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財政學個人所得稅計算例題(稅法個人所得稅計算題及**)

前沿拓展:

財政學個人所得稅計算例題

工資585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5850-2000)X15%-125=452.5年終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假設一年僅此一次獎金,可用獎金額除以12,用所得的商數去找對應的稅率)=9600X10%-25=935合計應繳納所得稅=452.5+935=13百朝音87.5


我國實施新個稅法后的首次個稅年度匯算清繳將至,日前相關政策密集落地。**、國家**14日對外發布公告,明確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有關政策。同日,國家**公布關于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

此外,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取得綜合所得辦理匯算清繳時,匯算清繳地與預扣預繳地規定不一致的,用預扣預繳地規定計算的減免稅額與用匯算清繳地規定計算的減免稅額相比較,按照孰高值確定減免稅額。

隨著新個稅法實施,我國首次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匯算清繳是個稅制度由分類邁向綜合所必需的配套保障措施,是推動個稅改革落地的關鍵環節,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根據新個稅法規定,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我國居民將迎來首次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此次匯算清繳的范圍和內容,為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將實行“查漏補缺、匯總收支、按年算賬、多退少補”,從而精準落實各項稅前扣除和優惠政策,更好保障納稅人權益。

納稅人需要補稅但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納稅人年度匯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不申請年度匯算退稅——根據征求意見稿,納稅人若符合上述情形之一,就不需要辦理年度匯算。

“這些措施將進一步降低稅收遵從成本,進一步切實減輕納稅人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負擔。”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匯算清繳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將促進納稅人更加精準計算全年實際納稅義務,進一步促進合理納稅。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劉怡介紹,根據征求意見稿,廣大納稅人可優先通過網上稅務局、個人所得稅手機APP預填申報表,通過查看、修改、確認三個環節即可完成申報,輕輕松松就可享受個稅改革紅利,“其中體現出的便民理念是征求意見稿一大亮點。”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指出,此次**發布的征求意見稿細化了匯算清繳工作的基本遵循,明確了涉稅各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將進一步推進建立現代個稅制度,促進社會公平。

業內人士表示,即將在明年開展辦理的個稅匯算清繳,將幫助納稅人精準計算實際納稅義務,為中低收入者免匯算、減負擔,保障個稅改革成效充分顯現,推動個稅改革最終落地落實。

拓展知識:

財政學個人所得稅計算例題

  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分項制計算,共有11類,說起來太長。下列文章供參考:
  一、工資、薪金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額
  工資、薪金所得實行按月計征的辦法。自2008年3月1日起,減除費用由1600元調整為2000元。因此,工資、薪金所得以個人每月收入額固定減除2000元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月工資、薪金收入-2000元(2008年3月1日起)
  (二)減除費用的具體規定——月扣除4800元
  1.附加減除費用。
  附加減除費用所適用的具體范圍是:
  (1)在**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中工作的外籍人員;
  (2)應聘在**境內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中工作的外籍專家;
  (3)在**境內有住所而在**境外任職或者受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
  (4)**確定的其他人員。
  此外,附加減除費用也適用于華僑和**、澳門、**同胞。
  2.雇傭和派遣單位分別支付工資、薪金的費用扣除。
  (1)只有雇傭單位在支付工資、薪金時,才可按稅法規定減除費用,計算扣繳稅款;
  (2)派遣單位支付的工資、薪金不再減除費用,以支付全額直接確定適用稅率,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
  3.雇傭單位將部分工資、薪金上交派遣單位的費用扣除。
  對于可以提供有效合同或有關憑證,能夠證明其工資、薪金所得的一部分按有關規定上交派遣(介紹)單位的,可以扣除其實際上交的部分,按其余額計征個人所得稅。
  【例題】吳某為某中方單位派往外資企業的雇員,2009年外資企業每月應向吳某支付工資6000元,按照吳某與中方派遣單位簽訂的合同,外資企業將應付吳某工資的10%上交給派遣單位,并提供有效憑證:此外吳某還在另一私營企業**,該私營企業每月向吳某支付報酬2000元。吳某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530
  B.625
  C.745
  D.835

