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采取基本平移現行規定的做法預扣預繳 累計預扣法 計算公式為: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預扣預繳方法,基本平移了現行稅法的扣繳方法,特別是平移了對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費用按800元計算的規定 這種預扣預繳方法對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來講既容易理解,也簡便易行,方便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作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081046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