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蘇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官網)
前沿拓展:
編者按
落實《**工作報告》提出的“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要求,今年4月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國家**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失業保險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22〕23號),提出實施一系列階段性、組合式失業保險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政策措施。其中,聚焦支持受**影響生產經營持續承壓的中小微企業,大幅提高穩崗返還比例,暢通資金返還渠道,快審快發,及時為企業紓困,從源頭上穩住崗位穩住就業。文件印發后,各地有序推進政策早部署、早發力、早見效。
內蒙古:重宣傳 強舉措 抓關鍵 為穩住市場主體穩就業保駕護航
內蒙古人社廳將落實穩崗返還政策作為穩就業的重要抓手,在重宣傳、強舉措、抓關鍵上持續發力,讓好政策落到企業、見到實效。
用好“宣傳、宣講、解讀”三途徑,力促惠企政策應知盡知。一是多媒體矩陣宣傳。打造了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就業宣傳矩陣,編制失業保險援企穩崗等7個方面77條政策清單,依托廣播電視、報刊和今日、抖音等各類媒體,分類推送紙質+音頻+MG動漫視頻,努力擴大政策知曉度。二是入企業上門宣講。全面推廣“政策找企”主動服務模式,依托盟市、旗縣(市、區)人社服務專員和基層勞動保障協理員力量,通過“一對一”“一對多”方式,深入包聯企業“手把手”“面對面”,宣傳包括穩崗返還政策在內的各類穩就業政策。三是制度化解讀政策。加密政策解讀頻次,所有援企穩崗政策出臺后5個工作日內,以自治區****發布會的形式,及時向社會發布,加強權威解讀,同步鏈接**主流媒體和人社部門網站、微信公眾號。
強化“免申、頂格、調度”三舉措,力保惠企政策應享盡享。一是免申即享擴范圍。今年將“免申即享”范圍由30人以下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社會團體等參保單位,精準發放穩崗返還資金,由企業“跑腿申請”到“網上申請”再到“無需申請”。二是頂格執行增實惠。頂格執行最高返還比例,充分發揮政策效用,釋放政策紅利,給企業更多實惠、更大支持。三是調度通報促落實。對穩崗返還政策落實情況實行日調度,每天通報各地進展情況。對落實進度慢、受益面窄的地區,視情況按月或季度進行通報批評,推動工作落實。
抓實“標準、比對、審核”三關鍵,力爭紅利釋放能早盡早。一是經辦標準全統一。為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推進政策落實,自治區制定了裁員率標準和計算方法、申請渠道、申請材料、嚴重失信企業查詢渠道、企業資格認定與公示程序、資金撥付渠道、辦理時限等“七統一”工作標準,優化了經辦流程。二是數據比對全集中。自治區人社部門牽頭,財政、稅務、社會征信等部門聯動,暢通數據比對渠道,企業篩選、企業劃型、裁員率和返還金額生成、銀行賬戶匹配、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剔除等工作,實現了自治區集中代辦,減輕了基層負擔。三是審核權限全下放。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審核權限全部下放到參保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精簡了盟市、旗縣多級審核環節,提高了審核效率。截至4月底,全區共為7106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2.19億元,惠及職工38.1萬人,社會反響良好。
遼寧:爭時效 保實效 穩崗返還政策快速落地
遼寧省人社廳充分發揮省級統籌后全省政策統一、經辦統一、基金使用統一的優勢,推動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提早部署、快速落實、精準發放。今年,全省已向5.3萬戶企業撥付資金3.1億元,穩定崗位85.9萬個。
提早謀劃,未雨綢繆做好前期準備。發揮省級統籌數據省級集中的優勢,提前開展精準測算,綜合考慮**防控和穩就業形勢、基金運行等情況,兼顧政策效能最大化釋放和基金運行安全平穩,合理確定返還標準、受益范圍。政策調整期間,召開兩次視頻會議,提前部署各地市做好數據篩查和系統維護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政策快速落實夯實基礎。
搶抓時間,推進返還資金快速到位。部發文件出臺3天后,即會同省級財政、稅務部門出臺穩崗返還**作辦法文件,對經辦流程提出具體要求,各市無需另行制發文件,大大提高政策落實速度。通過內部信息比對和數據共享,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參保單位,直接撥付返還資金,最大限度減輕企業辦事負擔,實現“零跑腿、零材料、秒到賬”式的經辦服務。通過電視臺、報紙等傳統媒體,網站、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平臺多渠道、全方位廣泛宣傳政策,變“企業找政策、企業找服務”為“政策找企業、服務送上門”。緊跟政策出臺建立周調度工作機制,制定落實政策的時間表、路線圖,壓實各地責任,及時掌握進度,跟進指導督促。
