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現系數計算公式(折現系數公式如何計算)
前沿拓展:
繼續肝吧,上章講的概念,這一章講計算了,本章的重點也是計算,下午的案例有時候會考計算的,本章主要講的是成本效益分析,盈虧平衡點,凈現值,凈現值率,投資回收期。
1.成本效益分析
按成本性質分類:
固定成本:是指其總額在一定期間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變動的影響而保持固定不變的成本。例如,管理人員的工資、辦公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員工培訓費等。
變動成本:也稱為可變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費、產品包裝費、外包費用、開發獎金等。
混合成本:就是混合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性質的成本。例如,水電費、電話費等。這些成本通常有一個基數,超過這個基數就會隨業務量的增大而增大。
按計入方式分類:
直接成本:與產品生產工藝直接有關的成本,如原料、主要材料、外購半成品、生產工人工資、機器設備折舊等。
間接成本:與產品生產工藝沒有直接關系的成本,如機物料消耗、輔助工人和車間管理人員工資、車間房屋折舊等。
沉沒成本: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
收益分類:
有形收益:能夠直接帶來營業額和利潤增長的收益。
無形收益:不一定能導致營業額和利潤增長,但能夠增加公司名氣、信譽等。
考題來嘍:
1.成本是信息系統生命周期內各階段的所有投入之和,按照成本性態分類,可以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其中()屬于固定成本,()屬于變動成本。
A.固定資產折舊費 B.直接材料費 C.產品包裝費 D.開發獎金
A.員工培訓費 B.房屋租金 C.技術開發經費 D.外包費用
解析:**A D,變動成本跟銷量相關!
2.盈虧平衡點
利潤=銷售額-成本=銷售額-(固定成本+可變成本)
當利潤>0,即公司掙錢,當利潤<0,即公司虧本,當利潤=0時,就是盈虧平衡點,此時不虧不賺,公式如下:
盈虧平衡點銷售額=總固定成本+總可變成本
=總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盈虧平衡點銷售額]
注意:可變成本和銷售收入成正比。可變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當前時刻的可變成本/當前時刻的收入
后邊括號里的【可變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盈虧平衡點銷售額】這個有點不好理解,下邊上個題目,舉個例子就明白了了。
上圖,這是某一個時刻的銷售情況,讓你求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
解析思路的話,首先先分析出,利潤120,收入800,固定成本130+150,可變成本300+100。
按照公式:
利潤=銷售額-成本=銷售額-(固定成本+可變成本)
盈虧平衡點的時候,利潤=0,公式就是:盈虧平衡點銷售額=總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盈虧平衡點銷售額],參考下圖計算方式!
靈魂畫師上線了
3.凈現值
考的概率比較大,只要出現成本效益分析,凈現值是必考的!
靜態收益計算方式:不考慮金錢的時間價值,只看項目周期內投入和產出的絕對數字。
動態收益計算方式:考慮金錢具有時間價值,現在的錢比未來值錢,有以下相關概念
現值(P):設每年折現率為i,原價值為F的東西,在n年后的價值為:
凈現值NPV是考慮了金錢的時間價值計算出來的凈利潤,公式為:
其中,Cl是第t年的收入利益,CO是第t年的支出成本,i是折現率。項目周期內每一年都這樣計算再累加,得出總的NPV,就是考慮了時間價值的凈利潤,NPV有助于公司判斷項目是否盈利。
靜態收益計算:
如上圖所示甲乙丙三個方案,哪個方案收益最高,建設期屬于支出費用,運營期屬于收益盈利,按照靜態收益計算,總收益1000,減去總支出500,單個方案的靜態收益是一樣的,都是500,沒有看出哪個方案更好!
動態收益計算:
上圖多了折現系數,建設期:折現值=投資額*折現系數,折現合計就是所有的折現值相加,運營期:折現值=凈現金流入量*折現系數,折現合計就是所有的折現值相加。
甲乙丙三個方案,哪個好,就是運營期折現值合計減去建設期折現值合計,值最大的就是最優方案!
