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總收入怎么算(個人所得稅總收入怎么算的)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總收入怎么算
一、正面回答
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二、分析
按照規定,在一些情況下用人單位需要支付給勞動者一次性經濟補償金。而這作為勞動者收入的一部分,也是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的。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三、一次性補貼收入個人所得稅應該注意什么
關于工資所得個稅與經濟補償金個稅是否合并計算的問題。勞動合同解除,員工工資所得與經濟補償金所得應當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關于因勞動合同終止所取得的經濟補金的個稅計算。
文丨王曉琪 溫鑫
新個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可沒剩幾天就要到了。新的個稅實施條例也在昨天(22日)頒布了。
新個稅法最大的變化,是調整了起征點,并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綜合所得”。也就是把原來分別計稅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種收入合并在一起計算稅費。
其中工資薪金的起征點和稅率調整,已經于今年10月1日起先行實施,因此網上教你如何算工資的文章很多。但是編劇朋友們的大部分收入都不是工資,而是被“綜合所得”所涵蓋,那這個收入如何繳稅——編劇們一顆心都快要被揪到變形,這道題不會弄??!
莫方,因為會計沒學好而來到編劇幫的小編將帶著英雄的光環從天而降,手把手教你如何計算綜合所得應繳稅款!
先來看教材: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我猜看到這里的你腦子已經亂成了一鍋漿糊,別著急,看不懂教材是學生時代的共同煩惱,這里讓大家小小的回味一下,因為好歹學了點會計而能看懂教材的小編十分貼心地替大家解釋一下上面的專業名詞。(為了便于理解,采用比較通俗的表述方式,不嚴謹,請僅理解大意。)
PART1 收入部分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依據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而獲得的收入。
勞務報酬所得: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例如編劇替影視公司撰寫劇本、做劇本醫生、甚至參演影視劇等,以個人身份付出勞動換取的收入。
稿酬所得: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這里提一下,可能合同里將編劇的收入列為稿酬,但事實上這部分收入屬于勞務報酬,應按勞務報酬交稅。只有通過出版、發行獲得的版稅等收入,才屬于稿酬。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比如編劇授權片方使用自己的原創劇本或原著**而取得的收入。
綜合所得:上面四項加起來。注意:從自己開辦的個人工作室獲得的收入,不屬于綜合所得,而屬于“經營所得”,不在本篇文章的教學范圍之內!
收入額:不是所有的收入都要交稅,要從上面的收入所得中減去一定的“費用”,剩下的部分開始計算如何交稅。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都減去20%費用,其中稿酬減去費用后再按70%計算。
公式小結:
收入額
=
工資薪金所得(全額)
+
勞務報酬所得×(1-20%)
+
稿酬所得×(1-20%)×70%
+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1-20%)
PART2 雖然是收入但不用交稅的部分
費用六萬元:即俗話說的起征稅點,相當于每月5000元(順便說,原個稅法工資薪金起征點是每月3500元,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起征點為每次800元)。PART1的年收入額不到這個數的,不用交稅,超過的部分才開始計算需要交多少稅。
專項扣除:即個人繳納的五險一金,分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和個人公積金。其中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為公司全額繳納,個人不用交,所以實際扣掉的是剩下的三險一金。
專項附加扣除:分別是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住房租金支出和贍養老人支出。也就是說如果你家有孩子正在上學,你接受了技能培訓或學歷繼續教育,你支付了醫療費用,你每月有房貸或房租需要繳納,家中有老人需要贍養,這些費用都可以按規定在稅前進行扣除。具體的扣除辦法上周剛剛頒布,小編正在緊張學習中。
應納稅所得額:簡單來說,就是真正應該交稅的那部分收入,它等于PART1減去上面幾項。
公式小結:
應納稅所得額
–
60000
–
專項扣除(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
–
專項附加扣除
PART3 具體計算交多少稅的部分
稅率:是征稅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額度,
超額累進稅率:綜合所得計稅適用于3%-45%的超額累進稅率,也就是收入越高交稅越多的制度。例如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5萬元,那么36000元以下的部分,按照3%的稅率交稅1080元,36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14000元),按照10%的稅率交稅1400元,合計交稅2480元。
速算扣除數:速算扣除數是指為解決超額累進稅率分級計算稅額的復雜技術問題,而預先計算出的一個數據,是一種簡便方法。怎么用呢?還拿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5萬元舉例,應交的稅金=50000元×10%(5萬元對應的稅率)-2520(對應的速算扣除數)=2480元。
應納稅額:即需要實際繳納的稅款。
公式小結:
應納稅額
×
對應等級稅率
–
對應等級速算扣除數
授課結束,下面咱們進入真題詳解部分。
第一題:編劇小吳是個自由職業者,沒有工資收入,每年給自己繳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共16800元,2019年他為影視公司H撰寫劇本,獲得勞務報酬150萬元(需要自己交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為一年14400元。
請問,小吳2019年綜合所得需要交多少個人所得稅?
