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是什么快遞(sto屬于什么快遞)
前沿拓展:
sto是什么快遞
http://www.sto.cn/Default.htm2009-12-21 00:56 由【福建莆田公司】發往【福建泉州航空部】
2009-12-21 19:03 快件已到達【福建泉州航空部】 掃描員是【稱重掃描3】上一站是【福建莆田公司】
2009-12-21 19:38 由【福建泉州航空部】發往【廣西南寧航空部】
2009-12-21 21:02 由【福建泉州航空部】發往【廣西南寧航空部】
2009-12-23 10:36 由【廣西南寧公司】發往【廣西梧州公司】
2009-12-24 14:15 快件已到達【廣西梧州公司】 掃描員是【強】上一站是【】
2009-12-24 16:17 由【廣西梧州公司】發往【廣西岑溪公司】
2009-12-26 08:41 快件已到達【廣西岑溪公司】 掃描員是【廣西岑溪】上一站是【廣西梧州公司】
2009-12-26 08:54 【廣西岑溪公司】的派件員【永勇】正在派件
2009-12-26 13:49 已簽收,簽收人是麥家源
今天,是我離開網絡生活的第六個年頭,也是我從新回歸網絡世界的第一天。我真心想說這個當年被90后統治的區域現如今已經是00后的天下了,而這離開的六年的青春時光我都把它奉獻給了我們的快遞行業,由一個小小的承包區到現如今的一級網點負責人,這看似風光背后鬼才知道我經歷了什么。如果你干快遞沒滿2年以上,我說這些你都是無法理解的。當年離開網絡是因為生活的壓力,現如今回歸網絡應該是尋找心靈的歸宿吧。不知道,這篇文章會有多少快遞行業的朋友看見,也不知道會否也有我們快遞人彼此的影子,如果有偏頗僅當一家之言一笑而過便可。
2012年,當年正當我還是個大二時代的時候,我人生投資的第一個鋪面在我念的大學校園里開業。當時記得最清晰的便是從學生一口氣躍為老板,那感覺當真是不錯的,畢竟人都是有虛榮心的。但是,風光的日子很快就出現了危機,因為一開始我的鋪面并不是干快遞的,而是一間洗衣店。當時僅僅考慮到只要學校里面沒有,我開了就可以發財了(當真,做學生的腦子也真是夠夠的了)。每天打開抽屜,營業額不足200元,根本不夠鋪租,更別提請人了,可問題是我本人又不是甘心守店的人。于是,我決定外出考察一下別的學校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帶到我所在這個大學校園里面來(畢竟那時候心里面一直都認為別的地方有,照搬過來就能掙錢)。
我來到一個叫桂林師范學院的地方,這個地方很偏僻(覺得大學都喜歡建在一些偏僻的地方)跟我們那個校區很類似。我在那里看到了一個開著三輪車的小伙子被一堆男男女女簇擁著,艾瑪,這么**?好奇心促使我也走去看看,也許這算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觸快遞了吧,雖然以前也寄過信,但這種包裹類的快件也算是人生第一次接觸到。于是,我就在他的旁邊看了他足足一個小時。打電話,找快遞,撕單,簽收??雌饋?*作也不算難,但我心里卻有很多很多的疑問想咨詢這個小帥哥,畢竟這個對我來說的的確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想要深入了解這個行業。
等他忙完,我趕忙過去,掏出兩根紅塔山遞過去(大學時期總是覺得抽煙是做生意的必修課)。小哥也爽快接了煙,然后我們就一邊等人領快遞一邊抽煙攀談了起來。小哥說現在這行業特別火,**作簡單易上手,公司給0.5元/票(校園件)其他的0.8元/票(統稱外圍件),一個月下來3000~6000元這樣。然后略為詳盡的訴說了快遞行業的收派業務,讓我聽得越來越起勁,更加堅定了我要做快遞的信心,而不是現如今的外送快遞員給他人傳遞的都是很艱難的信號,或許是時間不一樣人都不一樣了吧。
