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元個人所得稅多少(北京一萬元個人所得稅是多少)
很多朋友對于一萬元個人所得稅多少(北京一萬元個人所得稅是多少)和一萬元個人所得稅多少(北京一萬元個人所得稅是多少)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月工資10000萬,應交多少個人所得稅
近期看了頭條上很多問答,如題,但是回答都各有錯漏,即使這樣,點贊擁躉眾多,深感稅法普及之難,覺得肩上責任使然,還是來解釋一下吧。
一、“收入”“所得”不同
個人所得稅,是“所得”不是“收入”,二者的區別大體可以這樣區別,收入是流水,所得是存留,也就是凈收入,但這里的“所得”是從稅法角度來說的,并不是人們通常生活中或者會計意義上的所得。
比如題目中所說的“月工資10000萬”,這里先定義為是應發工資,按照稅法規定,以全部工資薪金所得為應稅所得,那么這10000元的工資,作為稅收上的所得就是10000元。
但勞務報酬收入就不同了,如果你取得了10000元的勞務報酬,要扣減20%有費用,稅法上的“所得”就只有8000元了。
二、“月”“年”差異
在2019年以前,個稅的工資是按月征收的,如果某月多發了,就會適用很高的稅率,會多交冤枉稅,那時候,平衡發放每個月的工資是重要的避稅手段。
2019年開始,**施行新的《個人所得稅稅法》。
居民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稿酬所得四項稱為“綜合所得”(只對居民而言,非居民不同。因為頭條讀者大多是居民,非居民的就不說了),是合在一起、適用同一稅率表納稅的。其他的,比如出租房屋的財產租賃所得、賣房增值的財產轉讓所得、股東的股息利息紅利所得、個體戶的經營所得都各自單獨納稅,不與綜合所得混合。
綜合所得改為按“年”納稅了,工資等納稅不再是按照過去的按月計算了,而改成先按月或按次預繳,第二年再匯算清繳的方式進行納稅了。
這樣一改,居民每個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與全年應繳納的可能會不同。如果一個居民每個月的工資都基本一樣,差額不大,那么他每月預繳的和全年應繳的就差不多相同,但如果這位居民每個月的工資差額很大(比如海員、績效工資等),或者其除了工資之外還有可觀的勞務報酬、稿酬等,那么每月(或每次)納稅額和全年應納稅額就會出現比較大的差額,可在第二年的匯算清繳中申請退回或需要補繳。
現在大家常說的每月扣除5000元,其實是每年的綜合所得應免征60000元分攤到每個月的均值,并非只能每個月免征5000,也就是說假如你這個月1分錢都沒掙到,這5000元的額度是不會浪費的,包含在全年的60000額度中,按年扣除。
三、個人情況千差萬別
回到核心,應發月薪10000元,那么個人應發是多少呢?
首先應當扣除社保和公積金,如果按最高比例,應當是應發薪金的23%,就是2300元,剩下7700元應稅所得,扣除5000元,應納稅的所得是2700元,應預繳81元,全年收入12萬元,納稅972元。
另外還有多項扣除,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可扣除的項目、額度都不同,先一項一項說,就是都只有一種情況:
如果有房租,提供票據是可以扣除的(但合算不合算自己考慮,因為開**的話,房東可能會漲價),以省會為例,可以最高扣1500元,即應納稅所得是1200元了,那么就應預繳36元,全年收入12萬元,納稅432元。
如果沒有租房,而是買了房貸了款,每月最多可以扣除1000元的利息,這個和房租只能二選一哦,那么這時每月的應納稅所得是1700元,應預繳51元,全年收入12萬元,納稅612元。
如果你還有60歲以上的父母健在,而你又是獨生子女,你每月可抵扣2000元,那么這時你的應納稅所得是700元,應預繳21元;如果你不是獨生子女,姊妹2人,每人均分為1000元,那么應納稅所得是1700元,應預繳51元;其余自己算吧,也可以商量每人的分攤金額,報稅務后執行。
如果有孩子還沒有工作(正常情況,不包括好吃懶做的)每月可扣500或1000元,則應納稅所得是2200元或1700元,應預繳66元或51元。
另外,繼續教育的情況不好說,也希望大家都健康,所以不說大病醫療扣除了吧,這兩項如果有,還可以多扣。
以上扣除是不是就完了呢?還沒有!
