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分類(銀行資產分類)
前沿拓展:
資產分類
一、改進統一授信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將貸款(含貿易融資)、票據承兌和貼現、透支、債券投資、特定目的載體投資、開立信用證、保理、擔保、貸款承諾,以及其他實質上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納入統一授信管理,其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應按照穿透原則對應至最終債務人。在全面覆蓋各類授信業務的基礎上,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確定單一法人客戶、集團客戶以及地區行業的綜合授信限額。綜合授信限額應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及其并表附屬機構授信總額。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將同業客戶納入實施統一授信的客戶范圍,合理設定同業客戶的風險限額,全口徑監測同業客戶的風險暴露水平。對外幣授信規模較大的客戶設定授信額度時,應充分考慮匯率變化對風險暴露的影響。
上海法詢金融解讀:
(1)第一層是授信品種擴大化。即從債權類資產擴展至投資類資產,銀行債權類信用風險資產包括貸款(含貿易融資)、票據承兌和貼現、透支、債券投資、開立信用證、保理、擔保、貸款承諾等表內外業務形成的資產及或有資產,而對特定目的載體的投資實作為類信貸資產或非信貸資產對待,部分銀行并未納入統一授信管理。而從銀監會2016年度非現場監管報表更新來看,對信用風險資產重新進行了調整與歸類,意味著只要持有因交易而產生的金融資產,就存在信用風險(違約風險),銀行應將所有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納入統一授信管理。
(2)特定目的載體投資納入統一授信管理,最終債務人按照穿透原則確定;即授信對象穿透化。該文首次明確將特定目的載體投資按照穿透原則對應至最終債務人。而在此之前,有的銀行是對特定目的載體進行授信,更多銀行是對SPV發行方進行授信,并在風險加權資產計算的過程中視同為對金融機構債權。授信對象穿透并納入統一授信后,就必須納入統一授信集中度管理,需要滿足不超過15%的授信集中度監管指標要求。原本《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銀發〔2014〕127號)只表述為“實質重于形式進行穿透”更多是體現在表內信用風險加權資產計提方面,防止變相節約資本實施監管套利。
(2)將同業客戶納入統一授信范圍,但沒有明確是否需要符合額外集中度要求(除127號文的1/3指標)。
二、加強授信客戶風險評估。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強內部客戶風險信息共享,探索對客戶風險信息實施統一管理,整合分析全體客戶的各類信用風險信息。強化銀行業金融機構之間信息共享機制建設,多渠道收集授信客戶非傳統融資信息,增強對授信客戶總負債情況的監測評估能力。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新增授信客戶和對存量客戶增加授信前,應查詢內外部共享信息,掌握客戶總負債情況,判斷客戶是否存在過度授信,是否涉及擔保圈、財務欺詐、跨行違約等風險因素,有效前瞻預警和防控風險。
三、規范授信審批流程。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明確新增授信、存量授信展期和滾動融資的審批標準、政策和流程,并根據風險暴露的規模和復雜程度明確不同層級的審批杈限。對集團客戶授信總額超過資本凈額10%或單一客戶授信總額超過資本凈額5%的,應視為大額風險暴露,其授信應由董事會或高級管理層審批決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風險管理的需要自行確定大額風險暴露管理政策,但不得低于以上要求。在計算大額風險暴露時,對具有經濟關聯關系的客戶參照集團客戶進行授信和集中度管理。存在經、濟關聯性是指一方的倒閉將很可能對另一方的清償能力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一方為另一方提供大額擔保,一方作為另一方絕大部分產品的購買商且不易被替代,一方現金流大量來源于與另一方的交易等。
四、完善集中度風險的管理框架。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涵蓋客戶、行業、地區、貨幣、抵質押品、市場、國家/區域等各類風險源,覆蓋信貸、投資、衍生品交易、承兌、擔保等全部表內外風險暴露,充分體現穿透性原則的集中度風險管理框架。建立滿足穿透管理需要的集中度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度識別、監測、分析、管理集中度風險,并設定相應的限額。
