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紀念館(傅抱石紀念館館長)
前沿拓展:
傅抱石紀念館
傅抱石紀念館陳列室東墻上,懸掛著一副楹聯,是傅抱石生前珍愛的清代“西泠八家”之一黃易的手書,上面寫著:
左壁觀圖右壁觀史;
無酒學佛有酒學仙。
這無疑是抱石先生極其心賞且相契的,也簡要點出了傅抱石之所以是傅抱石的原因。左手繪圖,右手治史,真性真情,往往醉后,一吐塊壘——所有這些元素,加上抱石先生的天縱其才與愴然悲情,綜合在一起醞釀,發酵,才最終“釀”出了傅抱石磅礴縱橫、獨來獨往、極富六朝風韻的藝術。
“左壁觀圖右壁觀史,無酒學佛有酒學仙。”出自清人張索懿對聯。左壁觀圖右壁觀史,是說自己主業是儒家;無酒學佛有酒學仙,是說自己有閑暇時不妨兼顧佛道。
“左壁觀圖,右壁觀史”,是出自傳統書房對聯:左壁觀圖右壁觀史;東牖養蕙西牖養蘭。可見,此聯是一副集句聯。
“有酒學仙,無酒學佛”的來歷,最早是宋代辛棄疾《稼軒長短句》有首卜算子:一個去學仙,一個去學佛。仙飲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不飲便康強,佛壽須千百。八十余年入涅盤,且進杯中物。
明朝陳繼儒《小窗幽記》其卷十一曰:“酒能亂性,佛家戒之。酒能養氣,仙家飲之。余于無酒時學佛,有酒時學仙。”
“無酒學佛有酒學仙”的大意是:作為世間人要學著收放自如,既要拿得起也能放得下。不喝酒的時候要以佛為榜樣,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六根清凈,修身養性;須喝酒的時候應當放開羈絆,如仙人般瀟灑地生活。
歷經3年閉館修繕,迎著燦爛春光,位于南京漢口西路上的傅抱石紀念館3月起重新回到公眾視野。作為開館大展,“往事如昨——傅抱石先生故居史料展”于3月16日起與廣大觀眾見面,展覽用豐富的史料、生動的場景,向大家講述這位藝術**的人生之路。
以“印”串聯,方寸之中顯傳奇
漢口西路的路邊,爬上一座不高的小山頭,轉過幾叢樹木掩映,便是清幽的傅抱石故居。這座米**兩層小樓,就是傅抱石去世前全家居住之所。1985年,值傅抱石先生逝世20周年之際,這里被辟為傅抱石紀念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如今,經3年的閉館修繕,傅抱石紀念館“重磅升級”,以故居為展覽核心場域,圍繞館藏傅抱石作品、未完成的畫稿、生前畫具、作畫材料、藏書以及影像資料、文獻資料等,試圖讓觀眾走近一位“活”著的傅抱石。
穿梭于傅抱石先生當年的會客廳、畫室、臥室……聽著地板嘎吱嘎吱的輕聲回響,眼前的一桌一椅,似乎都在訴說著傅先生在這里生活與創作的點點滴滴。
“盡管故居的空間不算大,但這里是一個很有故事和溫度的展陳空間。”傅抱石紀念館館長黃戈介紹,“我們在這棟故居里設置了8個小空間,每一個主題,都來自于傅抱石先生自己刻的一方印章,分別講述他某一時期的人生經歷和典型事件。把這8個房間串聯起來,就仿佛走完了他的藝術人生。”
抱石齋、勇猛精進、終身不擬作忙人、蹤跡大化、待細把江山圖畫、南石齋、往往醉后、長留天地,在這棟小樓里的8個房間里穿梭,目睹傅抱石先生的那些重要歷史時刻——從江西貧寒之家走出,東渡日本留學,歷經重慶金剛坡時期后,在江蘇走向藝術高峰……在這里,傅抱石生前的桌椅、毛筆、圖書等實物,以及大量歷史照片、史料圖片,連同傅抱石本人以及親朋好友、師生故人對于這棟故居的深刻記憶,都歷歷在目。
黃戈告訴記者,每一間展廳的展陳,都是有呼應和故事的。比如樓下第一間展廳為“抱石齋”,體現的是傅抱石青少年時期在篆刻繪畫方面的成就;而樓上的畫室,則以“南石齋”為題,這來自于郭沫若的題字:“我國畫界南北有二石,北石即齊白石、南石即抱石。”這種內在呼應也體現了這次展覽的展陳思路“于方寸之中顯傳奇”。
展廳里,一張傅家人的集體照,立體地呈現在白色墻面上。傅抱石的兩個兒子傅小石、傅二石都以“石”為名,四個女兒傅益珊、傅益璇、傅益瑤和傅益玉名字都和“玉”有關,寄托了傅家對孩子們的美好愿望。
生活現場,還原有溫度的歷史細節
“抱石齋”里,傅抱石先生的早年生活印記一一再現:這位出生于江西南昌的貧家子弟,自幼就表現出極高的藝術天賦,因為仰慕屈原“抱石懷沙”之意,又有憧憬石濤、石溪、吳昌石之情,于是自號“抱石齋”主人。
在這間展廳里,徐悲鴻為傅抱石在日本個展的題詞、傅抱石致郭沫若的書信、日本美術史家金原省吾和傅抱石的書信往來……這些史料圖片,都見證了藝術之路上給予傅抱石真誠幫忙的熱心人,也從另一個側面展現出傅抱石的“天資卓絕”。
“抱石齋”旁邊就是傅家的“會客廳”。解放后,傅抱石先后在南京任大學教授、江蘇省國畫院院長等職。當時,傅家有一種特別的“聚談之風”,常常高朋滿座,直至深夜仍燈火通明。只是,這間會客廳里的談話內容大多是藝術、哲學與人生,從來不問世間的家長里短。
