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起征點(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及要求)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起征點
在網上下差互過并文來一個個人所得稅計算器,成都的個稅起征點是3500元,在計算器里面非洲鋼條奏許極調沒輸入扣除五險一金的數字就能得老顧朝千副視對計算出來了
一、我們先看下整體的計算公式
1、應納稅=[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稅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x稅率-速算扣除數。
2、大家這就要問了,我怎么知道我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是多少呢?別急往下看,很簡單。
二、我們舉個例子
1、背景:已婚人士張三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68萬元,“三險一金”專項扣除為881.8元,每月租房租金1500元(此時可以扣除專項附加稅),假如他暫時沒有子女上幼兒園,同時父母也還年輕五十歲出頭(不是那個狂徒張三哦!老鐵們)
2、計算:起征稅點為5000元的情況下,有專項附加扣除(租房租金1個)根據新政策,張三就可以享受住房租金1500元扣除所以,個稅計算方式如下:
個人繳納稅=(16800-5000-881.8-1500)×10%-210=731.82元。
3、稅率、速算扣除數
(1)全年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我們這一年的所得收入;上面的舉例是按照一個月的
(2)稅率:按照我們一年的收入在上面的公式套用稅率即可
(3)年度速算扣除數:一年的速算扣除數;上面的舉例是將2520/12=210元換成了月
三、這里還有個概念大家要了解:減免政策
公眾對“起征點”存在誤解。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個人所得稅免征額”。“起征點”與“免征額”有著嚴格的區別:
1、所謂起征點,是征稅對象達到征稅數額開始征稅的界限。征稅對象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時不征稅。一旦征稅對象的數額達到或超過起征點時,則要就其全部的數額征稅,而不是僅對其超過起征點的部分征稅。
2、所謂免征額是在征稅對象總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它是按照一定標準從征稅對象總額中預先減除的數額。免征額部分不征稅,只對超過免征額部分征稅。
拓展知識: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起征點
正常職業的工資應該是5000元起。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起征點
法律分析:個稅起征點5000元。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法律依據:《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3051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