五、加強國別風險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與其系統重要性、風險狀況及風險偏好相一致的各項政策和程序,及時對覆蓋銀行集團范圍的國別和轉移風險進行識別、計量、評估、監測報告、控制和緩釋。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嚴格及時、準確和全面地監測國別風險暴露,嚴格國別風險限額管理,制定書面的國別風險準備金計提政策,充足計提國別風險準備金,并按時向銀監會報送相關報表。國別風險準備金計提存在缺口的銀行,應當釆取措施及時補足或相應減少國別風險暴露水平。
上海法詢金融解讀:
第三層是授信方式多元化。在全面覆蓋各類授信業務的基礎上,銀行需要確定更多的授信總量控制指標。一是體現在授信限額管理從嚴。對“非金”單一法人客戶、集團客戶、同業客戶綜合授信限額。除滿足監管底線要求外,對集團客戶授信總額超過資本凈額10%或單一客戶授信總額超過資本凈額5%的,應視為大額風險暴露,審批決定權上升至董事會或高級管理層。二是體現在并表監管走向主流。綜合授信限額應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及其并表附屬機構授信總額,意味著通過母行和附屬機構拆分對一家集團公司的關聯方分別授信以規避集中度風險的路走不通了。三是體現在授信綜合管理成為未來方向。授信集中度不僅只考慮對客戶風險限額的管理,還需要考慮國家/地區集中度、行業集中度、幣種集中度等各類集中度問題和風險源,對銀行統計數據源準確分類和IT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六、提高貸款分類的準確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強貸款分類管理,定期開展貸款分類政策、程序執行情況內部審計,對在貸款分類中弄虛作假掩飾貸款質量的,要嚴格實施問責,加大處罰力度。應明確上調貸款分類的標準和程序,審慎實施貸款分類中不、良貸款上調為非不良貸款的**作。只有符合所有逾期的本金、利息及其他欠款已全部償還,并至少在隨后連續兩個還款期或6個月內(按兩者孰長的原則確定)正常還本付息,且預計之后也能按照合同條款持續還款的不良貸款,才能上調為非不良貸款。不良貸款分類的上調應由總行或由總行授權一級分行審批。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明確不良貸款上調為非不良貸款的具體標準和認定程序,但不得低于前述要求。各級監管機構要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轉讓行為的監管,對借助通道轉出但信用風險仍保留在原機構的資產,須按原風險形態進行分類。
上海法詢金融解讀:
這里主要強調兩點:不良上調為正常類或關注類的流程更加嚴格,不良假出表代持監管更加嚴格,還原風險。但筆者認為現實中或許更應該關注準不良的出表和處理問題,這是銀行時間換空間,對未來不良率和撥備覆蓋率、資本等多重指標的關注重心。
七、開展非信貸資產分類。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參照貸款分類的有關規定,進一步健全完善制度辦法,明確表內外各類非信貸資產的分類標準和**作流程,真實、準確和動態地反映非信貸資產風險狀況。原則上,實質上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承擔信用風險的表內外業務均應進行分類。非信貸資產分類要堅持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實行穿透式管理,根據基礎資產的風險狀況,合理確定風險類別。應按照風險分類結果,結合非信貸資產的性質,通過計提減值準備或預計負債等方式,增強風險抵補能力。
上海法詢金融解讀:
盡管沒有明確“非信貸資產”定義,但筆者認為可以大致定義為:同業投資項下承擔企業信用風險的非標,不規范出表的非保本銀行理財、部分風險留在銀行的代銷業務、以及部分不規范的委托貸款業務。
此類業務其實在年初的銀監辦發27號文里統稱為“類信貸業務”;這里重點是要求非信貸類資產參照表內信貸資產進行五級分類,計提減值準備。當前很多銀行非信貸業務風險逐步暴露,但苦于處置流程不清晰,甚至如何暴露這部分損失?監管是否認可這類資產納入不良?等問題,筆者此前也遇到不少這也的咨詢。42號文可以說是對當前很多問題的重要指導。
八、提升風險緩釋的有效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本機構業務特點,建立信用風險緩釋制度、政策和程序,定期對風險緩釋措施有效性進行評估。應重點評估抵質押杈益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可實現性,抵質押物價值評估的審慎性,以及抵質押檔案的完備性和合同條款的嚴密性。應根據抵質押物的類別和性質,科學確定抵質押物價值重估的頻率,定期進行重估,當抵質押物價值變動嚴重影響風險緩釋有效性時,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風險緩釋 措施有效性進行評估時,應充分考慮宏觀經濟、金融市場及關聯產 業波動的影響。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按照本通知要求開展制度梳理和風險排查,進一步完善信用風險管理的制度、措施,于2016年12月30日前向監管機構報告風險排查和整改情況。