4.凈現值率
凈現值率=凈現值/一次性投入
凈現值率NPVR是項目凈現值與原始投資總額的比率,公式為:
公式有點繁瑣,可以直接記憶,凈現值率=凈現值/一次性投入
分子是NPV,分母是原始投資總額,NPVR有助于公司選擇投入小,產出高的項目。
5.投資回收期
靜態投資回收期:不考慮金錢的時間價值,只看項目周期內絕對投入和產出,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收回所有的投入成本。
動態投資回收期:使用凈現值做分析,需要多長時間能夠收回所有投入成本(凈現值)。
投資回收率=1/投資回收期*100%。
考題來嘍:
1.某一項目,初始投資為2000萬元,該項目從投產年開始每年的凈收益如下表所示,則該項目的靜態投資回收期約為()年。
A、2.9 B、3.9 C、2.7 D、3.8
解析:這個例題的主要目的就是先讓你理解下投資回收期,本例題只是靜態投資回收期,
一直到2014年收益600+700+800=2100萬,超過了投入2年多點,這個小數點也好算,(2000-600-700)/800=0.9,**就是A
2.上個案例題,大家感受一下,這個案例題有點老了。
(2016年上半年案例試題一)閱讀以下關于軟件系統可行性分析的敘述,在答題紙上回答問題1至問題3。
某軟件開發企業受對外貿易公司委托開發一套跨境電子商務系統,項目組從多個方面對該電子商務系統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在項目組給出的可行性分析報告中,對項目的成本、收益情況進行了說明:建設投資總額為300萬元,建設期為1年,運營期為4年,該方案現金流量表如表1-1所示。
【問題1】(12分)
軟件系統可行性分析包括哪幾個方面?用200以內文字說明其含義。
【問題2】(7分)
成本和收益是經濟可行性評價的核心要素,成本一般分為開發成本和運營成本,收益包括有形收益和無形收益,請對照下列7項內容,將其序號分別填入成本和收益對應的類別。
a)系統分析師工資;
b)采購數據庫服務器;
c)系統管理員工資:
d)客戶滿意度增加;
e)銷售額同比提高;
f)軟件許可證費用;
g)應用服務器數量減少。
【問題3】(6分)
根據表1-1所示現金流量表,分別給出該解決方案的靜態投資回收期、動態投資回收期和投資收益率的算術表達式或數值(結果保留2位小數)。
**解析:【問題1】
(1)經濟可行性。主要評估項目的建設成本、運行成本和項目建成后可能的經濟收益。
(2)技術可行性。研究的對象是信息系統需要實現的功能和性能,以及技術能力約束。
(3)法律可行性。具有比較廣泛的內容,它需要從政策、法律、道德、制度等社會因素來論證信息系統建設的現實性。
(4)用戶使用可行性。從信息系統用戶的角度來評估系統的可行性,包括企業的行政管理和工作制度、使用人員的素質和培訓要求等。
【問題2】
(1)開發成本:(a)系統分析師工資、(b)采購數據庫服務器
(2)運營成本:(c)系統管理員工資、(f)軟件許可證費用
(3)有形收益:(e)銷售額同比提高、(g)應用服務器數量減少
(4)無形收益:(d)客戶滿意度增加
【問題3】
靜態投資回收期=累計凈現金流量開始出現正值的年份數-1+|上年累計凈現金流量|/當年凈現金流量=(3-1)+(390-340)/(200-60)=2.36年
動態投資回收期=累計折現值開始出現正值的年份數-1+|上年累計折現值|/當年折現值=(3-1)+(377.9-295)/((200-60)*0.75)=2.79年
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投資成本x100%=594.6/470.5=126.38%
感謝大伙點贊+關注的支持,是我持續學習更新的動力,關注公眾號:Coding-9527,跟大伙一起學習,成長,進步!
拓展知識:
折現系數計算公式
1、折現率不是利率,也不是貼現率。折現率、貼現率的確定通常和當時的利率水平是有緊密聯系的。之所以說折現率不是利率,是因為:①利率是資金的報酬,折現率是管理的報酬。利率只表示資產(資金)本身的獲利能力,而與使用條件、占用者和使用途徑沒有直接聯系,折現率則與資產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相關。②如果將折現率等同于利率,則將問題過于簡單化、片面化了。折現率、貼現率的確定通常和當時的利率水平是有緊密聯系的。
2、折現率的公式是:PV=C/(1+r)t。(PV=現值,C=期末金額,r=折現率,t=投資期數)。
應答時間:
,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準。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詳情
官方服務
官方網站智能問答
折現系數計算公式
折現率是特定條件下的收益率,說明資產取得該項收益的收益率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收益率越高,意味著單位資產增值率高,所有者擁有資產價值就低,因此收益率越高,資產評估值就越低。
折現率(discountrate)是指將未來有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資本化率或還原利率則通常是指將未來無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分期付款購入的固定資產其折現率實質上即是供貨企業的必要報酬率。(PV=現值(presentvalue),C=期末金額,r=折現率,t=投資期數)
本條內容來源于:**法律出版社《中華****金融法典:應用版》
詳情
官方電話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081046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