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時間 錢塘江
前沿拓展:
觀潮時間 錢塘江
錢塘江觀潮最佳地點:海寧鹽官旅游度假區。鹽官觀潮景區包含:觀潮勝地公園(一線潮最佳觀賞點)、海神廟、孔廟學宮、金庸書院。2022錢塘江觀潮最佳時間:8月10日(七月初三)。
交通指南:
1、海寧火車站可乘專線中巴到鹽官鎮,僅需半小時,車資10元。另有T109路旅游專線巴士往返于市區與景區之間,市區始發站海寧火車站廣場,終點站鹽官。
2、自駕車指南:上海方向:A9-滬杭高速公路屠甸(或王店)出口-海寧南北大道-東西大道(即滬杭復線快速干道、01省道)-鹽官鎮-觀潮大道-觀潮勝地公園;或A4-杭浦高速-鹽官出口下。
錢塘江危險提示:
1、不要走下防洪堤臺階看潮,當潮水如雄獅驚吼躍起,激浪千重,向人撲來時,觀潮者往往措手不及,沒有思考的空間,人已被巨浪吞噬了。
2、江邊埠頭上寫有“涌潮危險游人止步”的警示語,觀潮心切的游人總是看不見,而到了晚上,要想看也看不清了。
3、據江邊居民反映,一些青年,往往站在地勢較低、不是觀潮點的地方觀潮,不懂潮水漲落規律,也不清楚潮水的威力能傷人性命,就那么糊里糊涂,年輕的生命一去不復返。
洶涌壯觀的錢塘潮
歷來被譽為“天下第一潮”
每年的中秋節前后
是著名的“錢塘看潮”時節
尤其是農歷八月十八的最大潮涌
更是令人為之動魄
而今年,當中秋節遇上國慶節
充裕的假期足以去飽覽詩詞中
“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
的壯觀景象了
錢塘江,古稱“折江”或“之江”
后來,人們在曲折的“折”字左邊加三點水
成了“浙江”,表示曲折變化的意思
浙江省的省名也來源于此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
也是古代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而提到錢塘江
人們一定會提起錢塘江大潮
“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這是李白在《橫江詞》中對錢塘江大潮的描繪
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第一潮”
以其潮高、多變、兇猛、驚險而聞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成就了這“天下第一潮”?
天 下 第 一 潮,何 以 為 名 ?
錢塘江最大潮發生在每年中秋前后
它需要同時滿足天文、地理的諸多條件才能形成
這里的“潮”指的就是海洋潮汐
即海水在天體引潮力的作用下產生的周期波動現象
具體表現為
垂直方向的潮位升降和水平方向的潮流進退
因為天體相對于地球的運動具有周期性
所以潮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明顯的規律性
這也是為什么錢塘江大潮
有固定的最佳觀潮時間的原因
每個月的初一、十五
月球、太陽和地球處在同一條直線上
兩者的作用相疊加,潮汐就最強
于是有每個月的朔、望兩次大潮
而且,當每年的春分、秋分時節
太陽的運行軌跡恰與地球的赤道相交
又產生春、秋兩次大潮
一天中的兩個潮強弱也有差別
一般來說,春分到秋分期間,夜潮比日潮大
秋分到春分期間,則日潮大
故當地有個說法,潮既怕冷又怕熱
冬日白天威風,夏天夜里神氣
當然,僅僅是潮汐作用還不足以成就“天下第一潮”的美名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杭州灣是一個典型的喇叭形的河口灣
灣口寬100公里
而向上游急劇收縮到只有2~3公里寬
突然縮小的河床容量導致了
大量潮水被迫涌入狹淺的河道
潮頭受到阻礙無法行進,而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
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
進而發出轟鳴聲響
最終呈現出驚險而壯觀的陣勢
圖源《博物》2007年09期
與此同時,江口有巨大的攔門沙坎
潮水涌進后遇到強大阻力,潮頭只能順勢上漲
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
潮水呼嘯奔騰,排山倒海般洶涌而來
再加上夏秋季節,沿海一帶盛行東南季風
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蔚為壯觀的錢塘江大潮也就呈現在我們眼前
這其中八堡、鹽官、老鹽倉、美女山壩
都是著名的觀潮地點
在這些地方你可以欣賞到各種
錢 塘 潮 的 各 種 不 同 潮 型
交 叉 潮
交叉潮也叫十字潮
一般出現在錢塘江入海口處
喇叭狀的入海口**有一處沙坎
它把涌潮分成東潮和南潮
兩股潮水在繞過沙洲后再度匯合時
則是一種互相撞擊、擁抱的匯合
常常形成十字交叉狀
尤其是在東西兩潮的交叉處,涌潮激烈撞擊
浪如堆雪,濤高數丈
水花在空中散落,宛如暴雨傾盆
一 線 潮
看過交叉潮之后,可以到鹽官等待“一線潮”到來
未見潮影,先聞潮聲
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
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鼓
不遠處
霧蒙蒙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橫亙在江面上
再近一些,白線變成了一堵水墻,逐漸升高
就像訓練有素的軍隊整整齊齊向前推進、勢不可當
雖然一線潮并非鹽官的專有
但這里位于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后的不遠處
東、南兩股潮交會后剛好成一直線
潮能集中、潮頭高,所以潮景尤為壯觀
回 頭 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
