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蜜柚節(平和蜜柚節**發布會策劃書)
前沿拓展:
值此舉國上下喜迎**的**勝利召開之際,9月22日早上,福建省2022年**農民豐收節平和分會場活動在五江之源、花山溪畔舉行。
現場簽約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漳州市****主辦,漳州市農業農村局、平和縣****承辦,平和縣農業農村局、平和縣數字鄉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平和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組副**、副主任周聯清,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省老科協會長薛衛民,漳州市人大常委會**組**、主任李東河,福建省旅游發展集團**委**、董事長劉革生,**漳州**副**黃水木,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翁祖根,以及省、市和福州市閩侯縣、漳州市各縣(市、區)有關單位領導,平和縣干部職工,簽約代表等出席活動。活動以“柚香平和慶豐收、河清海晏迎盛會”為主題,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通過平和特色農業的展覽展示、直播帶貨、農事體驗、鄉村旅游等活動,貼近農業生產、農村習俗、農民生活,唱響愛**感恩主旋律,謳歌**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展現鄉村建設新面貌,彰顯**農民新風采。
活動舉行了“琯溪有點田”App發布、平和優質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展示以及農產品全產業鏈綠色聯盟簽約、校地戰略合作簽約、特色現代農業項目及農產品供銷合作簽約。同時舉行“慶豐收”農特產品展示和直播,漳州各縣(市、區)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農旅產品,匯集在活動現場進行集中展銷,讓觀眾和游客參觀、體驗、品嘗,并依托農產品電商平臺,與新媒體合作,持續開展柚香奇蘭、琯溪蜜柚等農產品直播帶貨,帶動本地柚、茶為主的特色產品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還舉辦了系列配套活動。在坂仔鎮的科技小院試驗基地舉行平和蜜柚提質增效現場觀摩會,在山格鎮新坡蔬菜產業園舉辦農事體驗活動,在小溪鎮聯光村舉辦農產品采摘游活動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來客紛紛體驗,不亦樂乎。
近年來,平和縣委、縣**牢記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全面推進五大振興,產業發展更加多元,鄉村形象更加美麗,農民生活更加幸福。依法穩妥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持續推進退果還耕、園改耕,加強“稻菜輪作”“稻田蛙立體養殖”等新模式推廣,穩步提升糧食生產,大力支持適養適種的高產、優質、高效品種,“我在平和有畝田”認耕活動在全省推廣交流,打響“平和味”系列農產品品牌。此外,統籌推進花山溪綜合治理與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推廣綠色種植,建設生態果園,護育濕地生態,實現治土壤與美家園相結合、凈綠水與靚環境為一體,打造形成五彩稻田、百畝薯園、千畝菜籃等鄉村旅游新打卡點。倡議“種好柚、賣好價”,推進平和柚、奇蘭茶轉型增效。“琯溪蜜柚”品牌價值達186.55億元、白芽奇蘭茶品牌價值達32.24億元,有效帶動60余萬平和**增收。2022年上半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078元,同比增長8.6%。
智能分選
線上走一趟就知糖度有多少
在漳字號鮮果標準化基地,一顆顆蜜柚經過眾多分揀環節后,才能走出基地到達消費者手中。
柚子智能分揀機保證品質
基地里,一條26米長的設備引得不少人駐足觀看,這就是蜜柚智能化分選設備。該設備包括自動清洗、保鮮、烘干、重量分級、糖度檢測等,作業時無需切開蜜柚,就能精準地檢測出蜜柚的糖分、重量、色澤等,十分便利。該設備每分鐘可檢測150個,日產能約30萬個,實現品質標準化,打開了蜜柚產業標準化升級之路。
平和數字鄉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事業部經理莊先生說,經過這臺設備的柚子可以一柚一碼,每個柚子都有它的“身份證”。
據悉,“一柚一碼”溯源體系是**、柚農、柚商和消費者共建共享的價值傳遞體系,通過對蜜柚種植、采摘、分揀和銷售全生命周期的數據采集,科學分析與精準識別,實現風險可識別、可控制、可處置,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保護區域蜜柚品牌,同時也是做好生產環節與流通消費環節有效銜接、營造蜜柚放心安全消費環境、促進區域農業產業升級發展、增強蜜柚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措施。
網絡“助攻”
平和柚子大步走向世界
從大門走進會場,迎面就能看到官方的直播基地——漳字號平和琯溪蜜柚直播基地。每個房間里堆滿飄香的柚子,主播在聲情并茂地介紹,一個個精美的柚子銷往全國各地。
直播間里柚子飄香
平和數字鄉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藝華向導報記者介紹,公司銷售的水果都來自公司1300多畝的果園。科學化管理讓柚子口感清甜,同時也聘請有經驗的老果農來管理,帶動當地就業。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直播帶貨正當時,很多優質的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向世界,平和琯溪蜜柚直播基地也緊跟時代浪潮,依托產地優勢,打破傳統經銷渠道,努力把好柚子賣向世界。
目前,電商直播基地大多由年輕人組成,很多都是畢業回鄉的大學生,致力于家鄉的發展。基地目前已銷售超過200萬斤柚子,產值超過5000萬元,預計年底可以突破1億元。
稻香蛙歡
新模式助農民收入倍增
“在電商平臺,一斤蛙肉最高能賣到58元。我們的青蛙都是生態養殖,在稻田里長大,可好吃了。這個稻田產的米搭配這個蛙肉煮粥,很清甜。”在豐收節的會場,福建君品佳農科技有限公司的張朝君正向嘉賓介紹自己的參展產品——稻田蛙。
稻田蛙喜獲豐收
稻田里養蛙,是近年平和蘆溪鎮因地制宜探索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在水稻插秧后的45天左右將人工養殖的虎紋蛙投放至稻田里,建立稻娃共生的關系。稻田為蛙提供棲息場所,蛙替稻田清除害蟲,水稻成熟的時候,蛙就能上市,古詩詞里面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在蘆溪鎮就能看到了。張朝君向導報記者介紹,目前稻蛙模式一年能產2季蛙,蛙的產量還不錯,一季畝產3000斤左右,產值大約6萬元;水稻選擇再生稻品種,第一季畝產1300斤左右,第二季畝產約900斤。相比于以前只種水稻,稻蛙模式讓農民的收入大大增加。
蘆溪鎮養殖稻田蛙的規模正逐漸擴大,目前養殖面積有300多畝,村民收入成倍增長。
來源:海峽導報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02148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