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稅怎么算的(個人稅怎么算的?)
前沿拓展:
個人稅怎么算的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陽服興劑揚一完源械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受雇有關的其它所得。 工資薪果濟普高壞損蒸料懷達金,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扣除標準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從2008年3月1日起,起征點為2000元)。適用九級超額累進稅率(5%至45%)計繳個人所得稅。 三費一金是指社保費、醫保費、養老費和住房公積金 計算公式是: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織營老聯架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級數 含稅級距 不含稅級距 稅率 (%) 速算 扣除數 1 不超過500元的 不超過475元考阿把的 5 0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過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改寫國衡金居寧養開鹽00元的部分 超過1825錢穩雖求踐罪跳些元至4375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超過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超過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過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過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過天望職單80000元至100000元的阿貴金海殖綠技創委部分 超過58375元至70375元的部分 更至阿果40 10375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超過70375元的部分 45 15375 注:①表中所列含稅級距、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減除有關費用后的所得額。②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 例:王某當月取得工資收入9400元,當月個人承擔住房公積金、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共計1000元,費用扣除額為2000元,則 王某 當月應納稅所得額=9400-1000-2000=64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6400×20%-375=905元。
從小學起我們在數學課上就學習計算個人所得稅的問題。那時你或許還困惑:小孩子為什么要為大人**心。
如今,小孩子也長大了……快來按步驟算算2019年度個稅吧。
國家**今天(14日)公布了《關于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即日起至26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征求意見稿,要將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四項收入合并起來,計算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簡單說就是按年算賬、多退少補。
合并全年綜合收入 按年計算稅款
根據征求意見稿,2019年度結束后,納稅人需要匯總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的收入額,減去可以扣除的費用后,按照3%—45%的綜合所得年度稅率表(見下圖),計算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再減去年度內已經預繳的稅款后,向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并結清應退或應補稅款。
劃重點:在平時已預繳稅款的基礎上,“查遺補漏、匯總收支、按年算賬,多退少補”。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 匯算清繳,它是跟我們的綜合課稅是相匹配的一個制度,我們這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就是要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那這樣一個綜合征稅、按年計稅,它能使有不同來源所得的人,最后都能夠按照什么?按照他的所得的總額多少來確定他的實際繳稅的稅額,那這就實現了什么?“量能課稅”。
據了解,此次納入綜合所得范圍的收入類型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 等。依據稅法規定,2019年度匯算,
僅包括:
2019年度綜合所得;
不包括:
①2019年1月1日以前或2019年12月31日往后年度所得;
②財產租賃等分類所得;
③按規定可以不并入綜合所得計算納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等所得。
****稅收研究室主任 張斌: 我們把“綜合所得”的項目加在一起,然后再適用一個統一的稅率表多退少補。讓這四項綜合所得的收入相同的人稅負基本上是相同的。
這些情況無需辦理匯算清繳或退稅
一般來講,只要納稅人平時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都需要辦理年度匯算。為切實減輕納稅人負擔,國務院還專門明確了對部分群體納稅人免除2019年度匯算補稅義務的政策。
根據征求意見稿,您要是符合以下情況就可以不辦理年度匯算:
①納稅人只要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
②納稅人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
③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不申請年度匯算退稅的。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 小額的這個免稅,又不影響整個稅收負擔或者稅收公平,這樣的一個過渡期的安排,會使我們這樣的一個匯算清繳制度能夠有序合理地推行。
另外,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大于年度應納稅額的,還可以申請退稅。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 匯算清繳這個制度它是能否體現我們新個人所得稅實現稅負公平,加大對收入分配調節力度的一個配套制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稅收研究室主任 張斌: 這一步改革實際上是更好地發揮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功能必須(走)的一步,這也是與國際慣例和大多數發達國家采取的制度是更為接近的。
三種途徑查詢綜合所得
納稅人四連問: 自己全年收入到底有多少?怎么才能算出自己應該補稅還是退稅?補多少或者退多少?是否符合豁免政策的要求?
**提供三種途徑進行查詢:
①工作單位: 可以向扣繳單位提出要求,按照稅法規定,單位有責任將已發放的收入和已預繳稅款等情況告訴納稅人。
②電子稅務局網站: 納稅人還可以登錄電子稅務局網站,查詢本人2019年度的收入和納稅申報記錄。
③網上稅務局(手機客戶端、網頁端): 在2020年匯算前,稅務機關將通過網上稅務局(包括“個人所得稅”手機APP、網頁端),根據一定規則為納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申報表預填服務。
**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 盡量地減輕納稅人報稅這種繁瑣和程序上的這樣的一個負擔,同時在這樣一個申報過程中,也會體現到我們稅務機關提供的服務以及我們納稅人所享有的權利。
責編:郭姝婷
拓展知識:
個人稅怎么算的
1、繳納社保后,工資、薪金個人所得低于5000元,無需繳納個稅;
2、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0-3000元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0;
3、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3000元-12000元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210;
4、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12000元-25000元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1410;
5、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25000元-35000元稅率為25%,速算扣除數2660;
6、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35000元-55000元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4410;
7、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在55000元-80000元稅率為35%,速算扣除數7160;
8、繳納社保后,大于5000元的部分,個稅區間大于80000元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15160。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20151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