資產
資產按產生的現金流的不同分為,生錢資產、耗錢資產、其他資產三種。
生錢資產
價格長期來看不斷上漲。會為你帶來凈現金流和價格上漲雙重收益。長期來看生錢資產收益率會更高。特點:持續。生錢資產特點決定了生錢資產是一種(無論價格漲跌都能**)的資產,擁有這樣的資產,你想不富都難。富人為什么會越來越富,生錢資產多。
耗錢資產
耗錢資產持有期間能給你(持續)帶來凈現金流出的東西。有了耗錢資產,你躺著的時候還在付錢,這就是所謂的(睡后支出),比如你貸款買的房子,你的車子,你要不斷的為它們付錢。
耗錢資產需要被人養。耗錢資產很可怕。大部分有房貸車貸的人,睡著了它還會不斷把錢流走。由于耗錢資產持續不斷的帶來凈現金流出,持有耗錢資產的人,只有在一種情況下能**,那就是賣出價格大幅高于買入價格時(價格收益還需要覆蓋持有期間的凈現金流出)但是未來價格很難確定。
其他資產
持有期間產生的凈現金流為零的東西。扔在那就是一種資產。持有期間沒有現金流入和流出。不會讓你變窮和變富。在你持有期間,不能給你產生任何收益。你只能在未來賣掉它的時候賺差價。至于你未來賣出價是否一定會比買入價高,這個只能到時才知道。
擁有其他資產,你的收益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想通過其他資產長期穩定的**也很難。如古董,字畫,黃金。
所以富人為什么會越來越富,窮人為什么會越來越窮,因為富人不斷的買入生錢資產,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入口袋,用來填補耗錢資產,到生錢資產遠遠大于耗錢資產時,財富自由。
財富自由是每個人都想達到的理想生活狀態。所以從根本上出發就是增加生錢資產。
拓展知識:
資產分類
目前,我國會計實務中,綜合盯這幾種分類標準,將資產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類別。
(一)流動資產
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一般包括現金及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
(二)長期投資
指不準備在一年內變現的投資,包括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和其他投資。
(三)固定資產
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來物質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工具器具等。
(四)無形資產
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
(五)遞延資產
指不能全部計入當期損益,應當在以后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等。
資產分類
流動資產:
貨幣資金
交易性金融資產
應收票據
應收賬款
預付款項
應收股利
應收利息
其他應收款
存貨
其中:原材料
庫存商品(產成品)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
其他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合計
非流動資產: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持有至到期投資
長期應收款
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性房地產
固定資產原價
減: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凈值
減: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凈額
工程物資
在建工程
固定資產清理
生產性生物資產
油氣資產
無形資產
其中:土地使用權
開發支出
商譽
長期待攤費用(遞延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
其他非流動資產(其他長期資產)
其中:特準儲備物資
非流動資產合計
資 產 總 計
資產分類
資產分類
什么是固定資產分類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081246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