  『正確**』B
  『**解析』雇傭單位可以減除費用,并可以扣除上交派遣單位的部分;**取得的收入,按照“勞務報酬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吳某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6000-6000×10%-2000)×15%-125+(2000-800)×20%=625(元)
  4.境內、境外分別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費用扣除。
  分別來自境內和境外的,應分別減除費用后計算納稅。
  5.特定行業職工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的費用扣除。(了解)
  6.個人取得公務交通、通訊補貼收入的扣除標準。(了解)
  (三)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一般工資、薪金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每月收入額-2000或48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雇主為其雇員負擔個人所得稅額的計算
  具體分二種情況處理:全額、部分(定額、定率)
  (1)雇主全額為雇員負擔稅款。應將雇員取得的不含稅收入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后,計算單位或個人應當代付的稅款。計算公式為:
  ①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1-稅率)
  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在上式中,公式①中的稅率,是指不含稅所得按不含稅率級距對應的稅率,用“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后的余額查找表2-5(P162);公式②中的稅率,是指應納稅所得額按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見表2-2(P156)。
  【例題】境內某公司代其雇員(**居民)繳納個人所得稅。2008年10月支付陳某的不含稅工資為4000元**幣。計算該公司為陳某代付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由于陳某的工資收入為不含稅收入,應換算為含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后,再計算應代付的個人所得稅。
  代付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4000-2000-125)÷(1-15%)=2205.88(元)
  應代付的個人所得稅=2205.88×15%-125=205.88(元)
  (2)雇主為其雇員負擔部分稅款
  第一種:雇主為其雇員定額負擔部分稅款的,應將雇員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后,計算單位應當代扣代繳的稅款。
  ①應納稅所得額=雇員所得的工資+雇主代雇員負擔的稅款-費用扣除標準
  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二種:雇主為其雇員定率負擔部分稅款,是指雇主為雇員負擔一定比例的工資應納的稅款或負擔一定比例的實際應納稅款。
  應納稅所得額=(未含雇主負擔的稅款的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負擔比例)÷(1-稅率×負擔比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題】某外商投資企業雇員(外國居民)某月工資收入12000元,雇主負擔其工資所得30%部分的稅款。計算該納稅人當月應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
  (1)應納稅所得額=(12000-4800-375×30%)÷(1-20%×30%)=7539.89(元)
  (2)應繳納個人所得稅=7539.89×20%-375=1132.98(元)