加強監管,確保基金使用精準安全。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后,全省基金結余統一管理使用,破解了部分地市因基金支撐能力不足導致的政策落實難問題,穩崗返還政策在省內均等化落實,政策效能最大化釋放。完善數據比對核查機制,采用“省級初篩、各市比對、省級復核”的“三重”比對工作模式,準確鎖定符合條件參保單位,排除“負面清單”,核準撥付賬戶,確保返還資金發放安全。內控稽核部門全程介入,對業務經辦、基金撥付進行全過程監督,資金發放全部采取“社銀直聯”,實現閉環管理,有效規避經辦風險,防止基金“跑冒滴漏”。
吉林:免申即享 一鍵發放 吉林失業保險首批助企紓困資金9.26億元直達企業
吉林省人社廳、省社保局聚焦企業實際困難,積極開展“服務企業月”活動,依托垂直管理體制和基金統收統支省級統籌制度優勢,全省50個市(州)、縣(市)社保局首批助企紓困資金同步實現“免申即享、一鍵發放”。
首批發放的助企紓困資金涉及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兩項“免申即享”政策。穩崗返還政策延續擴大受益范圍,除機關事業單位外所有符合條件的參保單位均可享受。同時,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從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提高至90%。對年初以來省內出現**中高風險地區的28個縣(市、區)的中小微參保單位,按照參保職工500元/人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留工補助,支持企業組織有效穩定就業崗位。
為有效應對**,盡早把助企紓困資金發放到參保單位手中,省社保局超前啟動工作。**期間會同省政數局、省稅務局,完成了參保單位信用情況、繳納社保費銀行賬戶等信息錄入,組織人員加班加點制定流程、調試系統、完善程序,全面篩查符合條件參保單位,從簡從快統籌調度資金,全省同步實現政策“免申即享”、資金“一鍵發放”。5月24日,全省發放首批失業保險助企紓困資金9.26億元,其中穩崗返還5.79 億元,惠及參保單位5.47萬戶、職工137萬人;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3.47億元,惠及參保單位3.79萬戶、職工69.5萬人。
江蘇蘇州:高標準落實穩崗返還 全力助企紓困解難
江蘇省蘇州市沿用“免申即享、比對發放、直接到賬”模式發放穩崗返還資金,用最簡便的方式、最高效的聯審、最快速的發放幫助企業穩定崗位、紓困解難。
繼續沿用“免申即享”發放模式。符合條件的企業無需提交申請,由人社、稅務、工信、生態環境部門等穩崗返還聯合審核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通過數據共享比對確定發放名單并直接發放資金。
業務辦理“不見面”。全程“免填表”“免申報”“免跑腿”,方便**期間企業辦理享受政策。
“聯合審核”再提速。各級聯合審核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全力以赴,克服比對數據量大、審核時間期限緊張、工作人員人手緊張等困難,做到快比、快審、快發。“五一”前,蘇州市本級第一批穩崗返還資金2583.13萬元已實現發放,惠及企業2398戶、職工3.99萬人。
重慶:創新“三化三轉變” 助推穩崗返還“免申即享”
重慶市全面推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免申即享”工作模式,實現“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的轉變,做到經辦服務“零申報、零資料、零跑路”。今年已為1.4萬戶企業返還9000萬元、穩定崗位35.4萬個。
經辦上突出智能化,變材料收取為數據比對。對內貫通就業、社保等信息系統,對外打通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數據壁壘,獲取全市參保企業職工人數、繳費金額、所屬行業、營業收入等基礎信息,無需企業提供營業執照、解除勞動合同書等材料,直接按照政策條件進行數據比對、精準返還。
服務上突出便捷化,變企業申領為直接撥付。**期間,在“重慶公共就業服務網”上開通“2022年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端口,企業通過“登錄-核實-確認”三個步驟,快速完成減員率、返還金額、銀行賬戶等關鍵信息核定。區縣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復核、公示后,直接將返還資金撥付到企業賬戶,參保企業“零申報、零資料、零跑路”,切實提高獲得感、滿意度。
宣傳上突出精準化,變被動咨詢為主動宣傳。對有**的企業,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一對一”宣傳,精準通知登錄網站確認信息;對只有注冊地址的企業,采取委托鎮街、社區、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主動上門宣傳,積極動員企業確認信息;對無法聯系且注冊地址與經營地址不一致的企業,通過報紙、電視、微信、抖音、快手等媒體平臺,全面廣泛宣傳政策,推動企業知曉政策并及時登錄網站確認信息,實現“應享盡享、應返盡返”。
四川:念好“早準快實”四字訣 護航企業恢復發展
四川省人社廳念好“早、準、快、實”四字訣,推動穩崗返還政策紅利直達快享,為企業恢復發展“保駕護航”。今年以來,已向26.58萬戶參保企業直發穩崗返還資金10.24億元。
