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累進扣除:個人所得稅怎么扣除法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分享個人所得稅累進扣除:個人所得稅怎么扣除法的一些知識點,和個人所得稅累進扣除:個人所得稅怎么扣除法的問題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話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決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個稅起征點調到5000元,你關心的內容都在這里
現行工資薪金個稅起征點是每月3500元,隨著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今后,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
專家分析,新起征點有望明年就實施,但是對于收入多元化,又沒有專項附加扣除的少數人群,按照新草案并不“合算”。
**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教授向北京日報(Beijing_Daily)記者表示,公眾應注意到,這次個稅起征點并非簡單的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這么簡單。有關部門已經明確提出,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所得將首次實行綜合征稅。
目前,個人勞務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在不滿4000元時,都是按照800元扣減費用。
施正文表示,
“ 這四項費用原來的起征點簡單相加,是高于5000元的。考慮到物價上漲的情況,對于收入多元化,又沒有子女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的人群,其實新的扣除辦法是不‘合算’的,不過對于廣大工薪階層來說,由于收入基本上都是單一的工薪收入,所以起征點的提高,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件好事。”
這次有關部門還提出,我國將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對此****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告訴記者,預計有關部門還會分項出臺專項附加扣除的各項具體標準。例如什么樣的教育機構的費用可扣除,哪些病種能夠納入,以及每項的扣除比例是多少,都需要詳細規定。
施正文說,
“ 在初期估計每項能夠納入扣除的費用不會特別高,比如很多人的房貸可能高達幾百萬元,但是可能也就只有一二百萬元才能納入扣除范圍,絕不可能是全部都納入扣除范圍內。”
“對于納稅人來說,今后以單位代扣代繳個稅的主流方式是不會改變的,但是個人也會增加一些‘功課’,就是自行向單位申報的內容。”一位區級稅務局個稅科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分析,“這是因為對于個人在房貸、大病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費用支出,單位也是完全不掌握的,必須以個人提交**等證明為主的方式來主動申報,才能享受到附加扣除的優惠。”
此外楊志勇也建議,這種附加扣除逐項個人申報的方式確實有些繁瑣,他建議可以將起征點更大幅度地提高,例如四項勞動**所得綜合征稅的起征點不是提高至每年6萬元,而是每年提高至10萬元。有關部門應允許納稅人二選一,即或者每年費用扣除額可達10萬元,或者每年可據實進行專項附加等扣除。他認為,這樣更有助于降低納稅人和稅務部門雙方的負擔。
兩位專家不約而同地認為,隨著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不出意外的話,新的起征點規定將在2019年開始實施。
關于個稅起征點調整,這些事你應該知道
擴大較低稅率級距
月入2萬以下減稅超50%
我國現行工資、薪金所得稅率實行3%到45%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改革后,雖然仍是7級稅率,但部分稅率的級距得以優化調整,在一系列舉措降低應納稅額基礎上,釋放出為納稅人進一步減稅信號。
劉昆說,草案擬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3%稅率級距擴大一倍,現行稅率為10%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3%;大幅擴大10%稅率的級距,現行稅率為20%的所得,以及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10%;現行稅率為25%的部分所得的稅率降為20%;相應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的級距不變。
將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的提高與稅率結構優化調整聯動考慮,記者粗略測算發現不同群體稅負變化不同:
月收入5000元以下(不考慮“三險一金”和專項附加扣除因素)的納稅人將不需要繳納個稅,稅負降幅為100%;月收入5000元至20000的納稅人,稅負降幅在50%以上;月收入20000至80000元的納稅人,稅負降幅在10%至50%之間;月收入80000元以上的納稅人稅負降幅在10%以內。
記者分別以月入1萬元、2萬元和5萬元者為例,在考慮“三險一金”扣除(假定“三險一金”扣除2000元)基礎上大概算了筆賬:
月入1萬元者,現有稅制下需繳納345元個稅;改革后個稅為90元,降幅超過70%; 月入2萬元者,現有稅制下需繳納2620元個稅;改革后個稅為1190元,降幅超過50%; 月入5萬元者,現有稅制下需繳納10595元個稅;改革后個稅為8490元,降幅約20%;
如果加上下一步出臺的專項附加扣除,稅負還會繼續下降,如月入1萬元者有可能免繳或僅繳納少量個稅。
值得關注的是,草案還調整了經營所得各檔稅率級距,其中最**35%稅率的級距下限從10萬元提高至50萬元。
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增加反避稅條款堵塞稅收漏洞
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明確,擬增加反避稅條款堵塞稅收漏洞,維護國家稅收權益。
同時,規定稅務機關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算好個稅明白賬,十大關鍵詞不可不知
一、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
綜合個人所得稅制是對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如1年)取得的各種來源和各種形式的收入加總,減除各種法定的扣除額后,按統一的稅率征收。
分類個人所得稅制是對稅法列舉的不同應稅所得項目,分別適用不同的扣除辦法和稅率,分別征稅。
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兼有上述兩種模式的特點,即對一部分所得項目予以加總,實行按年匯總計算納稅,對其他所得項目則實行分類征收。
二、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總體來看,凡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所得,均可界定為工資薪金所得。
三、勞務報酬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四、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個人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作品而取得的所得。
五、特許權使用費——
