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器(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器2022)
前沿拓展: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其實,我們常說的勞務費通常是指勞務報酬所得,與工資薪金所得有所不同。
在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會涉及到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
51個稅表示,如果僅取得勞務報酬無工資薪金所得,那么在匯算清繳時大概率是可以退稅的。
情形一:僅取得勞務報酬無工資薪金所得
【案例】小張2020年只有勞務報酬收入,每月從某公司取得勞務報酬收入6000元。
1. 預扣預繳
適用20%的預扣率后預繳個稅960元,全年預繳:6000×(1-20%)×20%×12=11520元。
2. 年度匯算
全年取得勞務報酬72000元,減除6萬元費用(假設無其他扣除)后,適用3%的綜合所得稅率,全年應納稅款:(6000×12-60000)×3%=360元。
因此,在2020年度匯算清繳時期,小張可申請退稅11520-360=11160元。
情形二:既有工資薪金所得,又取得勞務報酬
【案例】小王2020年取得工資收入4萬元,勞務報酬1萬元,稿酬0.5萬元,特許權使用費0.5萬元。
1. 預扣預繳
全年個人繳付“三險一金”6000元,假設沒有專項附加扣除,預繳個稅150元。
2. 年度匯算
小王年收入額為:4+1×(1-20%)+0.5×(1-20%)×70%+0.5×(1-20%)=5.48萬元
由于小王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無須繳稅,因此在2020年度匯算清繳時,預繳的150元稅款可以申請退還。
51個稅管家提醒,如有多項收入來源,在預扣預繳和匯算清繳時涉及內容會較為復雜,建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推薦使用“個稅精靈”計算器進行勞務報酬等綜合所得的測算。
5分鐘短片教你使用新版個人所得稅辦稅系統
隨著新個稅法從本月初開始實施,國家**推出的“個人所得稅”APP立刻進入很多軟件商店的下載排行榜。隨著國家**的個稅APP大熱,很多來自商業公司制作的各類“個稅”APP也成為熱門,這其中有的針對納稅人的具體情況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但也有的純屬蹭熱點,甚至有的純屬惡意軟件竊取個人信息。
從手機軟件商店里輸入“個人所得稅”后搜索,除了國稅總局版的APP外,包括“全國個稅計算器”“全國個稅查詢”“個稅小幫手”“個稅管家”“個人所得稅計算器”“新個稅計算器”“個稅助手”“個稅在線”“51個稅管家”等一大批與計算個稅相關的軟件全被搜索出來。由于新實施的個稅法增加了很多個性化扣除內容,因此這些“個稅”APP基本都需要用戶填報很多個人信息,包括配偶、子女、老人的身份信息,以及住房情況等內容。
這就給一些不法APP竊取個人信息帶來了機會。此前相關互聯網安全公司發布的消息,已經檢測到偽裝成官方APP的木馬樣本。已查殺了“個人所得稅查詢”“稅率計算器”“個人所得稅計算器”等打著免費幌子誘導用戶下載的**軟件。對此,國家**也發文提醒納稅人務必通過稅務部門官網下載正版APP,如發現可疑程序及時向稅務機關反映。
國家**提醒,納稅人可通過國家**官網、各省稅務局官網及主要收集應用市場下載正版APP。
有網友打開APP發現
他竟然被兩個公司同時雇傭!
最近成都市民龍先生遇上了這樣的事:為了早點享受個稅稅收優惠,他第一時間在手機上下載了“個人所得稅”App,并通過人臉識別方式對個人信息進行了認證。
不過,在通過認證后,龍先生卻發現,在App所顯示的“任職受雇信息”中,他竟然被兩個公司同時雇傭!
有關報道內容顯示,在“個人所得稅”APP中,除了自己目前所就職的單位(成都一家醫藥企業)外,龍先生還發現了另一家自己聞所未聞的企業信息——“四川XXX嘉商貿有限公司”。信息顯示,龍先生“任職受雇”日期為2018年10月1日。
既然是一家從沒有打過交道的企業,又為什么會出現龍先生“任職受雇信息”?甚至還有具體的“入職日期”?
對此,當地稅務部門給出了這樣的回應:之所以會出現龍先生在這家企業的雇傭信息,有可能是這家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虛列工資,虛增企業成本,意圖偷稅。
企業虛列“**員工”偷稅漏稅!