  3.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1)先將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2)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上述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計算公式如下:
  ①雇員當月工薪所得夠繳稅標準,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題】**公民鄭某2009年l~12月份每月工資3200元,12月份除當月工資以外,還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10000元。鄭某2009年應繳納個人所得稅是( )元。
  A.530
  B.975
  C.1220
  D.2115
  『正確**』D
  『**解析』各月工資應納稅額合計=[(3200-2000)×10%-25]×12=1140(元)
  10000÷12=833.33(元),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5元。
  全年一次獎金應納稅額=10000×10%-25=975(元)
  合計應納稅額=1140+975=2115(元)
  ②雇員當月工薪所得不夠繳稅標準,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題】假定**公民李某2009年在我國境內1至12月每月的績效工資為1500元,12月31日又一次性領取年終資金(兌現的績效工資)18500元。請計算李某取得該筆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1)該筆獎金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為:
  按12個月分攤后,每月的獎金=[18500-(2000-1500)]÷12=1500(元),根據工資、薪金所得九級超額累進稅率的規定,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10%、25元。
  (2)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為:
  應納稅額=(獎金收入-當月工資與2000元的差額)×適用的稅率-速算扣除數
  =[18500-(2000-1500)] ×10%-25
  =18000×10%-25
  =1775(元)
  (3)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4)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的單位,個人取得年終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按上述規定執行。補充:單位低價向職工售房,職工少支付的差額也是按照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辦法納稅。
  (5)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題】下列與個人任職有關的收入中,可按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計稅方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有( )。
  A.年終加薪
  B.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
  C.實行年薪制而兌現的年薪
  D.實行績效工資辦法兌現的績效工資
  E.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
  『正確**』ACD
  『**解析』一次性獎金包括年終加薪、實際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4.取得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個人所得稅計算
  (1)按照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數,查找相應適用稅率A和速算扣除數A;
  (2)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不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速算扣除數A)÷(1-適用稅率A);
  (3)按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數,重新查找適用稅率B和速算扣除數B;
  【例題】**公民王某2009年1月~12月,每月工資均為2300元,12月31日取得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12000元。請計算王某取得的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1)不含稅獎金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為:
  按12個月分攤后,每月的獎金=12000÷12=1000(元),根據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收入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的規定,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10%、25元。
  (2)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12000-25)÷(1-10%)=13305.56(元)
  (3)含稅獎金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為:
  按照12個月分攤后,每月獎金=13305.56÷12=1108.80(元),根據工資、薪金所得含稅收入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的規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仍然分別為10%、25元。
  (4)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13305.56×10%-25=1305.56(元)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損失+準予扣除的稅金)
  準予扣除項目:關注業務招待費(收入總額5‰以內)等
  3.準予在所得稅前列支的其他項目及列支標準
  (1)借款利息
  (2)財產保險、運輸保險
  (3)修理費用
  (4)繳納的工商管理費、個體勞動者協會會費、攤位費
  (5)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金
  (6)研究開發的費用,以及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而購置的單臺價值在5萬元以下的測試儀器和試驗性裝置的購置費。超出上述標準和范圍的,按固定資產管理,不得在當期扣除。
  (7)凈損失
  (9)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
  (10)從業人員工資、薪金(據實扣除)
  (11)三項經費(實發工資的2%、14%、2.5%)
  (12)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用
  (13)業務招待費支出
  (14)公益捐贈(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
  (15)家庭生活混用的費用(稅務機構核定分攤比率,據此確定扣除,參見2010年教材168頁的第15小點)
  (16)經申報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允許用下一年度的經營所得彌補,下一年度所得不足彌補的,允許逐年延續彌補,但最長不得超過5年。
  (17)低值易耗品
  4.不得在所得稅前列支的項目
  (1)資本性支出;
  (2)被沒收的財物、支付的罰款;
  (3)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收滯納金、罰金和罰款;
  (4)各種贊助支出;
  (5)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
  (6)分配給投資者的股利;
  (7)用于個人和家庭的支出;
  (8)個體工商戶業主的工資支出;
  (9)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其他支出;
  (10)國家**規定不準扣除的其他支出。
  【例題】下列有關個體工商戶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表述,正確的有( )。
  A.向其從業人員實際支付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允許稅前據實扣除
  B.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50%扣除
  C.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D.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木、新工藝發生的開發費用,以及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而購置單臺價值在5萬元以下的測試儀器和實驗性裝置的購置費,準予扣除
  E.將其所得通過**境內的社會團體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捐贈,捐贈額不超過其利潤總額12%的部分允許稅前扣除

  『正確**』ACD
  『**解析』選項B,業務招待費處理同企業所得稅,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選項E,個體工商戶將其所得通過**境內的社會團體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捐贈,捐贈額不超過其應納稅所得額的30%的部分可以據實扣除。
  三、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計稅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全年承包、承租經營收入總額-每月2000元×12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提示:在承包承租中,個稅和企業所得稅的比較。
  個人承包比如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商店,商店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然后,才是稅后利潤;針對稅后利潤,承包人個人要上交承包費,這個承包費,是可以在計算個稅時扣除的。舉例,獲得承包的稅后利潤,上交承包費后,余5萬元,承包人在承包企業還取得工資,則工資也是其所得,要加上全年工資,減去全年生計費2000元×12。
  【例題】(2008)下列各項中,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稅務處理辦**確的有( )。
  A.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時可扣除的必要費用為每月2000元
  B.承包人對被承包企業經營成果擁有所有權的,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承包者上繳的承包費用可作為費用扣除
  C.納稅人的承包期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經營期不足12個月的,應將收入換算為12個月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D.承包人對被承包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規定取得一定所得,其所得按“工資、薪金”項目征稅
  E.個人承租外商投資企業而從外商投資企業分享的收益,應按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征稅

  『正確**』ABDE
  『**解析』納稅人的承包期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經營期不足12個月的,將實際經營所得視同年所得,查稅率表計算所得稅{參見2010年教材171頁中間的(2)}。