通過這個快遞小哥,讓我了解了一個對于我來說是可以讓我的店鋪起**回生的業務。于是,我按照小哥的說法,回到了我所在地的快遞網點逐個尋求合作。第一個便是當年的快遞屆的老大——STO,艾瑪,不敢不知道,那時候可能老大的體量真的大,利潤也高,像我這種毛頭小子去拜訪根本就不可能見到他們負責人,硬生生吃了數論閉門羹。然后我又從網上了解到,其實除了STO還有很多快遞的,剛好我網上找到了一個叫做ZTO的地址,于是我就直接搭小巴車去到了那個地址。他們負責人也是個小伙子,皮膚黝黑,可是為人卻很熱情,見我這么有誠意到門店來咨詢承包業務,硬是留我下來又是陪酒又是親自下廚,那晚醉的也是一塌糊涂,第二天就把合同給簽了(年輕啊,年輕啊哈哈)。
第一天,到件是20件快遞。是老板拉過來的,當時還記得在門口遞給我一根煙,對我說我簽那天第二天就有人來出高蠻多的錢想買我這個學校了,他心動了可是卻沒辦法只能拒絕了別人。然后,我跟ZTO的故事就開始了。我的鋪面也因為快遞的入駐,吸引來了不少的陌生客源,起到了廣而告之的作用,其實我覺得吧,單拿校園自提點這個地方來說,快遞真的是個天然的廣告傳播媒介,雖然現在還是沒人找到很好的辦法運用起這片資源(可惜,可惜)。光光在那年,刨除鋪租我掙了4萬多。時光很快,很快就到了大四畢業那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也像其他小伙伴一樣迷茫,雖然看起來我有自己的生意,其實看到人來人往的畢業季,自己也會陷入到深深的迷霧之中。
就在這個時候,ZTO小哥的大哥結婚了,要準備籌錢結婚急于出手管轄區域,那時候價格在15萬左右。我既欣喜又無奈,雖然感覺是個好消息,可是手頭上卻沒有這么多的資金。那時候糾結了好久,最后連自己都基本上放棄了這個項目了,于是準備結業和女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畢業旅行,然后給青春做一個分手告別嘛。在山頂上,我跟女友說了自己的想法和無奈,沒想到女友竟然告訴我說她對這個項目也有興趣,錢的問題她去想辦法就問我有沒有信心做這個事情。我當時愣住了,難道這就是人生的分水嶺?
一周后,女友從廣東回來,再一次確定我的決心后把一張存有18萬的信用社的銀行卡遞到我手上。我依稀感覺到,我接了這張卡的時候,我的命運可能要隨著這張卡改變了。就這樣,我們開始了我們的快遞之路。如果就憑運氣就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那估計三輩子的運氣都不夠用。
對于干快遞的負責人來說2014年,是一個悲喜交加的一年。快遞公司全國上上下下紛紛都推行直營,那時候各地的快遞分撥中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停運等一系列重大動蕩。而在快遞這個行業里,最血腥,最有力的辦法就是以罰代管。在網點交接的過程中,恰好總部召開了那時最重要的東莞會議(俗稱:站邊會議),由于信息的不通沒能及時趕到,挨了總部的5W的罰款,那時對于剛接手的我們來說仿佛就是那種欲哭無淚的感覺。那會無數次對自己說,如果可以退錢說什么都不干了,哪有這么多錢啊,這么坑。那段時間,精神上幾近奔潰的邊緣,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每天閉上眼睛基本上都是做好最壞的打算。
那次事件,被罰款的數額絕不下100W,那會新中心買的設備和新車我們都開會玩笑說,我們起碼貢獻了一半以上的分撥建設。不過不知道是福是禍,正當我為罰款那5W犯愁的時候,我遇到了我的第一波承包商??赡墚敃r真的特別缺錢,病急亂投醫,6W就承包了整個大學城。如果他們一直做下去,按當下的市值估算的話起碼不低于30W,畢竟現在一個校區就5W一年的起標了。說來也巧,他們接下來后并沒有運營的經驗,很快就沒辦法適應高強度的管控最后大家合作走到了盡頭。剛好適逢渡過我經營快遞行業的第一個雙十一,在身心精疲力竭的時候又來一個分部內部的承包區**事件。對于我這個剛初出茅廬的小年輕來說,很多事情都遠遠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圍和預期。多少次,自己都在懷疑自己,那個時白天送件,晚上談判。身心都面臨雙重考驗,還好有女友一直陪在我的身邊,那會我就覺得自己非她不娶了(跑題跑題)。