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
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于鹽官
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
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于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
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
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后又被反射折回
在那里潮水猛烈地撞擊到對面的堤壩
然后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
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
這一來一去之間,涌潮便更恣肆了
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沖 天 潮
沖天潮的名字源于清代文學家
譚吉璁的《棹歌》中的詩句:
“赭山潮勢接天來,捍海塘東石囤摧”
從詩中不難推斷出沖天潮常發生于堤、壩相交處
它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賞魅力的潮
潮水如同被網兜兜住
在堤壩相交轉彎角的處“嘩”的一聲碰撞產生巨響
潮頭直沖云天激起一股水柱
低者二、三米,高者可達十多米
半 夜 潮
錢塘潮白天洶涌澎湃,夜晚更是驚險雄壯
但不同的是,半夜潮的重點在于聽
尤其是在夜晚十分,萬籟俱寂
你會忽然聽到潮水奔騰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之后越來越響,江面也突然卷起黑色浪潮
把滿江的月色打成碎銀
鏡面般的江面頓時成了翻江倒海的波濤世界
十萬軍聲半夜潮
這句話是對錢塘江畔半夜潮最形象的描寫
世 界 最 早 的 “沖 浪 人”
世界三大潮涌中
除了錢塘江大潮之外的兩潮是亞馬孫潮與恒河潮
與亞馬孫潮的野性之美、恒河潮的異域之美相比
錢塘潮更帶有一些人文之美
歷史上的錢塘江口,曾有過絢爛一時的弄潮大戲
弄潮和沖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相同的是,運動員利用風的推力與浪尖的浮力前進
不同的是,沖浪運動員站在帆板上滑行前進
弄潮兒則不借助任何工具
在風口浪尖上奔跑、跳躍、戲水
展現出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姿態
而且,從周密的《觀潮》一文中看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
艨艟數百,分列兩岸;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說明這場南宋時期的錢塘江觀潮活動
并不僅僅是一次民俗觀光活動
而是與當時的水軍演練聯系在一起的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
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
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
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是對弄潮兒在賽場上生動且形象的贊頌
圖自《**國家地理》2012.02 繪圖:徐盧男
弄潮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將觀潮氣氛推向了頂點
同時也豐富了錢塘江的精神氣質
有學者曾推斷:
航海能力出色的吳越人曾經到達過南太平洋
將弄潮絕技帶到了夏威夷群島
并逐步發展成為現代沖浪運動
因此,錢塘江口很可能是沖浪運動發源地
多年之后,沖浪運動開始風靡世界
如今每年九月中旬上下
都會有國內外的沖浪高手來到這里一試身手
錢塘江國際沖浪賽也是全球唯一的內河國際沖浪賽
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選手,跨越國與洲的界限
只為在錢塘江“一決高下”
與在大海中沖浪不同,在錢塘江上沖浪需要合作,由摩托艇搭檔把沖浪手載到浪眼上。找到浪眼后摩托艇搭檔把沖浪手放在浪眼開始沖浪。
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
讓眾多看客為之傾倒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前后
是觀潮的最佳時節
具體的潮汐預報可以去官方網站查詢
但是切記
觀潮要選擇安全區域和地段
注意警示標志
不要越過防護欄到河灘、丁字壩、碼頭缺口等
危險地帶觀潮
參考文獻:
錢塘弄潮兒 《**國家地理》2012年02期
錢塘千年波涌憶江潮 《博物》 2007年09期
話題
留言區見
– END –
編輯 |尹詩畫
圖源 | 視覺**、網絡
**古代最有智慧的玩具是什么?
辣椒是如何改變**人的口味的?
地理君小課堂2020年8月|7月| 6月
5月|4月| 3月| 2月| 1月
“中秋 華誕 雙節同慶”
即日起至10月8日
全場圖書、文創、非遺好物
折扣+滿減雙重特惠
《博物》
外國的月亮
撰文/丁丁 攝影/丁丁 廖慶升
《中華遺產》
遺朝背影下的華貴天城
撰文/筱竹 攝影/張治平 等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01948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