提前謀劃,念好“早”字訣。廳**組專題研究部署,建立由分管廳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工作調度,推動政策落地。及時制定出臺穩崗返還預發放辦法,提前部署數據篩查、資金測算、系統調試等工作。提早調度省級調劑金,對備付期限不足的統籌地區,及時予以調劑,確保穩崗返還政策順利實施。
數據篩查,念好“準”字訣。建立企業基礎信息數據庫,動態更新企業經營狀況、產業和行業分類、企業規模等信息。密切與發改、經信、環保等部門溝通協作,建立嚴重失信企業、僵尸企業和環保違規企業數據共享機制。通過對企業基礎信息庫、參保信息庫等相關信息進行大數據比對,準確掌握企業裁員率、參保繳費等信息,生成符合條件企業清單,由省級業務經辦機構統一分發各地復核后直發。
優化流程,念好“快”字訣。全省21個統籌地區和省本級全面實現“免申即享”,對符合條件的參保企業通過“四川e就業”微信服務號、電話、短信、業務彈窗等方式“點對點”進行告知。企業收到提示信息后,只需對發放金額、接收資金賬戶信息進行確認即視同申領。按照“程序不減、時間最短”的原則,采取信息系統初審,人工復審的方式,對企業繳費、裁員、征信等情況進行審核,既保證審核效率又確保基金安全,資金撥付時間由原來的40個工作日縮短到20個工作日。建立特困重點企業優先發放工作機制,對**防控、群眾生產生活必需、產業鏈龍頭和吸納就業較多等符合條件的特困重點企業,集中力量,特事特辦,優先快速撥付穩崗資金,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恢復發展。
跟蹤服務,念好“實”字訣。建立享受穩崗返還企業臺賬,通過實地走訪、電話回訪、視頻連線等方式,了解企業經營發展和穩崗擴崗情況。會同**門對享受穩崗返還企業的經營運行及資金使用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持續挖掘穩崗返還助企紓困典型案例,引導廣大企業積極參保繳費,持續營造穩崗不裁員、少裁員的良好氛圍。
云南:打好組合拳 穩崗位加速加力
云南在早發力、早見效上下功夫,做到“三嚴三好”,推動政策紅利加速釋放,讓好政策跑在受困企業前面。5月份穩崗返還比例達到40%,6月底有望實現符合條件企業100%返還。
嚴格比對,篩好單位。提前按照降門檻、提比例、擴范圍的政策要求改造信息系統,借助全省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積極與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數據比對,篩選出基本符合政策條件單位,有效壓減經辦流程,大幅提高經辦效率。
嚴格審核,返好資金。各級就業部門主動聯系發改、工信、稅務、市場監管、環保等相關部門,明確職責、分工協作、聯審聯批,分批形成發放單位名冊,在**部門網站集中公示。各級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對單位銀行賬號信息進行復核,提交金融機構辦理轉賬業務,有序完成資金撥付工作。
嚴格服務,講好政策。在全省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集中開展首發活動,對重點企業和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單位,主動上門服務,通過加大點對點宣傳力度,力爭參保單位應知盡享,提高政策受益率。對昆明市等發放量較大的重點地區,加強分類指導和工作調度,推動政策早落地、早見效。
青海:“三個堅持”啟動援企穩崗資金發放“直通車”
青海省人社廳積極應對**防控復雜形勢和企業穩崗紓困緊迫情況,迅速落實失業保險組合式政策,準確完成首批符合條件企業穩崗返還工作,目前已向45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237萬元。
堅持“免申即享”,確保“四個到位”。對1.68萬戶企業通過數據比對和信用查詢,精準甄別,最終確定符合條件的1.21萬戶擬發放企業名單。繼續推行“免申即享”經辦模式,通過社會保險信息數據聯動比對機制,對符合條件企業直接發放穩崗返還資金,實現全程“免申報、零跑腿、速發放”。加強數據比對,參保企業名單篩選到位;開通信用查詢,黑名單企業剔除到位;精準測算數據,發放資金申請到位;優化系統功能,社保系統測試到位。
堅持提前發力,確保精準受益。在政策落實中體現穩、準、快的標準:確保“穩”,優先對2021年享受過穩崗返還政策的企業實行“批量定向直發”,將穩崗資金直接發放至企業賬戶,再對其他企業進行嚴格審核發放;堅持“準”,確保數據比對無差錯,業務流程無缺少,發放資金無誤差,收款賬戶無錯漏;突出“快”,確保資金直達企業賬戶快,企業運用資金助力復工復產快。
堅持多措并舉,確保快速發放。堅持“統籌兼顧、就近安排、能快盡快”的原則,按日調度工作進程,加快實施進度。第一時間主動對接企業,采取“免申即享、比對發放、網上公示、直接到賬”的方式,用最簡便的方式、最高效的聯審、最快速的發放,迅速發放完成全省首批暨省本級穩崗位返還資金,實現穩崗返還“開門紅”。
拓展知識:
蘇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
http://www.rsj.suzhou.gov.cn/szwzweb/html/home/index.shtml
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蘇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
http://www.jsszhrss.gov.cn/szwzweb/html/home/index.shtml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2049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