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100醫院(蘇州100醫院體檢中心)
前沿拓展:
正常來說,人的心臟日復一日地保持有規律的跳動,從而維持著全身的血液循環。當心臟有問題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報警癥狀,了解這些信號,可以及早進行預防與治療。那么,提示心臟有問題的重要警示信號都有哪些呢?
1、胸痛。即胸口處出現明顯的疼痛感。不同的患者由于身體素質以及病變的嚴重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表現,有些甚至僅僅只表現為上腹痛或者肩痛等,應當引起注意。
2、心悸。心動過速、心動過慢或者心臟處感到有異常的不舒服的感覺都可以說是心悸。而心悸也是心臟病變重要的一個提示信號。許多心臟病變都可以表現為心悸的情況,應當引起重視。
3、不能平臥。這是心臟病發展到中晚期的時候一種比較典型的表現,有些患者需要把枕頭墊高才能睡覺,嚴重給的患者甚至必須要坐起來才能呼吸,即端坐呼吸,是比較嚴重的心力衰竭的表現,應當引起重視,及時進行治療處理。
最近房顫有了年輕化發展的趨勢,其實這和現在年輕人的很多生活習慣有關,“抽煙、酗酒、酗咖啡、洋快餐橫行,熬夜、加班、趕工作等不良因素都加重了年輕人心臟的負擔,導致產生各類心臟不適的癥狀需要就診。目前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就是大家常說的心房顫動,也叫做房顫。”什么是房顫呢?房顫全稱心房顫動,簡而言之就是心房的搏動特別快且沒有規律,從而誘發整個心臟節律失控。但是由于房顫是個“慢”病,很多病人反映房顫不危害生命,發作時“熬一熬”就過去。但實際上正是由于大家放松警惕,導致“定時炸彈”常伴左右。數據顯示,房顫患者的心房率能達到驚人的350-600次/分(正常情況下為60-100次/分),如此超負荷的運轉對心臟的損害可想而知。對于房顫,我們應該盡可能早診早治,同時還應該多留意房顫發出的危險信號。通常情況下,健康的心臟不會發生房顫。但是如果有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長期吸煙、大量飲酒等因素存在時,就有可能擾亂心臟跳動的正常規律,出現房顫。房顫的癥狀大致有以下幾種:
1、自己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心臟在“砰砰”跳動。
2、脈搏不規律,時強時弱,或是出現“漏拍”現象。
3、出現胸悶、胸痛的癥狀。
4、容易疲勞,稍微費力時,就會出現氣促、氣喘。
5、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等癥狀。
如果確診房顫后改怎么治療呢?目前房顫的治療主要包括2個方面:藥物治療與導管消融治療。由于房顫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且患者各自的身體狀況存在差異,目前供選擇的藥物并不多,而且藥物治療針對性相對較弱,無法根治。目前導管消融術已經成為治療房顫的主選方案,和藥物治療相比,可以降低房顫患者腦梗**發生率和高達正常人2倍的**亡率。目前在國際上提出的持續性房顫導管消融的“房顫轉子-胸科標測方法學”,就是通過明確病灶位置,運用新的標測技術,更精準地實施射頻消融術。在新技術應用和實踐方面,在房顫射頻消融領域,也有了心腔內超聲代替食道超聲的新技術,可以較大程度減少患者檢查時的痛苦,提升手術的高效和安全性。當然,具體采取何種方式,還是需要專業醫師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做判斷。
最后上海市胸科醫院劉旭教授強調,一旦心臟發出“求救”信號,一定要遵循早診早治的原則,發病時間越長,患者受到的危害越大。
劉旭
上海市胸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學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醫務工作者(2012-2014年度);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優秀博導;上海銀蛇獎提名;**Rotor俱樂部創始人。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心房顫動診治中心主任。自1998年在國內率先開展房顫經導管射頻消融基礎和臨床研究,至今累計完成各種心律失常介入手術50000余例,房顫導管消融手術近30000例。
來源: 新民晚報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1749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