事情還沒結束,問題還是要解決的,這個時候還是女友把這個錢湊齊了。其實真的,對于這事情其實自己挺窩囊的,這或許就是糟糠之妻吧。我估計應該挺多干快遞超過5年以上的兄弟,應該都有我這種體驗吧,沒有一個強力的賢內助是沒辦法經營好一個網點這么多年的,雖然大家經歷不一樣但初創就是這么尷尬,這么糾結,一點都不風光和轟烈。
那時候,自己連駕照還沒考完便開車上了高速,多少次高速上困到打盹。走小路,被困在山上,被好心的木頭車隊施與援手拉出來……那會連吃飯都顧不上,每天肚子餓的時候就靠罐可樂充饑,這種苦逼的日子一直持續了三年?,F在回頭看看,真的蠻耐人尋味的,不過懷念歸懷念,其實真的怕再從頭來過自己未必有這種不眠不休的毅力。身體和生物鐘也是在這種日夜混亂的節奏中破壞完了,體會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成人的世界里,從來就沒有簡單二字。所以,看到現在的小年輕很多都沒辦法適應這個行業,其實也能理解,畢竟很多人是承受不了這種高強度的工種的。而很多適應了這種工作的人,出去之后卻很容易融入到其他行業,你說是不是很神奇。
2017恰逢快遞行業的井噴期,大規模的快遞公司競相上市,每一個站點都信心爆棚。都覺得公司上市,我們站點能雞犬**,拼命的去跟市場掃件,這個原本利潤率就低的行業更亂了。到處都充斥著價格戰,代收公司。痛苦過后,國內第一股在通達系幾度交鋒下亮相,接著上滬指的,上納斯達克的,接二連三紛紛的搶灘登陸。搶灘登陸過后會不會是站點的福利期?我們很多站點都抱著幻想,畢竟我們仍對公司抱有希望,而事實是用幻想這個詞一點都沒有錯。什么叫卸磨殺驢,兔**狗烹。
資本的進入,各家公司的體量和實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尤其是登錄了資本市場的企業。于是乎,各大市場部營運而生,何謂市場部,既是公司業績的推動者,而這個推動者每向前一步就不間斷的損害站點對公司的信心一分。我知道,這是一個強者恒強的時代,弱者在這個時代里是沒有任何話語權和公平可言的。于是乎,大量的市場部紛紛成立,拿著資本市場的熱錢肆無忌憚的掀起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這種情況下,快遞行業的梯隊越發明顯,上市公司是第一梯隊,今年18年百世也進入資本市場,快遞行業的首發五虎基本上也算湊齊了。
隨著快遞企業的上市,快遞公司的性質也悄悄地發生了不可逆的改變了,不僅僅是干快遞的了。金融、傳媒、網絡、供應鏈……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是什么改變了企業的性質?**很簡單,就是資本的趨利性。由于我大學念的是經管系,我記得當時有個教授管這個叫金字塔理論。何謂金字塔理論,簡單點說我們最了解的快遞這塊業務即將淪為護城河領域,何謂護城河?就像古代打仗那樣,護城河就是起到保護城池的作用,但護城河很多時候是不會被賦能的,既不會賦能也不能賦能,如果你讓護城河又搞灌溉又抗旱什么的,到了戰爭時期它是不是就沒辦法起到保護作用了?所以,護城河不是大家不知道它能做很多事,但如果沒有一個萬全的辦法沒有人敢去改變他的使命或者說性質的。
于是乎,那些打著提升服務效率旗號推行:無盲區派送、24小時多頻次派送、限時達、客戶投訴系統等一系列應運而生。而就像當初某位離任的快遞負責任人所說的那樣,任何犧牲站點利益的方針都是耍流氓。當然,不可否定提升服務質量是一個企業做大做強的必要手段,但若果一個企業的發展離開了實際情況而盲目擴張只會讓跟隨者對企業失去信心,而一旦失去信心的站點基本上市沒有任何斗志可言的。曾幾何時,我曾想市場部的建立會不會是總部想通過鰻魚效應的方式讓我們站點多開展業務,但未曾想過快遞這塊蛋糕是一年一年的變大,但增長效率是有限的,不是通過價格戰肆無忌憚占領的。若果價格戰能真的是決定市場占有率的核心因素,那還有如今的順豐么?
