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個稅稅率表(年終獎個稅稅率表2022)
前沿拓展:
年終獎個稅稅率表
年終獎如果超過3000在12,000元之間,適用的稅率是10%,速算扣除數大概是210。因此,如果某一位職工年終獎大概是在12萬元,也就是說每一個月是1萬元,那么這一位職工所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就是11,790元。
一、單獨計算納稅
2021年的12月31日,個人在獲得年終獎金前,可以不將年終獎放入到綜合所得,相反全年一次性獲得的獎金收入除以12,然后再經過換算之后計算的公式就是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二、并入綜合所得計稅按年計算納稅
居民個人取得一次性的全年獎金,可以放入到當年綜合所得,然后直接按年計算納稅發放,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必須要和居民個人當月的資金掛鉤,主要選擇的就是一種累計預扣法來有效計算個人所得稅。
注意這種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在2019年1月1日,一直到2021年12月30日之間,還有兩種不一樣的選擇。但是在2022年的1月1日開始,居民在一次性取得全年獎金之后,就只能夠放入到當年的綜合所得,必須要按照規定去計算所得稅。
三、不一樣的計算方式,稅率會有所區別
如果其中某一位職工,每一個月的工資大概在15,000元左右,每一個季度的獎金為4000元,年終的獎金大概是48,000元。符合國家規定的五險一金基本是2000元專項附加應該扣除1000元,按照單獨計稅的方式,這位職工全年一次性獎金應該繳納的稅額就是48,000元×10%,然后減去210,最后需要繳納的就是4590元。
如果把這一位職工所有的獎金全部都放入到當年綜合所得來有效計算個人所得稅,這位職工所需要繳納的稅費就是12,680元。主要是15,000×12+4000×4加48,000-6000-2000×12-1000×12,然后乘以20-16,920%。
由此也可以看出不一樣的計算方法,最終所需要繳納的所得稅有一定的區別,所以就應該分別選擇不一樣的方式來計算,看一下到底哪一個比較劃算,如果并不是很確定的話,也可以在個人所得稅上利用合并計稅,還有單獨計稅進行對比,在提交之前頁面上也可以看到所需要繳納的稅額,在經過對比之后就可以知道到底哪一個更低。

2021年馬上就要結束了,但**到目前也沒有要延長獎金稅的公告,所以從2022年開始你所發的年終獎都要歸入綜合所得計算個稅。為了實現共同富裕工資越高,獎金越多繳納的個稅也就越多。
下面通過我制作的2022年個稅計算表,測算下2022年拿到年終獎當月以及后續每月應繳納的個稅。
先講二個基礎知識,個稅扣除分二種:
一:專項扣除五險一金,以上海為例:個人養老保險8%,個人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合并2%,個人失業保險0.5%,合計個人社保稅前可以扣除10.5%,再扣除個人公積金7%。
二:專項扣除六項,子女教育扣除1000/月(子女滿三周歲后),贍養老人扣除2000/月(父母滿60周歲后),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二選一扣除1000元/月,繼續教育400元/月(學歷或證書取得當年扣除3600),大病醫療一般在個稅匯算清繳時計算。
如果你的工資固定,除了工資以外你沒有其他額外收入,2022年之前計算個稅時一般情況下你的工資和獎金是分開的,所以獎金按照獎金稅計算,工資按照個稅計算。但是2022年獎金并入綜合所得后,如果還是按照月稅率計算個稅,就會導致每月計算的個稅與全年個稅綜合所得計算的個稅不一致!
按月稅率計算舉例如下:
假設你的月工資為2萬,年終獎4萬

社保繳費基數為21000(可以通過支付寶三金賬單查詢,比如公積金是2940元,社保繳費基數2940/0.14=21000)另外社保與公積金的最低基數不一樣,所以有些人社保和公積金基數是不一致的
專項扣除有子女教育1000,贍養老人2000,住房貸款利息1000

按月稅率計算個稅如下,1月把獎金并入綜合所得后,需要繳納4171.25元的個稅。

與2021年同樣的工資和獎金用月稅率計算后,2022年要比2021年多繳納3048.75元個稅。

細心的你可能已經發現,獎金并入綜合所得后再使用月稅率計算,1月的個稅明顯偏高異常,所以接下來我們使用年稅率重新計算個稅!
第二個月的工資累計數等于當月工資加上前一個月的累計數。

社保和公積金每月累加,專項附加扣除也是每月累加

同樣的工資和獎金,使用年稅率計算后發現,適用稅率從3月開始升檔變成10%,隨著稅率的升檔,個稅除1月因發獎金計稅基礎較高外,其他月的固定工資,從3月開始個稅都是732.5元。年累計個稅8270比按月稅率計算少了1648.75!

與2021年同樣的工資和獎金用年稅率計算后發現,2022年要比2021年多繳納1400元個稅,使用年稅率后2023年做2022年個稅所得稅匯算清繳時一般情況下就不會出現多退少補的情況!(對比按月稅率計算要少1648.75)

以上就是本次我制作的2022年個稅計算模板,使用模板時只修改黃**域,其他顏**域的公式不要修改!
公眾號:財稅Excel筆記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071344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