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的速算扣除數(個稅速算扣除數2520怎么來的)
前沿拓展:
個稅的速算扣除數
一、2022個稅稅率表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表(綜合所究易于最感上很個呢得適用)
1.年度不超過36000元的稅率為:3% 速算扣除數:0
2.超過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速算扣除數:2520
3.超過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速算扣除數:16920
4.超過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 速算扣除數:31920
5.超過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速算扣除數:52920
6.超過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 速算扣除數:85920
7.超過960000元的稅率為:45% 速算扣除數:181920
(綜合所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
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來自定,居民個人取得綜鐘固出斯預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5000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
從以上稅率可以看到,如果工資剛好是5000元,那么是不需要納稅的。如果工資超過5000元就開始納稅,工資越高稅率越高,那么納稅金額就越多。
工資一萬元要交多少稅?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席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湖減雙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印片)*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月收入10000元,起征點5000元;其他扣除0元;專項附加扣除0元;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10元。
稅額=(鎮送深響10000-5000)×10%-210=290元。也就是說,稅后工資是9710元。
二、2022年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固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手古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養轉來堅早校極青算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三、個人所得稅法裝降范概本氣促開題武律規定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些絕江本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則千原波守按微害驗剛富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流封耐液巖至祖限織根環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2019年最新個人所得稅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表換算
個人所得稅中,由任職、受雇單位負擔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現象比較常見。現在公布的個人所得稅政策中,暫時尚未直接給出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稅率表,由于問到的人比較多,今天我們一起來計算推倒一下。
1.綜合所得稅率表。
適用范圍:
(1)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使用的預扣率表與此類似)
(2)股權激勵單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
(3)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按年領取或因出境或個人**亡而一次性領取時。
(4)解除勞動關系超過3倍數額的部分計算個人所得稅時。
(5)提前退休單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
推導過程:
(1)計算出各個級距內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對應的個人所得稅金額。
(2)用各個級距內應納稅所得額的上限減去累計個人所得稅金額即可計算出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的上限金額(最后一個級距為下限金額)。
推倒后的稅率表:
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提示】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使用時需將上表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替換為”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將上表的”全年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替換為”累計不含稅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2. 換算后的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表。適用范圍:
(1)非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計算納稅時。
(2)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選擇單獨納稅時。
(3)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按月領取或按季領取以及因出境或個人**亡之外的其他原因一次性領取時。
(4)低價售房單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
推導過程:
(1)計算出各個級距內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對應的個人所得稅金額。
(2)用各個級距內應納稅所得額的上限減去累計個人所得稅金額即可計算出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的上限金額(最后一個級距為下限金額)。
推倒后的稅率表:
換算后的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3. 經營所得稅率表。適用范圍:
(1)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合伙企業的個人合伙人來源于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生產、經營的所得。
(2)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活動取得的所得。
(3)個人對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4)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推導過程:
(1)計算出各個級距內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對應的個人所得稅金額。
(2)用各個級距內應納稅所得額的上限減去累計個人所得稅金額即可計算出不含稅應納稅所得額的上限金額(最后一個級距為下限金額)。
推倒后的稅率表:
4.勞務報酬所得預扣率表。
適用范圍:居民個人取得各類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時。例如:常見的**收入、**董事費等。
推導過程:
由于居民個人仍然采用原來20%至40%的超額累進預扣率,所以仍然可以使用原政策中的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適用的稅率表作為預扣率表。
推倒后的稅率表:
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
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
和上面三類稅率表不同的是,勞務報酬所得并非按不含稅勞務報酬所得給出預扣率表,而是按不含稅收入額給出預扣率表。實際計算稅款時,要先用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計算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后再進行計算。
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計算:
(1)不含稅收入額不超過3360元的:
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預繳不含稅收入額-800)÷(1-預扣率)
(2)不含稅收入額超過3360元的:
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預扣率×(1-20%)]
或 =[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當級換算系數
下面通過兩個常見的例題,看看不含稅收入的具體計算方法:
【案例1】2019年3月,甲公司高管李某從**境內取得稅后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36000元,甲公司代付全部的個人所得稅稅款。全年一次性獎金選擇單獨計稅。李某2019年3月年終獎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12=36000÷12=3000(元),查找不含稅稅率表,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10元。
應納稅所得額=(36000-210)÷(1-10%)=39766.67(元)
39766.67÷12=3313.89(元),查找含稅稅率表,適用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10元。
王某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繳納個人所得稅=39766.67×10%-210=3766.67(元)
【案例2】王某為某建筑公司提供大廈圖紙設計,工作結束后,建筑公司在代扣代繳了個人所得稅后,向王某支付了稅后報酬68000元。針對該筆收入建筑公司應負擔并預扣預繳王某的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速算扣除數)×(1-20%)]÷[1-預扣率×(1-20%)]=[(68000-7000)×(1-20%)]÷[1-40%×(1-20%)]=71764.71(元) 應預扣預繳稅額=71764.71×40%-7000=21705.88(元)
張敏老師。從事稅務師、注冊會計師等教學輔導工作多年。統籌負責稅法學科教學產品設計及教學工作實施,十余年來致力于稅法科目的研究。中華會計網校稅法類輔導專家。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2750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