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勞務費個人所得稅(專家勞務費個人所得稅稅率)
大家好,關于專家勞務費個人所得稅(專家勞務費個人所得稅稅率)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專家勞務費個人所得稅(專家勞務費個人所得稅稅率)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3600元勞務報酬,要交多少個稅
根據個稅制度的設計,對勞報酬所得的個稅采取的是平時預扣預繳,年度終了時并入綜合所得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預繳時預征率為20%,如果一次收入較高的,預征率將達到30%和40%.年終時并入綜合所得,匯算清繳,多退少補。所以勞務報酬所得的實際稅率不一定會達到20%。
但是有些人在平常預繳時就不想預繳20%,怎么辦呢?
這其實是沒有好辦法的,勞務報酬所得有明確的范圍,除非取得的收入項目不屬于勞務報酬。那就可以轉變思路,將勞務報酬所得轉變為其他項目所得,而與之比較接近的項目就是經營所得。
這是有**作性的,因為勞務報酬所得與經營所得,在實務當中界限較為模糊,在稅法的規定當中也有所交集。
將勞務報酬所得轉變為經營所得,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可能會將稅負降低。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
勞務報酬所得是個人**從事各種非雇傭性質的勞務所取得的所得,具體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而經營所得是指
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活動取得所得;個人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可以看出兩者實際上存在重疊的范圍,所以假如個人在取得勞務報酬所得時,不想預繳20%的個稅,完全可以想辦法將它轉變為經營所得。
為什么要轉變為經營所得呢?并不是因為經營所得的稅率更低,而是因為經營所得可以采取核定征收的辦法,實際稅負可能會低于勞務報酬所得。
舉例:
張某為一家外貿企業提供翻譯服務,當月取得收入2萬元**幣。
假如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預繳個稅,應預繳個稅20000×(1-20%)×20%=3200元。
假如按照經營所得,采取核定征收辦法,核定應稅所得率假定為20%,當月應交個稅=20000×20%×5%=200元。
兩者對比之下,顯然采取經營所得方式預繳個稅要少得多。但是兩者的總體稅負相比,只有在一定的前提條件之下,經營所得的稅負才會更低。
例如,提供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是長期、持續從事該類活動,就比較適合辦理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合伙企業的營業執照。
按照勞務報酬所得繳納個稅,實際稅負可能低于20%。
勞務報酬所得采取的征收方式是平常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假如取得勞務報酬的個人屬于臨時性、偶然性取得該項收入,大可不必大費周章辦理營業執照,按照經營所得來核定征收。
第一,為了偶然性的一次收入,辦營業執照太過繁瑣,得不償失;
第二,勞務報酬所得也有可能在年底退稅,實際稅負可能更低。
舉例:
李某為大學老師,周末時間參加講學活動,取得勞務報酬所得1萬元**幣,按照規定由支付所得的單位預扣了20%的個稅1600元(10000×80%×20%)。
年底匯算清繳時,李某取得勞務報酬所得與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
扣除五險一金和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之后,全年應納稅額為1000元。因為平常實際預繳1600元,匯算清繳退稅600元。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勞務報酬所得只是在預繳環節,稅負較高,但這只是一個暫時性的負擔,有可能在年底之后辦理退稅,當然也有可能需要補稅。
到底是補稅還是要退稅,取決于全年的收入以及各項稅前扣除項目。
所以對于采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來說,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籌劃。
假如是偶然性、臨時性取得一項勞務報酬的,大可不必辦理營業執照,轉變為經營所得來避稅。
假如長期性、持續取得勞務報酬的,建議辦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采取核定征收的辦法繳納個稅,稅負更低。
3600元勞務報酬,要交多少個稅
我們通常所說的勞務交20%的個稅,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實際上,我們應該分具體的情況來看。
1. 勞務報酬的稅率
勞務報酬的預扣稅率,不僅僅是有20%,還有可能是30%和40%的檔次。具體適用哪一檔,要看取得的收入情況。
在匯算的時候,勞務報酬并入綜合所得,適用綜合所得的稅率。這個時候,也不一定就是20%。
2. 扣除項目
在進行預扣預繳的時候,扣除項目分兩檔,如果沒有超過4000元,那么基本的扣除是800元,如果超過了4000,那么可以扣除20%的費用,這部分扣除,不用征稅。
在匯算清繳的時候,勞務報酬要并入綜合所得,可以扣除基本扣除、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等。如果本身沒有其他的所得,只有勞務報酬,那么也是可以進行扣除的。所以,不少人在預扣預繳的時候交了稅,但是最后匯算的時候出現了退稅的情形,這也是因為預扣和匯算時候適用不同稅率,扣除項目不同的緣故。
3. 以什么身份提供勞務
同樣是勞務,我們是以個人的身份來提供勞務,取得報酬,還是說我們自己開個公司或者工作室來提供,在稅收上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是注冊了工作室,那么可能算作生產經營所得,如果是開了公司,那么算作公司的利潤,并且,工作室是適用查賬征收,還是核定征收,最后的綜合稅率也有所不同。所以,以不同身份提供勞務,納稅也會不同。這時候就不一定是20%了。
總的來說,20%是個人提供勞務取得收入預扣預繳時的一個基本稅率,但最后具體的稅率是多少,還要結合提供勞務的主體、扣除項目、適用稅率、納稅環節等情形來探討,不能一概而論。在很多情形下,稅率并不一定就是20%。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3100756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