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個人所得稅分錄:個人所得稅繳納app
其實交個人所得稅分錄:個人所得稅繳納app的問題并不復雜,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交個人所得稅分錄:個人所得稅繳納app,因此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交個人所得稅分錄:個人所得稅繳納app的一些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的分析吧!
企業承擔個稅、承擔個人社保費的賬務處理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社保費和個稅是兩個重要的財務成本,涉及到雇員和企業之間的財務關系。然而,在實際**作中,有時企業會幫助雇員承擔一部分社保費用,甚至個稅,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雇員的財務負擔,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會計難題。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小劉是某公司的會計,他的月工資為1萬元。根據公司的約定,他的工資是稅后的,而且公司還幫他承擔了一部分個人社保費用,假定為500元。在小劉的會計分錄中,他可能會出現以下錯誤:
公司實際支出的部分不能在稅前扣除。500元的社保費是小劉個人支付的,企業無法在稅前扣除這部分費用。企業也不能在稅前扣除小劉應該承擔的個稅,因為沒有相關的扣除憑證可供企業使用。
要正確處理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對于企業承擔的社保費用,會計分錄應該如下:
在計提時:
借:管理費用 11500
貸:其他應付款-社保費1000
在發放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10500
貸:銀行存款 10000
貸:其他應付款-社保費500
這種方式將企業代替個人繳納的社保費用視為企業發放給員工的工資的一部分,員工使用這部分工資來支付社保費。由于社保費是免稅項目,因此增加這部分工資收入不會增加員工的個稅負擔。
到手工資 = 工資實際支付額 – 應交個人所得稅
其中,工資實際支付額需要根據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來計算。根據企業承擔個稅的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勞務報酬的預扣稅率來計算。
以小劉為例,假設他是**員工且不需要繳納社保費,我們可以計算出實際支付額為10,641.30元。因此,企業承擔個稅后的正確會計分錄應如下:
借:管理費用 10,641.30
貸:應付職工薪酬—**費 10,641.30
在發放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費 10,641.30
貸:銀行存款 10,000
貸:應交稅費-代繳代扣個人所得稅 641.30
通過以上正確的會計處理方式,可以避免個稅漏交和企業稅前扣除的問題,確保了財務記錄的準確**和合規**。同時,也讓員工享受到了一定的稅收優惠,提高了企業的員工福利。
「內容超全,趕快**」稅費的計提分錄
稅費計算和提取的科目是什么?都有什么稅種呢?稅費的計提分錄詳細介紹都在這里,建議小伙伴們趕快**,認真閱讀、學習哦!
表面上看,在納稅義務發生而稅款尚未繳納時,稅費是一項負債,但其實質是一項費用,最終要計入相關的成本和費用的。根據各稅種不同的特**,其計入的對方科目也不一樣。
通常有以下幾種情形:
1.稅金及附加
按22號文,稅費一般計提計入“稅金及附加”科目。
借: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印花稅
—-應交房產稅
—-應交車船稅
—-應交城鎮土地使用稅
—-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
—-應交消費稅
—-應交資源稅
—-應交土地**
—-應交城建稅
—-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交地方教育附加
—-應交堤防維護費
—-應交價格調節基金
—-應交文化事業建設費
2.固定資產清理
不是所有的交易收入(收益)都在會計收入中核算的,不一定計入主營(其他)業務收入。同樣,這類交易過程中需要繳納的稅費,也就不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典型的是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處置業務。
其中,固定資產處置中,需繳納的**,一般是計入“固定資產清理”科目的借方,增加清理成本。(也有另外的主張的,這里不再細述)
3.處置無形資產
而無形資產的處置和固定資產又有不同。無形資產處置產生的營業稅,沒有會計科目相對應,不計入科目,直接從交易金額中扣除。
借:銀行存款 (交易金額)
累計攤銷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貸:無形資產 (原價)
應交稅費—-應交**
營業外收、支
4.直接計入所購資產的成本等。
(1)計入購置成本
1)契稅:辦理房屋產權時
借:固定資產—房屋
貸:銀行存款
2)車輛購置稅:上牌時
借:固定資產—車輛
貸:銀行存款
3)關稅:進關時,根據專用繳款書
借:資產類(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等)
應交稅費—應交**(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4)耕地占用稅:征用耕地稅
借:開發成本(房地產企業)
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非房企)
貸:銀行存款(或:應交稅費—應交耕地占用稅)
(2)計入投資成本: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主營業務收入 (自產產品出廠價)
應交稅費—應交**(銷項稅額) (出廠價*16%)
(3)計入支出:
借:營業外支出—捐贈支出
貸:庫存商品 (產品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銷項稅額) (出廠價*16%)
(4)計入換入資產成本
借:固定資產—房屋
應交稅費—-應交**(進項稅) (換人資產的公允價*16%)
貸:主營業務收入 (自產產品出廠價)
應交稅費—應交**(銷項稅額)(出廠價*16%)
5.個稅
嚴格來講,個稅不是企業的稅費,只是企業按法律規定而承擔的代扣代繳義務,所以不能計入企業的成本和費用中,因此其核算也就有不同的地方。
(1)計提個稅(其實質是完成代扣義務)
借:應付職工薪酬 (應發數)
貸:庫存現金 (實發數)
其他應收款—代墊職工社保) (職工個人承擔的社保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2)上繳稅款(完成代繳義務)
借: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6.所得稅費用
企業所得稅是最重要的稅費,其核算也相對復雜。鑒于篇幅,本篇只講解分錄。
所得稅分錄,一般可以分三個層次:計提所得稅、結轉所得稅費用、繳納所得稅。
(1)計提所得稅