而如今,快遞公司似乎也意識到站點的生存問題。紛紛希望打通上下游關節,從而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直接對接快遞員,讓更多的網點利潤信息傳遞到快遞員身上,讓快遞員與站點這個利益體從共同體走到矛盾體這個位置,從而達到直營的目的的同時縮減付出的成本。而不去考慮網點的生存現狀,而一味的想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達到網點直營的目的,最終會讓網點對總公司的信任破產,我不知道這樣分析對不對,不過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普遍的網點都對公司信心不足,而一個公司的信任破產那么他離崩潰坍塌也不遠了。
或許很多高層覺得這些僅僅是危言聳聽,若果是換做以前70后、80后那批從業者而言的話或許是。但從90后開始,一個重資本,重人力的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去做,這個問題上恐怕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一線的老板們都知道,自打15年開始,用工荒一年比一年嚴重,人員一年比一年不穩定,成本一年比一年上漲。為什么?因為成本上漲了,人工成本上漲了,我們這個勞動密集型行業深深體會到用工荒給我們帶來的困擾,多少老板一夜之間由管理層進入到末端派送員。很多機構打著是管理者管理不到位的原因開著各式各樣的培訓班,我不反對適度的培訓對企業和員工來說的確是件好事,可得分清楚情況。拿一個最特殊也是最有借鑒意義的地區來說——北京。
相信從17年年底開始,每個快遞網點的負責人都接到進京快遞需多收費用的消息了吧?發件大的網點怨聲載道過后,件量雖有段起伏,但發現這波漲價不僅僅是某一兩個公司后,沒過多久就恢復了該發哪家發哪家的狀態了。國人的抗壓能力其實真的很令人佩服的,可是一旦爆發出來的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講完北方,講下南方。深圳,一個**爺爺欽點的經濟開發區。17年,某一網點倒閉,時至今日該網點仍未恢復運營。錢?人?場地?試想一下,同樣作為一個站點負責人,站點對自己意味著什么?投入的時間、金錢、人力和情感這些,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舍棄的嗎?一旦一個站點的信心是因為摧枯拉朽式的垮臺的時候,恢復過來是需要很漫長的一段時間的。而這種情況正逐漸逐漸在華夏這片土地上蔓延開來。
現在的快遞市場外表一副欣欣向榮的樣子,其實早已變成古羅**斗獸場了,只不過驅逐我們這些站點互相搏斗的不再是曾經我們信賴的總公司,而是貪婪的資本,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我們需要這么做,也不得不這么做。今年上半年,KJ第一個宣布無限期暫停,斗了這么多年終于熬**了一個小弟,而我們這些站點審視一下自己時才發現,我們其實早已傷痕累累。為什么說傷痕累累,曾幾何時,問你快遞行業是現金流結算的行業,逐漸變成了押款月結的行業,而且還是免息押款,我見過兄弟站點做一個客戶曾一個季度結算了79w,刨除成本后不到3000元。或許說我們不是做事業的人,不了解做事業的人的做事態度,可是真的是我們當初選擇這個行業的初衷嗎?