如果個人購買了符合條件的商業保險,也可以扣除,但不多,就不說了。
此外,單位設立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參加的補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從個人工資中扣除的部分,也可以暫時不繳納個人所得稅,等若干年后,你實際取得的時候再補稅。
如果上述幾項中,你同時滿足好幾項,那或許三扣兩扣,你即使月入10000,也可能不用交1分錢的稅哦。
總體上,月薪10000元,年薪12萬,全年個稅最低可以為零,最高繳納972元。
四、勞務報酬
2019年后,勞務報酬所得已經與工資合并為“綜合所得”了,適用同一稅率表。
但是預繳的方法很不一樣。
工資是比較穩定且規律的,按發放的月份預繳即可,一般不會與全年差別特別大。
但勞務報酬所得就不同了。
首先,它要打折,如果你得到的勞務費不超過4000元(不包括**),可以減掉800元,超過4000元,打八折,就是按80%計算所得。
其次,它是按“次”預繳的,每收一次就交一次稅。
第三,它按照20%-40%的**超額累進稅率表預繳的,很有可能會多繳個稅。
例如,你某月收到700元的勞務費,不足800元,發放的單位就不用預扣預繳了。超過800(不含**)以上,發放的單位就要預扣預繳了,這是其法律義務。下面列表看一下一次不同額度的勞務報酬應交多少稅(**按3%算,其他忽略,會因優惠政策而變化)。
含稅勞務報酬
不含稅勞務(扣除**及附加)
扣除額
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納稅額
2000
1941.75
800.00
1141.75
20%
0.00
228.35
10000
9708.74
1941.75
7766.99
20%
0.00
1553.40
20000
19417.48
3883.50
15533.98
20%
0.00
3106.80
50000
48543.69
9708.74
38834.95
30%
2000.00
9650.49
80000
77669.90
15533.98
62135.92
40%
7000.00
17854.37
由上表可以看出,假如你月薪1萬,某月又收到含稅勞務費50000元,你預繳了9516.32元個稅,這無疑是多交了,因為你可能只要承擔10%的稅,事實**卻按30%預繳了,多繳了7K多元的稅,第二年3月份以后,一定記得申請退回來啊。
五、年終獎
雖然時局不好,很多人的年終獎縮水了,甚至沒有,但如果有,今年還有利好,那就是年終一次**資金或分紅的個稅優惠政策又延了一年。
這個年終獎是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來計算的,并且不扣除任何費用(除非你當月的應發工資不到6493元),將年終獎除以12,按得到的商數對照稅率表找對應的稅率計算。
年終獎的坑是多發了會少得。
年終獎
稅率
速算扣除數
個人所得稅
稅后所得
36000
3%
0
1080
34920
36001
10%
210.00
3390.1
32610.9
144000
10%
210.00
14190
129810
144001
20%
1410.00
27390.2
116610.8
看到了吧,發年終獎要籌劃哦,別稀里糊涂地發了,結果發的多的還不如發的少的得到的多。
以上是回應頭條里有些網友的問題,有錯漏之處請賜教[作揖]。也請沒拿到年終獎的友友包涵,時下都不好過,以上數字也只是根據題目虛擬的。
2023年個稅稅率表及速算扣除數
一、2023個稅稅率表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
1.年度不超過36000元的稅率為:3% 速算扣除數:0
2.超過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速算扣除數:2520
3.超過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速算扣除數:16920
4.超過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 速算扣除數:31920
5.超過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速算扣除數:52920
6.超過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 速算扣除數:85920
7.超過960000元的稅率為:45% 速算扣除數:181920
換算成月的綜合所得稅率表
1.不超過3000元的稅率為:3% 速算扣除數: 0
2. 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速算扣除數:210
3. 超過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速算扣除數:1410
4. 超過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 速算扣除數:2660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速算扣除數:4410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 速算扣除數:7160
7.超過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45% 速算扣除數:15160
(綜合所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
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稅法第六條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5000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
從以上稅率可以看到,如果工資剛好是5000元,那么是不需要納稅的。如果工資超過5000元就開始納稅,工資越高稅率越高,那么納稅金額就越多。
工資一萬元要交多少稅?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月收入10000元,起征點5000元;其他扣除0元;專項附加扣除0元;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10元。
稅額=(10000-5000)×10%-210=290元。也就是說,稅后工資是971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表二(經營所得適用)
1.年度不超過30000元的稅率為:5%
2.超過30000-9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
3.超過90000-3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
4..超過300000-50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
5.超過500000部分稅率為:35%
(應納稅所得額=納稅年度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損失)
(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財產租賃+財產轉讓+偶然所得)
(1)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2)財產租賃所得<4000元,-800元費用;所得>4000元,-20%費用。
(3)財產轉讓所得=轉讓財產的收入-財產原值-合理費用。
(4)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每次收入額。
(5)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20%費用;稿酬所得=收入*70%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二、2023年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三、可以免征、減征個稅的情形
免征個人所得稅:
1.省級****、國務院部委和******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3.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5.保險賠款;
6.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
7.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8.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9.****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減征個人所得稅:
1.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2.因自然災害遭受重大損失的。
3.國務院可以規定其他減稅情形,報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四、個人所得稅法律規定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就是個人所得稅的新個稅計算是根據職工的收入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的。
文章分享結束,一萬元個人所得稅多少(北京一萬元個人所得稅是多少)和一萬元個人所得稅多少(北京一萬元個人所得稅是多少)的**你都知道了嗎?歡迎再次光臨本站哦!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3110257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