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將承辦亞洲杯(亞洲杯重慶場地)
前沿拓展:
重慶將承辦亞洲杯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成都、西安、大連、青島、廈門和蘇州10座城市舉行。
2019年12月28日,經亞足聯與**足球協會聯合考察評估,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成都、西安、大連、青島、廈門、蘇州等10座城市成為2023年亞洲杯承辦城市。
2023年亞足聯亞洲杯將是第18屆亞足聯亞洲杯,這是由亞足聯(AFC)組織的四年一度的亞洲國際男子足球錦標賽。它將于 2023 年 6 月 16 日至 7 月 16 日由**主辦。
2019 年亞足聯亞洲杯擴大規模后,包括東道國在內的 24 支國家隊將參加該賽事。卡塔爾是衛冕冠軍。
第18屆亞洲杯于2023年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個城市舉辦,亞足聯官 網公布了這十個舉辦城市的承辦球場。
場地:
北京工人體育場(6.5萬)、天津濱海足球場(3.7萬) 、上海浦東足球場(3.7萬)、重慶龍興足球場(6萬)、成都鳳凰山體育場(6萬)、西安國際足球中心(6萬)、大連梭魚灣專業足球場(6.3萬)、青島青春足球場(5.28萬)、廈門白鷺體育場(6萬)、昆山足球場(4.5萬)。
資格
前兩輪資格賽也作為世界杯亞洲區的資格賽。卡塔爾參加第二輪比賽只是為了獲得 2023 年亞洲杯的資格,因為他們作為東道國自動獲得了世界杯的資格。
**參加第二輪比賽只是為了獲得2022年世界杯的資格,因為他們作為東道國自動獲得了亞洲杯的參賽資格。
東帝汶被查出在2019 年亞足聯亞洲杯預選賽等比賽**派出 12 名不符合資格的球員,因此被禁止參加預選賽。然而,由于國際足聯沒有禁止他們參加 2022 年國際足聯世界杯預選賽,東帝汶仍然被允許參加比賽,但沒有資格參加亞洲杯。
資格賽于 2019 年 6 月 6 日開始,共有 23 個名額加入東道國**。
由于2022 年國際足聯世界杯將于 2022年 11 月和 2022 年 12 月在卡塔爾舉行,該賽事將在 2023 年 6 月和 2023 年 6 月和 2022 年 12 月舉行,從典型的亞足聯亞洲杯 1 月/ 2 月的日程安排轉移。
今(28)日,2021年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簡稱;世俱杯)和2023年亞足聯亞洲杯承辦城市揭曉。
上海、天津、廣州、武漢、沈陽、濟南、杭州、大連等8座城市承辦世俱杯。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成都、西安、大連、青島、廈門、蘇州等10座城市成為2023年亞洲杯承辦城市。
全國將有15座城市參與到兩大足球盛會的承辦工作中,其中,上海、天津、大連成為同時舉辦世俱杯和亞洲杯的城市。
世俱杯將于2021年6月至7月在**舉辦。世俱杯是由國際足聯主辦、全球一流俱樂部球隊參與的國際足球賽事。不久前,國際足聯對2021年世俱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賽制由過去的每年一屆改為四年一屆,參賽球隊由原來的7支增加為24支,共進行32場比賽。改制升級后的世俱杯將成為具有世界頂級影響力和競技水平的全新賽事。
世俱杯和亞洲杯籌辦工作辦公室秘書長史強介紹,國際足聯希望通過**舉辦改制后的首屆世俱杯,把賽事的運行模式建立起來。“參照世界杯的標準,世俱杯對足球場和訓練場的要求都比較高,國際足聯甚至希望延續**世界杯的模式,在各地建立球隊訓練營”。據了解,世俱杯的預期收益達到24億美元,世俱杯參賽隊伍獲得的獎金將高于世界杯。
2023年亞洲杯也將于六七月間在**舉辦,該項賽事是在亞洲足球快速發展階段舉辦的亞洲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足球賽事。這也是繼2004年后,我國時隔19年再次承辦亞洲杯。根據亞足聯要求,所有比賽場地都必須是專業足球場。
因此,無論是世俱杯還是亞洲杯,對場地的要求都比較高,改建、重建、新建場地,成為籌辦工作的一大重點。我國現有的專業足球場中,只有天津的泰達足球場在稍作改造之后可以直接使用,位于成都和上海浦東的兩座專業足球場已經開工建設。根據籌辦時間,世俱杯場地將以改造為主,亞洲杯場地將以重建和新建為主。
世俱杯和亞洲杯結束后,將給**留下15座國際級、專業級的高質量足球場。此外,與之配套的高質量訓練場地也將達到100塊,15座城市將以訓練場地為依托,建立高水準青訓中心。
2021年適逢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重要時間節點。世俱杯將成為展示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窗口。舉辦世俱杯和亞洲杯是落實《**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加快推動我國足球普及和發展的重大舉措。
這兩項足球大賽將有力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體育產業和體育消費升級,提升旅游、交通等服務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將有力帶動足球基礎設施建設和青少年足球、社會足球的發展。同時進一步提升**足球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為我國足球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明年1月,世俱杯和亞洲杯籌備工作辦公室將組織15個承辦城市所在的省市召開動員部署會。世俱杯和亞洲杯組委會也將成立,加強與國際足聯、亞足聯溝通,積極協調有關部委、地方**,加快場地設施建設。此外,還將研究制定相關保障性政策,加強督導檢查,確保籌備工作順利進行。
來源:**日報客戶端
編輯:許琳珮(見習)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刪除。
版權所有:重慶市******辦公室
平臺支持:**網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01848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