特許權使用費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其中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六、基本減除費用標準——
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是對個人收入征稅時允許扣除的費用限額。
當個人收入低于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時,無須納稅;
當個人收入高于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時,則對減去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后的個人收入征稅。
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外,現行稅法還規定了其他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前扣除的項目,如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個人公益事業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等均可在稅前扣除。
七、專項附加扣除——
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在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時,除基本減除費用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允許疊加扣除的項目。
根據草案,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五項。
八、綜合所得匯算清繳——
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后規定時期內,依照稅法規定,自行匯總計算全年取得的綜合所得收入額,匯總后適用統一的扣除規定,按照適用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結合已扣繳稅款,確定該年度應補或應退稅額,并填寫年度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結清全年稅款的行為。
九、自行納稅申報——
自行納稅申報是指依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納稅人需要自行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根據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主要情形包括:一是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匯算清繳;二是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三是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四是取得境外所得;五是因移居境外注銷**戶籍;六是非居民個人在**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七是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
十、 超額累進稅率——
超額累進稅率是把征稅對象的數額劃分為若干等級,對每個等級部分的數額分別規定相應稅率,分別計算稅額,各級稅額之和為應納稅額。
作者:趙鵬
制圖:康劍
10月起,你工資的稅這樣減!**發布:速算扣除數!快對照
個稅起征點今年10月1日起上調至5000元,而專項附加扣除明年元旦起實施,那么今年第四季度的個稅政策具體如何執行?什么時候取得的收入按照新的起征點實施?
**發布通知,明確了四季度的工資、薪金所得適用減除費用和稅率,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稅方法等。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提醒:
1、表格上的3000,是指超過5000起征點的部分(即5000-8000),對應3%的稅率。
2、個人所得稅是采用速算扣除數法計算超額累進稅率的所得稅時的計稅公式是: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關于工資、薪金所得
適用減除費用和稅率
問題
■對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日(含)后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統一按照5000元/月執行, 并按照本通知所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計算應納稅額。
■對納稅人在2018年9月30日(含)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執行。
關于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稅方法問題
(一)對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
2018年第四季度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執行
前三季度減除費用按照3500元/月執行
(二)對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者2018年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用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分別計算應納前三季度稅額和應納第四季度稅額。其中——
應納前三季度稅額按照稅法修改前規定的稅率和前三季度實際經營月份的權重計算
應納第四季度稅額按照本通知所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以下稱稅法修改后規定的稅率)和第四季度實際經營月份的權重計算。
月(季)度預繳稅款的計算
本期應繳稅額=累計應納稅額-累計已繳稅額
累計應納稅額=應納10月1日以前稅額+應納10月1日以后稅額
應納10月1日以前稅額=(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前規定的稅率-稅法修改前規定的速算扣除數)×10月1日以前實際經營月份數÷累計實際經營月份數
應納10月1日以后稅額=(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后規定的稅率-稅法修改后規定的速算扣除數)×10月1日以后實際經營月份數÷累計實際經營月份數
年度匯算清繳稅款的計算
匯繳應補退稅額=全年應納稅額-累計已繳稅額
全年應納稅額=應納前三季度稅額+應納第四季度稅額
應納前三季度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前規定的稅率-稅法修改前規定的速算扣除數)×前三季度實際經營月份數÷全年實際經營月份數
應納第四季度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后規定的稅率-稅法修改后規定的速算扣除數)×第四季度實際經營月份數÷全年實際經營月份數
《**國家**關于調整個體工商戶業主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自然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的通知》(財稅〔2011〕62號)自2018年10月1日起廢止。
關于本次個人所得稅累進扣除:個人所得稅怎么扣除法和個人所得稅累進扣除:個人所得稅怎么扣除法的問題分享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3110257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