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的計稅方法(個稅計征方法)
前沿拓展:
個稅的計稅方法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加強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等有關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實行查賬征收的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計算并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個體工商戶包括:
(一)依法取得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從事生產經營的個體工商戶;
(二)經**有關部門批準,從事辦學、醫療、咨詢等**活動的個人;
(三)其他從事個體生產、經營的個人。第四條 個體工商戶以業主為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第五條 個體工商戶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怎路卷下科生制為原則,屬于當期的原良念陸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收入和費用。本辦法和**、國家稅型續吧專務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六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個體工商戶會計處理辦法與步教育設球或慶帶呀取黑本辦法和**、國家**相關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本辦法和**、國家**的相關規定計算。
第二章 計稅基本規定第七條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其他支出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第八條 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以下簡稱生產經營)取得的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的各極核范段喜紹地項收入,為收入總尼秋慶括額。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
前款所稱其他收入包直括個體工商戶資產兩顧良械空血縣角溢余收入、逾期一府口醫停留幾命嗎年以上的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后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第九條 成本是指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成本、銷貨成本、業務支出以及其他耗費。第十條 費用是指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已經計入成本的有關費用除外。第十一條 稅金是指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除個人所得稅和允許師門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服織當養長引空進及其附加。第十二條 損失是指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鐵干裂聯額曲布掌起燒始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掉凱奏勢敵單概季綠損失,壞賬損失,自然落田約置歌師青助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個體工商戶劃層河洲兵江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后的余額,參照**、國家**有草汽看論業穿有廣婷關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規定扣除。
個體工商戶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后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當計入收回當期的收入。第十三條 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外,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支出。第十四條 個體工商戶發生的支出應當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資本性支出應當分期扣除或者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
前款所稱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
除稅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個體工商戶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復扣除。第十五條 個體工商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個人所得稅稅款;
(二)稅收滯納金;
(三)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四)不符合扣除規定的捐贈支出;
(五)贊助支出;
(六)用于個人和家庭的支出;
(七)與取得生產經營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八)國家**規定不準扣除的支出。第十六條 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分別核算生產經營費用和個人、家庭費用。對于生產經營與個人、家庭生活混用難以分清的費用,其40%視為與生產經營有關費用,準予扣除。第十七條 個體工商戶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準予向以后年度結轉,用以后年度的生產經營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第十八條 個體工商戶使用或者銷售存貨,按照規定計算的存貨成本,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第十九條 個體工商戶轉讓資產,該項資產的凈值,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第二十條 本辦法所稱虧損,是指個體工商戶依照本辦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小于零的數額。
個稅這個東西,大家并不陌生。
每個月都會扣,但究竟扣多少怎么扣?
每個月工資不漲,個稅怎么卻蹭蹭地漲呀?
今天就來說說個稅那些事兒。
一、哪些收入需要繳納個稅?
我們的各種不同的收入都是要交稅的,個人這塊涉及比較多是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
二、和個稅相關的知識點
想搞清工資薪金如何計稅,我們得先知道一些概念。
免征額:在收入總額中不需繳稅的數額。
目前工資、薪金的免征額是5000元,低于5000元的部分不繳稅,超過5000元的部分才需要繳稅。
專項扣除:五險一金里個人繳納的部分,不需繳稅。
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支出。
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各個地區略有差異,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中需要繳稅的那部分金額。
應納稅所得額=月工資-免征額-專項扣除費用-專項附加扣除費用-其他依法需扣除的項目。
用全年累計扣稅的方式,公式就變成了: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減除費用(免征額*月數)-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其他依法需扣除的項目。
稅率: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也就是繳稅的比例。
速算扣除數:我們使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個稅,臺階上的每一檔收入對應一個稅率,不是上了一階臺階全部收入稅率都跟著增加了。
舉個例子:
應納稅所得額是10萬,不超過3.6萬的部分按3%繳;
3.6萬-10萬的部分按10%繳,以此類推。
為了方便計算,數學家就發明了“速算扣除數”。
我們只需要用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再減去速算扣除數,就是應繳稅款了。
有沒有發現應納稅所得額是“全年”而不是“每月”?
沒錯,這是另外一個知識點:全年累計扣稅。
工資的個稅是按年計算的,每月預扣預繳的,次年再根據當地稅務的通知辦理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這部分我們下次單獨說,今天先來搞清楚每月預繳了多少稅。
三、個稅的計算方法
個人當月預扣預繳稅額=個人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繳預扣稅額
給大家舉個例子:
小A每月10000元的工資,五險一金個人繳納2253元,沒有專項附加扣除和其他需要扣除的項目。
第一個月個稅為: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10000-5000-2253=2747
當月預扣預繳稅額=2747*3%-0-0=82.41
如果小A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以及首套房的貸款,那么每個月就多了兩個1千不用交稅。
第一個月個稅就變成了: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10000-5000-2253-1000-1000=747
當月預扣預繳稅額=747*3%-0-0=22.41
個稅就是這么算出來的。
兩個人工資相同,個稅可能不同,是因為每個人專項附加扣除的情況不同。
工資沒漲,每月繳稅卻多了,是因為年度累計收入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稅率向上跳了一級。
這些都是個稅計算方法導致的正常現象,并不是HR**姐算錯了。
需要提醒一下:
專項附加扣除需要自己手動添加。
稅務系統可不知道你有沒有孩子、房貸、老人需要贍養……
如果沒有提交也沒關系,每年二季度都可以做年度匯繳。
我身邊就有人退了好幾千的個稅呢。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2850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