許多發貨量大的站點,換在以前基本上是香餑餑,哪個不是掙得盆滿缽滿,做得風生水起?,F如今的當下,剛剛那種情況已變成常態,或許有人會站出來指責說,最后不是掙到錢了嗎?那我就說你太傻太天真了,試問一下你見過做客戶做到倒閉的嗎?然后回頭一看自己的總公司,能推卸掉就推卸掉,不能推卸掉的就規避掉。我們付出這么多后,竟然是這種情況。我們站點不怕外面公司跟我們搶,跟我們拼,我們最怕的是窩里斗,窩里反。正所謂大樹也有枯枝,只不過我們恰恰被枯枝砸的多了點罷了。其實我覺得站點的老板真的是最強大的存在:懂電腦,能熬夜,會開車,有膽識,會財務……反正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那種了,說這個會不會有黃婆賣瓜的感覺啊哈哈。輕松一點,剛剛把話題聊得太沉重了,接下來聊聊現階段我們這個行業的業態。
現階段的快遞公司分三個段位:直營梯隊,非直營一梯隊,非直營二梯隊。
直營梯隊:首推郵政大哥,國字號,超能力就是有錢。第二的是順豐哥,民營快遞高端領域占領者,超能力是經常找到好項目能融資,也是個不差錢的主。第三的京東就比較有爭議了,因為京東本身就是平臺企業,18年以前它的物流基本是自營的,本身就有量的的支持況且東哥什么人,都要給員工買房的人了,能差到哪里去?
非直營一梯隊:中通、韻達、圓通、百世匯通、申通。打開同花順,全是上市公司,都是被資本融入的企業。不差錢,卻不能再僅僅干快遞了,就像華為老總任正非說的:上市后,企業就被資本給綁架了。中通,最強的就是中轉運營的控制力。韻達,頒布最有力的政策和執行力。圓通,敏銳的反應速度,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申通,最大的成本讓利,價格屠夫。
非直營第二梯隊:天天、全峰、國通、宅急送、優速、安能……其實小快遞沒什么好說的,沒上市,只能靠ABCD輪融資過日子,有錢了就拿錢出來規劃一下沖一沖量,做一下數據。沒錢了就這么過,日子不好過。很多地區,一個人接數個小快遞來做的情況比比皆是,服務質量嘛,你懂的,都是統一數據,反正都是一個老板干的好壞都差不多。不過這兩年,我倒挺看好第三梯隊的,總看到很多驚艷的創意:大包裹、專送、閃送、同城配、外賣等。別笑,其實這一點都不好笑。其實我感覺更多是壓力,連直營梯隊的順豐哥都干起了同城配和外賣業務,所以說感覺小快遞雖然生存艱難,但還是很有潛力的,畢竟能專心做一件事的企業還是有希望把一件事干好來的,只是不知道它能不能撐下去。而這一切都是疑問,畢竟商場如戰場,留存下來的人才有話語權。
估計看到這里,大家心里面都有疑問,那你為什么還在這個行業?我只想說,如果一個行業你沉淀多年后,由喜歡這個行業到厭惡這個行業再到適應這個行業的時候,你才叫做真正進入這個行業。就像那句話說的,當你對這個行業不悲不喜不離不棄的時候,你就真真正正是行里人了。而這個所謂的行里人,才能更好的規避那些我們遇到的坑坑洼洼,才能以快遞這個行業為中心像圓規一樣旋轉出泛生行業。其實換個角度來說,上訴三個梯隊無非也是我們三種人生選擇,第一梯隊是要么關系夠(郵政天生的大哥),要么是機遇夠(詳情可以參考順豐發家史)。第二梯隊是智商夠(研究通達系發家史,哪個不是借力的高手)
而大多數人基本上都是第三梯隊的吧,依靠自己的某些創意或者說是奇思妙想完成逆襲。一旦我們思維跟不上或者找不到靈感,我們就很可能被取代,或者說挨淘汰。這個時候,我們是否可以參考一下第三梯隊慣用的做法,抱團取暖。我們可以形成一個小聯盟,解決一些我們某些時間段沒辦法解決的事情,把資源共享起來。當下我們要學會的是抱團,而不是做英雄,因為我們本身不具備英雄的特質,所以我們需要構成一個強大的團體,這樣才能夠做一些我們以前不能做的業務,聽到一些我們未曾聽過的想法。當思維的匯集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而不是一味的埋頭苦干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樣只會讓自己干**累**。我們不是機器,當下提倡的匠人精神也不是簡單的機械化重復,而是找到方法和技巧去更**的做事。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091447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