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計算器(個稅計算器反推稅前2021)
前沿拓展:
個稅計算器
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已經公布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2018年四季度實行了過渡政策,那么新個稅計算器5000怎么進行分類計算呢?趕緊和新云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新個稅計算器5000怎么進行分類計算
一、所得項目的基本分類
1.個人所得的列舉項目分類
根據新法規定,個人所得稅應稅項目分為9個明細項目,即: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自2019年開始,除列名的九項所得外,不得再另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當然,對于九類項目的具體解釋和包括的范圍還需要實施條例的進一步明確。
2.個稅稅率特點的分類
根據新個稅的計算方式,將個稅分為三類:
(1)綜合所得:具體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四個項目所得。
(2)經營所得:將經營所得一項實行單獨的計算。
(3)其他所得:新法對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四項歸類一起,采用比例稅率,但沒有歸集名稱,小編根據其都是針對特定性質的所得項目的特點,簡稱為其他所得。
3.稅率的基本適用
(1)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2)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3)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二、綜合所得的計算表
新個稅法將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分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兩大類,且計稅有所不同。
(1)居民個人
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是以自公歷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的每一納稅年度進行計稅,并在日常由扣繳義務人按月(如基本的工資薪金等按月發放的個人所得)或者按次(如稿酬等)進行扣繳稅款。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新法中的表述是預扣預繳,與原來有所不同,并明確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辦理匯算清繳。
這是否與原有的代扣代繳的規定有所不同,目前尚不得而知。筆者認為,這是向年度匯繳的基本制度靠近,是一種逐步前進中的一個標志性階段。
居民個人綜合所得方面的應納稅所得額額基本計算公式是:
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年度收入額-準予扣除額
準予扣除額=基本扣除費用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在扣時,一般采用所列次序逐步扣除,直到扣為0為止。
對于扣除之后尚有不能扣除的余額,是否可以象企業所得稅準予五年內(特殊政策除外)彌補虧損一樣,準予繼續結轉扣除呢?比如,新就業的大學生,開始實習階段的所得可能不高,但相對人生歷程中,又是最需要收入支配的階段,如果能夠結轉,對于這個群體可能是暫時性的支持政策。當然,如果采用這一優惠政策,實務**作將比較復雜。
另外一個問題是,對于不同月份之間,也有可能因為發放方式、多處取得等原因,導致月份之間扣除不足,建議也可以在年度內在年度清算時準予扣除。這在法里沒有障礙,也可以促進個人重視年度清算申報,逐步推進個稅年度申報常態化。
綜合所得年度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2)非居民個人
非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與居民個人有所不同,根據取得的收入的不同特點,分別計算:工資、薪金所得按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常按次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注意與居民個人的區別。
月應納稅所得額=當月收入額-費用5000元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
非居民個人取得上述所得依照下表按月換算后計算應納稅額。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三、經營所得的計算表
經營所得是一個新的所得歸類,對于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歸入其中,并沒有什么異議,但是,對于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否應當屬于該類所得,適用該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存在一些異議。從實務看,承包承租經營的模式是比較多的,有待于條例的進一步明確。
經營所得,采用按月度或者按季度進行預繳稅口的納稅申報;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辦理匯算清繳。
年經營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成本、費用以及損失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四、其他所得
其他所得包括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
納稅人取得其他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在“其他所得”中有一種特例采用了10%的比例稅率,假如新**式實施之后,該項目重新歸類到相應的所得中,依然實行10%稅率的話,那么是否就可能該稱為優惠稅率?或者減半征收?
(1)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
(2)按照每次收入的大小,區別情況計算:
①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
財產租賃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費用800元
②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
財產租賃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1-20%)
(3)財產轉讓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轉讓財產的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
(4)偶然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
[閩南網]
【記得看10月份工資條 你的工資可能會變多】國家**公布月收入2萬元以下個稅計算表,從10月1日起,納稅人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并執行新的稅率表。據測算,新規執行后,月收入2萬元以下納稅人稅負可降低50%以上。對照這張表,看你10月份到手工資能漲多少錢吧!(****網)

月收入2萬以下個人所得稅計算表
拓展知識:
個稅計算器
個稅計算器,又名“個人所得稅計算器”,根據收入類型、金額等,計算每筆交易應繳納稅款與稅后收入等。
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
計算專項附加扣除個稅,可以用專業的個稅計算器。我們就有可以看看。個稅計算器,我們有免費的,進入網站就能剛看到。
個稅計算器
你問的是這個吧,繼續教育考證的確是可以抵減個稅。計算器沒有,不過也很好計算的:
…
第三章 繼續教育
第八條 納稅人在**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第九條 個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符合本辦法規定扣除條件的,可以選擇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選擇由本人扣除。
第十條 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應當留存相關證書等資料備查。
…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個稅計算器
“瑞人云”個稅計算器
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個稅計算器
啟錄計算器,里面有最新個稅計算器,簡潔明了還準確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071444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