  四、勞務報酬所得的計 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額
  1.費用扣除
  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定額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減除20%的費用。
  2.次的規定
  (1)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按次確定應納所得額;
  (2)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據以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此外,獲得勞務報酬所得的納稅人從其收入中支付給中介人和相關人員的報酬,除另有規定者外,在定率扣除20%的費用后,一律不再扣除。
  (二)應納稅額計算
  如果納稅人的每次應稅勞務報酬所得超過20000元,應實行加成征稅,其應納稅總額應依據相應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題】趙某于2008年10月外出參加營業性演出,一次取得勞務報酬60000元。計算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不考慮其他稅費)。

  『正確**』該納稅人一次演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按稅法規定應實行加成征稅。
  (1)應納稅所得額=60000×(1-20%)=48000(元)
  (2)應納稅額=48000×30%-2000=12400(元)

  五、稿酬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稅所得額
  費用扣除計算方法與勞務報酬所得相同。
  (二)每次收入的確定
  1.個人每次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表同一作品,不論出版單位是預付還是分筆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該作品后再付稿酬,均應合并為一次征稅。
  2.在兩處或兩處以上出版、發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則可以分別各處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分次征稅。
  3.個人的同一作品在報刊上連載,應合并其因連載而取得的所得為一次。連載之后又出書取得稿酬的,或先出書后連載取得稿酬的,應視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稅。
  4.作者去世后,對取得其遺作稿酬的個人,按稿酬所得征稅。
  (三)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減征30%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20%)
  實際繳納稅額=應納稅額×(1-30%)
  【例題】某工程師2008年2月因其編著的教材出版,獲得稿酬9000元,2008年6月因教材加印又得到稿酬4000元。計算該工程師取得的稿酬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該工程師稿酬所得按規定應屬于一次收入,須合并計算應納稅額(實際繳納稅額)
  (1)應納稅額=(9000+4000)×(1-20%)×20%=2080(元)
  (2)實際繳納稅額=2080×(1-30%)=1456(元)

  【例題】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同一作品分次取得的稿酬應合并為一次納稅
  B.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稿酬,應按兩次所得納稅
  C.同一作品出版后,添加印數取得的稿酬應按兩次所得納稅
  D.同一作品在兩處同時出版、發表取得的稿酬所得合并為一次納稅
  E.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然后再出版取得的稿酬所得應合并為一次納稅
  『正確**』AB
  『**解析』同一作品出版后,添加印數取得的稿酬應合并按一次計算所得納稅;同一作品在兩處同時出版、發表取得的稿酬所得應按兩次計算所得納稅;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然后再出版取得的稿酬所得按兩次所得納稅。
  【例題】2008年某作家的長篇**由一家出版社出版,按合同規定,出版社向作家預付稿酬5000元,作品出版后再付稿酬15000元;同年該作家還授權某晚報連載該**,歷時60天,每天支付報酬180元,共獲得稿酬10800元。該作家稿酬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2240 B.3248
  C.3449.6 D.4928
  『正確**』C
  『**解析』應納個人所得稅=(5000+15000)×(1-20%)×20%×70%+10800×(1-20%)×20%×70%=3449.6(元)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額
  1.方法與勞務報酬所得的相同。
  2.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中所支付的中介費,若能提供有效合法憑證,允許從其所得中扣除。
  (二)應納稅額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例題】2008年6月,某電視劇制作中心編劇張某從該中心取得工資3000元、第二季度的獎金1500元及劇本使用費10000元。張某6月份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1450
  B.1550
  C.1850
  D.2030
  『正確**』C
  『**解析』季度獎并入當月工資,按照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劇本使用費按照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張某6月份應繳納個人所得稅=(3000+1500-2000)×15%-125+10000×(1-20%)×20%=250+1600=1850(元)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一般無費用扣除
  1.股份制企業以股票形式向股東個人支付應得的股息、紅利時,應以派發紅股的股票票面金額為所得額,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2.對個人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減按50%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
  3.對證券投資基金從上市公司分配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在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時,也暫減按50%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
  (二)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適用稅率(20%)
  【提示】 銀行存款所取得的利息征免稅——按時間段:(1)2007年8月14日(含)以前孳生的利息按20%征稅;(2)2007年8月15日起到2008年10月8日(含)稅率由20%降為5%;(3)自2008年10月9日(含)起,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例題•計算題】張先生為自由職業者,2008年4月取得如下所得:
  (1)從A上市公司取得股息所得16000元,
  (2)從B非上市公司取得股息所得7000元,
  (3)兌現4月14日到期的一年期銀行儲蓄存款利息所得1500元
  『正確**』
  (1)取得上市公司的股息所得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股息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16000×50%×20%=1600(元)
  (2)非上市公司取得股息應納個人所得稅=7000×20%=1400(元)
  (3)2007年8月15日起到2008年10月8日儲蓄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為5%。
  儲蓄存款利息應納個人所得稅=1500÷12×4×20%+1500÷12×8×5%=150(元)
  【提示】自2008年10月9日起,對儲蓄利息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作為學員,我們只要知道2008年10月9日起儲蓄利息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即可,以前的儲蓄利息政策已經過時,今年考核的可能性不大。
  八、財產租賃所得的計稅方法
  (一)應納稅所得額
  1.次的規定:一個月扣除一次費用
  2.依次扣除以下費用:
  (1)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
  (2)由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不超過800元);
  (3)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
  3.稅率:
  (1)財產租賃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
  (2)個人按市場價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減按10%的稅率征收。
  4.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例題】鄭某于2007年1月將其自有的四間面積為150平方米的房屋出租給張某居住,租期1年。鄭某每月取得租金收入1500元,全年租金收入18000元。計算鄭某全年租金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財產租賃收入以每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鄭某每月及全年應納稅額為:
  (1)每月應納稅額=(1500-800)×10%=70(元)
  (2)全年應納稅額=70×12=840(元)

