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個人所得稅綜合計算匯總表(2020年最新個人所得稅累計算法公式)
前沿拓展:
2020個人所得稅綜合計算匯總
《國家**關于辦理2020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國家**公告2021年第2號)規定:“ 下列在2020年度發生的,且未申報扣除或未足額扣除的稅前扣除項目,納稅人可在年度匯算期間辦理扣除或補充扣除:
(一)納稅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符合條件的大病醫療支出;
(二)納稅人符合條件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以及減除費用、專項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三)納稅人符合條件的捐贈支出。”
個稅師(1+x個稅計算)證書國家認可涉及的范圍廣。可以在個稅師認證首寫字母gssrz點com上查看
前兩章談過養老第一、第二支柱,今天來談一談養老第三支柱。
從前面講的內容可以得知,第一支柱基礎社保養老,對退休前工資的替代率一般在40%左右;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目前大多數職工還未享受到,即使有享受到,替代率也一般在25%左右。所以僅靠第一、第二支柱,一般能保持40%-70%左右的替代率(國家對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規劃是這兩項替代率80%)。距離保持有質量的晚年生活還有一定的差距。
在養老體系規劃下,第三支柱應運而生,第三支柱一般是指**鼓勵個人向專門的賬戶進行繳費,個人依據自身風險收益特征,選擇相應的、符合條件的養老金融產品進行投資,以積累養老金資產的制度安排。
如果說第一支柱是國家養老,第二支柱是企業(單位)養老,第三支柱就是個人養老。 我查了網上**息,2020年中美三支柱比較見下圖。可以看出我國養老主要依靠第一支柱。而隨著老齡化加劇,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面臨著巨大的支付壓力。所以國家學習國外經驗,積極推進第三支柱,主要也是考慮到人口老齡化后,社保統籌賬戶的退休金是否能持續增加的問題。通過引入第三支柱,讓全民都能盡早為自己儲備養老金,讓老有所依。
第二支柱在美國以401k賬戶體系為代表,第三支柱則主要以IRA賬戶體系為代表。IRA是美國個人退休賬戶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的簡稱,創設依據是1974年國會通過的《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案》,確立了個人退休賬戶(傳統IRA)作為重要儲蓄工具之一。
誰可以參加?
根據意見,在**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目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已經有10億多人,所以,等個人養老金全面推開后,這10億多人都能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個人養老金并非是強制繳納的,而是個人自愿參加的。
繳費多少?
意見明確,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參加人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個人養老金完全是個人繳費。按美國的經驗,不排除后續會提升繳費上限。
有什么好處?
今年9月26日,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試點時的7.5%降為3%。
這一會議內容為我們帶來了最大力度的個人養老金的稅收優惠政策!換言之,如果我們每年拿出12000元來交個人養老金,這12000塊錢是不用扣除個人所得稅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投資所得也不用交稅。只有未來退休領取保險金的時候需要按照提取額3%的稅率交稅。3%是最低一檔的個稅。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參保人本身適用的稅率越高,參加個人養老就越劃算。比如某企業管理層收入較高,適用所得稅率為45%檔,這12000正常是要納稅45%,而參保后,參保不扣稅,領取扣3%。名義稅率降低了42%,如果算上稅收遞延產生的投資收益,后面這3%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
如何投資?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參加人可自主選擇。由于參保期限較長,建議投資風險等級較高的權益、混合類資管產品。
測算
我們照常做一次測算,如果30歲職工,按照12000元每年繳費,60歲退休。投資收益達到社保2021年記賬利率7%。30年總共投入資金36萬,到期賬戶總余額117.6萬。按20年領取,每月可領取8916元。這里還沒有考慮稅收優惠,如果算上稅收優惠金額再投資,收益會更高。
如果是高收入人群:月社保繳費基數超過11262的300%,月工資略大于33786元的。能實現退休前工資26%左右。加上其社保替代率約40%,企業年金替代率約31%,總共能實現退休前收入的97%的替代率。這樣就能保證生活質量不降低。如果月收入遠大于33786元,替代率會降低一些。但因為收入較高,相信也不用太過多考慮退休的生活保障問題
如果是低收入人群:月社保繳費基數低于11262的60%,月工資小于6757元的,且沒有企業年金。則社保替代率約為50%,個人養老金如果也能堅持每年投入12000元(實際上就是拿一筆錢做長期基金定投),則退休時光是個人養老金的余額,就已經能覆蓋退休前工資。所以建議收入不高的人群,要一定克服困難,每年拿出一部分錢做長期的權益投資。且投資越早,早期金額越高,到退休時總收益越高,越能體現投資的復利效應。
同理,對于中等收入人群,處于以上兩者之間的,在基礎養老40%的替代率的基礎上。剩下的缺口部分,能否由第二、第三支柱彌補,就需要因人而異了。
但無論如何,建議都能參加第三支柱,第三支柱除了具備類似基金定投的長期投資效應外。還因為賬戶封閉,一般只能退休提取,所以算是一種強制儲蓄,避免因個人原因中途退出。
拓展知識:
2020個人所得稅綜合計算匯總
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歡迎關注,點贊,下次精彩內容推薦,業務辦理請私信,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您清楚么?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講吧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扣繳義務人應當在代扣稅款的次月十五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個人的有關信息、支付所得數額、扣除事項和數額、扣繳稅款的具體數額和總額以及其他相關涉稅信息資料 2、哪些情況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1、工資、薪金所得 2、勞務報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5、經營所得 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7、財產租賃所得 8、財產轉讓所得 9、偶然所得 3、新個稅法怎么計算工資薪金? 2019年實施的新個人所得稅法,明確了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日常采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采取基本平移現行規定的做法預扣預繳 累計預扣法 計算公式為: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預扣預繳方法,基本平移了現行稅法的扣繳方法,特別是平移了對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費用按800元計算的規定 這種預扣預繳方法對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來講既容易理解,也簡便易行,方便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作
2020個人所得稅綜合計算匯總
個人所得稅怎么算
2020個人所得稅綜合計算匯總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2349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