所得稅是年稅,實務中通常是按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
按季預繳時,通常是只以會計利潤為計稅依據,不需要按稅法對會計利潤作調整。調整一般是在匯算清繳時進行的。
按季預繳的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考慮遞延所得稅時的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 (也可能在貸方)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也可能在借方)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2)結轉所得稅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3)匯繳后的調整分錄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結束后:補繳稅額要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
A.通過匯算清繳,用全年應交所得稅減去已預交稅額,得到的數額如果是正數,代表企業應補繳稅額,分錄如下: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B.繳納此匯算清繳稅款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C.調整未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D.如果是負數,代表企業多繳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調整未分配利潤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理論上,多交的稅款可以申請退回: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但實務中更多的是留著下一期抵減所得稅,抵稅沒有分錄,只是減少了應交的稅款。
個稅賬務這么處理,稅局隨時找上門
本文來源于會計網(),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會計政策、實**、考證相關信息,可以關注會計網或者關注微信號ID:**kuaijicom,隨時為你提供最新行業資訊!
個稅的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個稅賬務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引來稅務稽查。下面會計網小編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并簡要分析一下個稅賬務到底該怎么處理。
案例一:
建筑公司某會計,2016年平時不發放工資,在2017年1月春節當月一并發放2016年12個月的工資。平時也不申報個人所得稅,但是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候將這筆在1月發放的工資金額填寫在職工薪酬納稅調整明細表中了。
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根據規定工資薪金是需要按月申報的,而該企業未進行申報。
二:一般情況下,一次**發放12個月的工資是需要合并為一個月工資進行申報的,這就導致員工個人應負擔的個人所得稅稅金較按月發放時有大大的增加。
三:個人所得稅無全年工資薪金的申報記錄,卻在企業所得稅的匯算清繳年報中填寫了相關數據,在金三大數據管理下,會導致數據比對時出現嚴重的問題。于今年4月18日以后企稅匯算清繳的企業,如在稅局提供的“風險掃描提示服務”中出現“強制修改類”風險提示,且不去修改的,后期被稽查的概率將大大增加。
建議:
與相關部門溝通按時發放工資,并按期進行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既可以降低員工的稅負,又能降低被稽查的風險。
案例二:
某IT行業會計,平時技術研發員工的工資都是在一萬多點,但是為了給員工省稅,在申報個稅的時候以不超3500的所得額進行申報,發放工資的時候分二步走,申報個稅部分正常通過公司銀行賬戶發放,超過部分走其他途徑發放并未計入應付職工薪酬。在申報企業所得稅匯繳的報表時,將其他途徑發放工資一并填寫在職工薪酬納稅調整明細表中了。
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工資應按實際發放金額進行個人所得稅的申報,不能投機取巧。
二:超過部分走其他途徑發放并未計入應付職工薪酬,卻填寫在職工薪酬納稅調整明細表中了。不知不覺中就已觸碰到稽查的高壓線!
建議:
發放的工資應據實申報個稅,年度內申報的工資收入額應與企業所得稅中職工薪酬金額匹配。
案例三:
某商貿企業會計,法人名下有二家**核算的公司,甲公司的效益一般,但還是有一部分員工工資達到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情形,由于沒有開通網銀支付功能,所以就把這部分人員的工資發放、申報都轉到了乙公司,通過往來走賬處理。在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的申報時,按含轉到乙公司申報的人員進行相關數據的填寫。
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二家公司是**核算的,法人雖然是同一人,應各自按在冊員工花名冊**進行申報個人所得稅。更何況開通網銀支付功能,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二:企業所得稅的申報時,基礎信息表中的從業人數、職工薪酬納稅調整明細的表是否填寫正確?與個人所得稅年度內申報相關數據是否匹配?
建議:甲公司應開通網銀支付工能,所有員工的個人所得稅據實申報。
個稅涉稅處理
1、**——繳
據財稅(2016)36號文件、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手續費返還應按照“商務輔助服務——經紀**服務”繳納**。
2、企業所得稅——繳
依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對“收入”的規定,納稅人根據稅法規定代扣稅費,或接受稅務部門委托代征稅費而取得的手續費收入,屬于企業所得稅的應稅收入。
同時,《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也就說如果發放給個人,就收支平衡,沒有“所得”
3、個人所得稅——免
《國家**關于代扣代繳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手續費收入征免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1〕31號)規定:儲蓄機構內從事代扣代繳工作的辦稅人員取得的扣繳利息稅手續費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
關于本次交個人所得稅分錄:個人所得稅繳納app和交個人所得稅分錄:個人所得稅繳納app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3110257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