  【例題】約翰先生2008年7月將境內一處門面房出租,租賃期限1年,月租金4000元,當月發生修繕費1200元(不考慮其他稅費)。2008年約翰取得的租賃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1680 B.3600
  C.3648 D.3840
  『正確**』B
  『**解析』應繳納個人所得稅=(4000-800-800)×20%+(4000-400-800)×20%+(4000-800)×20%×4=3600(元)
  【例題】丁某2009年2月份取得出租居民住房租金收入5000元(按市場價出租,當期未發生修繕費用,考慮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則計算2月份出租住房應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月租金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5000-5000×3%×50%×(1+7%+3%)-5000×4%(房產稅)]×(1-20%)×10%=377.40(元)
  (提示:從2008年3月1日以后對個人出租住房,不區分用途,在3%稅率的基礎上減半征收營業稅,其他房屋租賃仍按5%稅率征收營業稅。)
  九、財產轉讓所得的計稅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稅費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財產原值”中重點是:有價證券
  每次賣出債券應納個人所得稅額=(該次賣出該類債券收入-該次賣出該類債券允許扣除的買價和費用)×20%
  【例題】某人本期購入債券1000份,每份買入價10元,支付購進買入債券的稅費共計150元。本期內將買入的債券一次賣出600份,每份賣出價12元,支付賣出債券的稅費共計110元。計算該個人售出債券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1)一次賣出債券應扣除的買價及費用=(10000+150)÷1000×600+110=6200(元)
  (2)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600×12-6200)×20%=200(元)
  【例題】某公民8月買進某公司債券20000份,每份買價8元,共支付手續費800元,11月份賣出l0000份,每份賣價8.3元,共支付手續費415元,l2月末債券到期,該公民取得債券利息收入2700元。該公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977
  B.940
  C.697
  D.600
  『正確**』A
  『**解析』(1)一次賣出債券應扣除的買價及費用=(20000×8+800)÷20000×10000+415=80815(元)
  (2)轉讓債券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10000×8.3-80815)×20%=437(元)
  (3)債券利息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2700×20%=540(元)
  (4)該公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437+540=977(元)
  十、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計稅方法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適用稅率

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24500608.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大丰市| 象山县| 东源县| 新竹县| 襄汾县| 舒城县| 嘉兴市| 射阳县| 沅陵县| 乡城县| 扶余县| 中卫市| 洛宁县| 上饶市| 工布江达县| 六盘水市| 平阳县| 准格尔旗| 云安县| 稻城县| 谢通门县| 阳泉市| 澳门| 京山县| 高尔夫| 临沧市| 大余县| 河源市| 盐城市| 固始县| 杭锦后旗| 河北区| 都江堰市| 南郑县| 古浪县| 济阳县| 陇川县| 克什克腾旗| 昆山市|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