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能算出工資嗎(通過個人所得稅算工資)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能算出工資嗎
個人所得稅app上的個人工資和實際發放的工資相差大,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個人收入高于個人所得稅app的工資數時,多半是公司為了“節省”個人所得稅的支出,或者為了“節省”公司承擔的員工保險部分支出。
我們都知道個人所得稅是根據個人的工資算出來的,月工資超過了5000,就要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有的企業為了節省這部分的稅款,就低報工資,這樣就會少產生或者不產生個人所得稅了。
還有就是職工的社保,社保的基數是根據個人實際工資來定的,實際工資越高,社?;鶖稻驮礁?,相應的繳納的社保款項就越高,這時公司承擔的部分就會增加,加大公司的支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有些公司也會采取低報工資的方法。
第二種:個人收入低于個人所得稅app的工資數時,多半是公司為了“節省”企業所得稅而虛列的工資。
公司的企業所得稅是根據公司的利潤值繳納的,利潤值越小,繳納的所得稅就越少,當公司沒有足夠的成本費用票而且公司的利潤值也很大時,就會有高報工資的可能,提高公司的成本費用支出,避免一部分的所得稅。
這兩種情況都是錯誤的,是不應該的,不管是上述那種情況,只要發現自己的實際發放工資與個人所得稅app中的工資數不同時,一定要與公司的財務人員確定原因,以免對自己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全文1233字,閱讀約需1分鐘
備受各界關注的
個人養老金又有新消息!
民小生注意到,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國家**、
銀**、**今日(4日)
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
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
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
信息披露、監督管理
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
哪些人能繳?
這些勞動者都可以: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賈江介紹,個人養老金是**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在**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都可以參加。
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可以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退休后能再多一份收入。
為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在2018年就開始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目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稅收優惠模式,也沿用了相關試點經驗。
民小生梳理發現,9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
降至3%是什么水平?參照來看,依據現行**個人所得稅制,工資薪金不超過5000元部分免繳個人所得稅,5000-8000元部分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本次個人養老金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再加上稅收遞延效果,預計將大幅增加對月薪酬在5000-8000元人群的吸引力。
怎么繳?
每年上限為12000元,
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納
參加人參加個人養老金,應當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者商業銀行渠道,在信息平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
之后,選擇一家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開立或者指定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這兩個賬戶都是唯一的,且互相對應。通過商業銀行渠道,可以一次性開立這兩個賬戶?!?/strong>賈江說,賬戶里的資金可購買符合規定的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等。
《實施辦法》明確,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納,繳費額度按自然年度累計,次年重新計算。
如何領?
《實施辦法》規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封閉運行,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參加人領取個人養老金時,商業銀行應通過信息平臺檢驗參加人的領取資格,并將資金劃轉至參加人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
《實施辦法》明確,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本機構柜面或者電子渠道,為參加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并支持參加人通過商業銀行結算賬戶、非銀行支付機構、現金等途徑繳費。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名品”
**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社旗下融媒體平臺。
“民生周刊”
**日報社主管主辦 ,**唯一專注民生的**周刊。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2049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