傅抱石生活簡樸,畫室內也是樸實無華。走進二樓的畫室,一張大大的畫案,就是他每天的創作之處。墨盤內的墨跡早已積累了塵垢,但依稀可辨傅抱石探筆調墨的印記。畫案對面,掛著傅抱石未完成的大幅山水畫《西陵峽》,畫面蒼茫磅礴,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張作品。
關于傅抱石先生喝酒的故事,也是藝壇上的一段佳話。傅抱石先生不少精品之作都蓋了“往往醉后”這方印。而畫室門口的一間小屋內,以“往往醉后”為主題,布置了一個歷史小場景。一把傅抱石坐過的椅子,一方小茶幾,一個煙缸、一瓶酒、一個酒杯,在幽暗的燈光下特別引人注目。仿佛傅抱石先生剛剛才起身離座,而煙缸上香煙裊裊,酒杯上還依稀留有他的溫度。
1965年,傅抱石與錢松喦、宋文治等人去上海機場接受一項創作任務。9月28日,他準備回南京休息后,回上海繼續創作,但第二天便因過度勞累引發腦溢血,在這棟小樓里溘然長逝,享年61歲,這不得不說是**美術界的巨大損失。
緊隨時代,“我用我法”終成藝術巨匠
很多人知道傅抱石是位畫家,實際上,傅抱石同時酷愛研究美術史、畫史。他曾說,“我的畫筆之大,往往保存著濃厚的史味。”展覽中,一批當時傅抱石收藏閱讀的史書,靜靜地臥在櫥窗之中,向大家呈現這位藝術**的思想旨趣。
傅抱石始終把藝術創作與時代精神結合在一起。抗戰期間,他發表《從**美術的精神上來看抗戰必勝》《晉顧愷之〈畫云臺山記〉之研究》等,被稱作是“學術抗戰”。
1960年,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傅抱石任院長。9月,他率江蘇國畫工作團旅行寫生,創作了一批佳作,奠定了“新金陵畫派”這個響亮的名號。展覽現場,我們可以從他發表在《**日報》上的《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等文章中,看見他藝術創作背后的深刻思想維度。
上世紀50年代后,傅抱石愛用“待細把江山圖畫”這句詩來題畫。1959年,他接受了創作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任務,這幅寬9米的大畫,由傅抱石和關山月合作完成。一輪紅日照耀之下,畫面上同時出現我國不同地貌和不同氣候,以此表現祖國廣闊河山。正是這幅畫,讓傅抱石的聲名達到巔峰,家喻戶曉。展覽現場,通過傅抱石的兩張不同的“草稿”,觀眾可以感知他“細把江山圖畫”的苦心探索。
出了故居,在隔壁的展覽空間,觀眾還可以參觀“我用我法”“換了人間”另外兩部分展覽,欣賞到《四季山水》《乾坤赤》等館藏傅抱石精品。展廳里,視頻在播放著名山水畫家、傅抱石紀念館原館長徐善的現場“教學”,觀眾可以近距離一窺傅抱石的創作手法。
黃戈館長說,徜徉于這個“有歷史的大花園”,希望這個“有溫情、有溫度”的展覽,能夠拉近參觀者與藝術**的距離,感受到傅抱石藝術的無窮魅力與他人生的波瀾壯闊。
拓展知識:
傅抱石紀念館
南京博物院 鐘山景區 總統府 老門東 秦淮河 夫子廟 紅山動物園 海底世界 銀杏湖樂園 雞鳴寺 棲霞山 紫金山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傅抱石紀念館
南京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傅抱石紀念館
1.秦淮河景區
2.南京長江大橋
3.雨花臺景區
4.天王府
5.鐘山風景區
6.渡江勝利紀念碑
7.棲霞山景區
8.湯山
9.玄武湖公園
10.燕子磯
11.明城垣與中華門
12.南京城墻
13.紅山森林動物園
14.大鐘亭
15.古林公園
16.弘覺寺塔
17.九華山公園
18.梅園新村紀念館
19.明故宮遺址
20.莫愁湖公園
21.清涼山公園
22.傅抱石紀念館
23.石頭城
24.石象路
25.天堡城地堡城
26.鄭和墓與鄭和紀念館
27.崇正書院
28.南京市博物館
29.南京大**紀念館
30.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31.陶行知紀念館
32.桂子山
33.兩湖
34.南唐二陵
35.桃葉渡
36.鼓樓
37.煦園
38.巖山十二洞
39.菊花臺九烈士墓
40.辛亥之役人馬合冢
41.朝天宮
42.南京東方藝術院
43.二泉茶社
44.固城遺址
45.孫權墓
46.堂子窗太平天國壁畫
47.正氣亭
48.幽棲寺
49.唐代明征君碑
50.學宮
51.半山園
52.廖仲愷何香凝墓
53.臺城
54.秦檜墓
55.天開一線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01147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