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
歇后語,也叫俏皮話,是一種短小、幽默、生動活潑、妙趣橫生而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語句。
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邊是形象的比喻,起“引子”作用,如謎面;后邊是解釋、說明,如謎底,特別自然貼切。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往往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稱它為歇后語。歇后語源自唐詩的一種“歇后體”,是唐代鄭綮所創?!杜f唐書·鄭綮列傳》記有這樣一則趣聞:鄭綮善寫詩,詩里總帶“刺”,詩的樣式也有些怪,當時被人們稱為“鄭五歇后體”。
這種原本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詩體竟不脛而走,廣泛流傳,甚至連唐昭宗也總是聽到下人吟誦。這些詩有很多是諷刺時弊的,可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覺得詩中很有“蘊蓄”,親筆批“鄭綮可禮部侍郎平章事”。
后來,鄭綮真的做了宰相。不過,他當了官以后則寡言少語,更不寫什么帶刺的歇后詩了,但歇后體卻從此流傳下來。寓意愛情姑娘當大媒——自己作保挑水娶了個賣菜的——人對桶也對鴛鴦戲水——雙雙下盼望太陽的姑娘——想晴(情)人看戲流眼淚——-有情人賈寶玉結婚——不是心上人捉對的蠶蛾一——**也不放棒打鴛鴦——兩分開媚眼做給瞎子看——不領你的情快刀砍西瓜——兩分開快刀砍水——難分開司馬遇文君——一見鐘情向著太陽的花——愛情(晴)楊宗保招親——又喜又驚門板上的神——定成對雨后送傘一不領你的情東邊日出西邊雨——說他無晴(情)也有晴(情)揭示心情梁上掛豬膽——苦苦(哭哭)滴滴(泣泣)木匠的刨子——好管不平事崔鶯鶯送郎——片傷心說不出來寒號哭夜——如喪考妣好馬挨鞭打——忍辱負重戴烏紗帽彈棉花——有功(弓)之臣三伏天的汽水——人人愛丈母娘疼女婿——心里愛狗啃骨頭——十分喜愛撥了的鬧鐘——專做提醒人的事桃子破肚——殺身成仁三九天吃冰塊——涼透了小孩見了娘——沒事哭一場六月間喝冰水——寒心對著……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3080453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