這些企業所逃的,究竟是什么稅?為什么要通過這種方式逃稅?
根據我國現行稅法,大部分企業需要繳納稅率為25%的企業所得稅。不過,法律法規同時也明確,企業一部分合理的支出可以被免于征稅。而對于企業來說,最大塊的支出,就是員工的工資了。《中華****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就對此明確規定:“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
也就是說,企業的工資支出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這樣一來,一部分企業就意圖鉆法律法規的空子,通過增加“**員工”的方式逃稅。因為只要員工的數量有了增加,工資支出的總額就可以跟著增加,這樣一來,準予免征企業所得稅的額度就更大了,納稅額自然也就減少了。而這往往只需要制作一份虛假的員工花名冊就可以實現。
此外,虛列員工可以方便逃繳個人所得稅。由于工資薪金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當企業雇員的工資薪金收入額較大時,將適用較高的稅率。因此,一部分企業在扣繳個稅時,可能會將每個人的收入拆分到“**員工”的頭上,以適用較低的稅率。
這類案例不少見。例如,2017年1月,浙江省寧波市國稅局第三稽查局便查處了一起虛列人員領取工資、實施偷逃企業所得稅的案件,3個年度總計涉稅金額121萬元。
據稅務部門介紹,根據資料顯示,該企業每月員工人數多達11人,但根據檢查人員前期踩點與正式下戶時的所見,企業的經營場所無法滿足11人辦公。該企業財務人員承認,企業通過虛增員工名單來虛列工資,以偷逃企業所得稅。
個人信息哪里來的?
有人會問,這些被不法企業盜用的個人信息,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
除了常見的網上個人信息非法買賣途徑外,一些人竟然向自己的親戚、朋友、學生、下屬下手,盜取他們的個人信息,來用作自己“逃稅”的工具。
前不久在上海,**機關就破獲了這樣一起案件:一名家長查到自己正在讀書的女兒已“入職”于一家公司。民警調查后發現,位于浙江的一家人力資源公司有重大嫌疑。而據該公司負責人馮某交代,學生信息都是上海的張某提供。隨后,民警立即對張某實施了抓捕。
張某交代,妻子曾在某學校從事教務工作,電腦里存有大量的學生信息資料。張某為圖私利,竟將596名學生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直接**轉發給了馮某,偽造他們“入職”勞務公司的假象,直接申報了**。目前,張某、馮某已被當地**部門刑事拘留。
事實上,此前這類通過各種手段盜用他人信息,以為自己逃稅提供方便的案例屢見不鮮。不過,普通人只有在生活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才會發現這一事實。比如明明長期無業卻在人社部門的系統內顯示有穩定就業,工資不到個稅“起征點”卻被要求補繳個稅等。
而在“個人所得稅”這款App出現之后,由于其信息與企業在“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扣繳客戶端”上所申報的信息進行了對接,這樣的不法行為則被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我們該如何應對?
在個人所得稅App中“任職受雇信息”部分中的“詳情”頁面,有一個“申訴”選項。如果在信息列表中出現了一個從未就職過的公司,用戶在“申訴”部分內選擇“從未任職”的選項,并填寫不少于十五字的理由。對此類現象進行申訴。
而對于虛列人員和工資逃稅的企業,法律也有相應的懲罰措施。例如,2018年1月,原廣東省鶴山市地稅局稽查局根據舉報信息,對某制造企業實施稅收檢查,通過核查“賬實”差異、細審工資費用數據,查實該企業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采取虛列人員、分解工資的方式逃避代扣代繳義務,偷逃個人所得稅稅款20多萬元。該局依法對企業作出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40多萬元的處理決定。
依法納稅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希望大家自覺**并舉報非法盜用個人信息進行偷稅漏稅的相關企業。
拓展知識: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可以,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可以退,符合以下任一情形的納稅人可申請退稅:
【1】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
【2】符合專項附加扣除條件,但預繳稅款時沒有及時或沒有申報扣除的。
【3】因年中就業、退職或者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企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扣除不充分的。
【4】沒有任職受雇單位,僅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要通過年度匯算辦理稅前扣除的。
【5】取得的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年度中間適用的預扣率高于全年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的。
【6】預繳稅款時未申報享受或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如殘疾人減征個人所得稅優惠等。
【7】有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但預繳稅款時未辦理扣除的。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器
個人所得稅可以退稅了!有人退了30000多,看看你能退多少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080846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