解:
小吳的收入額=1500000×(1-20%)(勞務報酬所得扣除20%費用)=1200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1200000(收入額)-60000(費用六萬元)-16800(專項扣除)-14400(專項附加扣除)=1108800元
應納稅額=1108800(應納稅所得額)×45%(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6萬對應的稅率)-181920(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6萬對應的速算扣除數)=317040元
答:
小吳2019年綜合所得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317040元。
綜合稅負(個稅占總收入比例)約21%。
第二題:公司策劃小雅為公司撰寫策劃方案,偶爾也寫劇本,扣掉五險一金但不扣個稅的實得工資每月8500元,同時小雅自己撰寫的系列網大劇本賣給影視公司J,轉讓著作權共獲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10萬元(假設不含稅),專項附加扣除為一年36000元。
請問,按照新個稅法,小雅一年綜合所得需要交多少個人所得稅?
解:
小雅收入額=8500×12(12個月)+100000×(1-20%)(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扣除20%費用)=182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182000(收入額)-60000(費用六萬元)-36000(專項附加扣除)=86000元
應納稅額=86000×10%(應納稅所得額在3.6萬到14.4萬之間對應稅率)-2520(應納稅所得額在3.6萬到14.4萬之間對應的速算扣除數)=6080元
答:
小雅一年綜合所得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6080元。
綜合稅負(個稅占總收入比例)約3%。
第三題:資深編劇溫老師2019年完成了三個劇本委托創作項目,共獲得勞務報酬400萬元(需要溫老師自己承擔個稅),同時溫老師出版的**獲得了30萬元的版稅,一直自己單干的溫老師既不繳納保險也沒有可扣除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請問,溫老師2019年的綜合所得應該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
解:
溫老師的收入額=4000000×(1-20%)+300000×(1-20%)×70%=3368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3368000(收入額)-60000(費用六萬元)=3308000元
應納稅額=3308000(應納稅所得額)×45%(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6萬對應的稅率)-181920(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6萬對應的速算扣除數)=1306680元
答:
溫老師2019年綜合所得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1306680元。
綜合稅負(個稅占總收入比例)約30%。
課后練習
不知道經過以上真題的訓練,大家是否學會了?
綜合所得收入越高,個稅占總收入的比例(綜合稅負,不等于稅率)就越高,這個比例會無限接近于36%。很多網上流傳文章中說2019年個稅比例達42%,這樣的數字是不準確的。對于年收入較高的編劇老師們,建議留出預算,聘請一位專業的財務會計來核算賬務及稅收,也許會省掉很多的麻煩。
這里留一個小作業,請各位朋友以2018年自己的綜合所得收入,算一算如果按照新個稅法計算,需要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呢?
如果有問題,歡迎在文章后留言。感覺自己數學超棒的小編也許會幫你算一算呢!
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的下節預告
越來越多的編劇團隊作戰,與小伙伴一起經營的工作室如何交稅?核定征收到底是怎么回事?查賬征收應該怎么算?
鑒于個人經營所得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與綜合所得的計算方式不太一樣,這篇文章已經寫不下了,小編下回再帶大家算一算。
責編 | 隨芳芳
主編 | 劉江平
E N D
往日精彩內容
▽
影視宣傳、轉載聯系 ◇ bianjubang002
編劇經紀、劇本經紀業務聯系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
今日 | 搜狐自媒體 | 百家號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簡書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拓展知識:
個人所得稅總收入怎么算
法律分析:新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需要繳稅的金額= (應發工資 – 五險一金 -起征額5000)×稅率-速算扣除數附。
工資在5000元以上的繳納個人所得稅。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五險一金:
1、基本養老+地方補充養老,合計(工資總額的)22%,其中單位繳納14%,個人8%(以員工的每月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
但不得高于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不得低于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高于或低于者,則分別按300%或60%為基數(2019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將按4918元計算);
2、綜合醫療(含地方補充醫療+生育醫療),合計9%,單位7%,個人2%(計算基數同養老保險);
3、失業保險,每月合計48元,單位交納16元,個人交納32元;
4、工傷保險,以員工月工資總額為繳費基數,0.4%、0.8%、1.2%三個檔次(單位承擔);
5、住房公積金,5%-20%,以員工月工資總額為基數。
法律依據:《中華****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征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征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p>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中華****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二十六條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待遇標準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
王律師
擅長房產、勞動、刑事等
一鍵咨詢
楊律師
擅長民事、婚姻、勞動**等
一鍵咨詢
范律師
擅長民商事爭議解決
一鍵咨詢
朱律師
擅長房產**、借貸**等
一鍵咨詢
查
看
更
多
官方電話
官方服務
官方網站在線咨詢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2349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