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123_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_日韩美女免费线视频_成人av三级

個稅計稅基礎是什么(版稅收入個人所得稅)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個稅計稅基礎是什么這個問題,版稅收入個人所得稅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應付職工薪酬的計稅基礎怎么理解

1、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可抵扣金額。

2、注意這個“未來”,應付職工薪酬,在形成時已作為成本費用了,所以在未來,這4000萬不能再抵扣一次(不管是那允許扣除的3000萬、還是不允許扣除的1000萬)。就是說未來可抵扣的金額為0。所以,計稅基礎=4000-0=4000,不產生暫時性差異。

3、負債的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就是未來期間可抵扣金額。這句話有兩個理解,一是現在不可抵扣,二是未來可抵扣。例子中,3000萬是現在已稅前抵扣,1000萬是現在不可抵扣但未來也不可抵扣,因此計稅基礎=賬面價值。

4、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津貼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5、企業從應付職工薪酬中扣還的各種款項(代墊的家屬藥費、個人所得稅等),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應收款”、“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等科目。

6、企業向職工支付職工福利費,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科目。

7、企業支付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用于工會運作和職工培訓,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8、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9、企業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向職工給予的補償,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10、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應付職工薪酬

計稅基礎怎么算

問題一: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如何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

資產的計稅基礎,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的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

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

某些不符合資產、負債的確認條件,未作為財務報告中資產、負債列示的項目,如果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確定其計稅基礎,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也構成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通常產生于以下情況:

(1)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

(2)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一般產生于以下情況:

(1)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

(2)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

問題二:以下例題計稅基礎如何計算因為你沒理解計稅基礎的概念。

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按照稅法規定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

不說不合理的部分,單說合理的部分。

當期發生合理工資支出3500,賬面價值是3500,已經計入當期的成本了,而且在當期計算所得稅時扣除了,下一年度再支付的時候怎么可能允許你再扣除一次呢,所以其未來可稅前扣除金額為0,其計稅基礎當然還是3500.

問題三:資產的計稅基礎和遞延所得稅怎么計算你是不是看到所得稅費用哪一章了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一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

下面舉例給你說下這個,假設公司有一臺機器設備,肯定是作為固定資產核算,在假如公司的這個固定資產原值50000元,殘值2000元,預計可以使用4年,以年數總和法來計提折舊,那么按照會計準則第一年計提(50000-2000)*4/10=19800,(ok,這個過程就是企業在回收資產的賬面價值),那么稅法上是不承認你工種加速折舊法的,而會以直線法來計提折舊也就是50000/4=12500,那么一個會計年度完了,該資產的賬面價值就是50000-19800=30200,此時的計稅基礎就是50000-12500=37500(12500就是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先來看書上說的若資產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差額形成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則要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好吧,你可能還不是非常的理解(這種方法太**板),接著看…

會計準則只是準則,稅法是法律啊,若所得稅稅率為25%,那么(19800-12500)*25%=1825,這1825呢本來是不用納稅的,但是按照稅法要求,不行啊,你要納的,但是這1825在未來發生時是要抵扣回來的,所以呢這時候就形成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而這種差異是對企業是有利的,將來可以為企業抵稅的,屬于一項資產,就是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一個道理。

我也正在看這一章,個人理解啊,若有什么地方不合適,歡迎指正哈~

問題四:什么是資產計稅基礎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成本-以前或現在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具體確認資產計稅基礎時,應區分不同情況進行處理:(1)資產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如果該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不需納稅,則資產的計稅基礎就是其賬面價值。通常情況下,資產取得時其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是相同的。(2)資產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不等。通常在資產的后續計量中因會計準則與稅法規定的不同,可能造成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的差異。例如,各項資產如發生減值,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應當計提相關的減值準備,而稅法規定企業提取的減值準備一般不能稅前抵扣,只有在資產發生實質性損失時才允許稅前扣除,由此就產生了資產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的不等。在資產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不等的情況中有一種特殊情況需引起注意,即資產的計稅基礎為0,主要在與某項資產相關的收入享受免稅或按收付實現制征稅時產生,則該資產的計稅基礎為0。例如,一項國債投資的應收利息的賬面價值為20萬元,根據稅法規定該利息收入免稅,則應收利息的計稅基礎為0。

問題五:負債的計稅基礎怎么理解通俗簡單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稅所得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即未來不可以扣稅的負債價值。一般而言,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其他應交款等負債的確認和償還,不會對當期損益和應納稅所得額產生影響,其計稅基礎即為賬面價值。某些情況下,負債的確認可能會涉及損益,進而影響不同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使得其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產生差額,如企業因或有事項確認的預計負債。會計上對于預計負債,按照最佳估計數確認,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者當期損益。按照稅法規定,與預計負債相關的費用多在實際發生時稅前扣除,該類負債的計稅基礎為0,形成會計上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暫時性差異。

問題六:增值稅計稅金額怎么算你好,小規模計算方法

小規模交稅:增值稅(國稅),城建稅(地稅)、教育費附件(地稅)、地方教育附加(地稅)

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若金額大于0就是要交的稅額,金額等于0不用交稅,金額小于0可以留底扣)

問題七:請問資產的計稅基礎怎么理解稅法為什么要確認資產的賬面價值呢?

答:因為只有確認資產的賬面價值才可以準確的核算出計稅依據(如增值額、所得額),否則再售出時影響計稅依據的準確性(比如折舊的正確計算才能使商品成本中所含折舊費用部分正確、材料及加工費用也同理),造成混亂(雖然混亂不等于錯誤)難以確認,即使到最后(指資產價值全部轉到商品中)影響不大,還是存在納稅時間的差異問題,即影響稅款入庫時間問題。

計算所得稅時不是按照利潤表計算的嗎,只要知道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的差異影響損益的金額不就可以了嗎,比如會計提了準備但是稅法不承認,所以計算會計利潤時把多計入損益的費用扣除增加應納稅所得額不就可以了嗎?

答:雖然這樣調整不會影響當期納稅所得額,但對于檢查來說,對以后期的確認造成不饑。所以要用規定的方法。即要納稅人的工作規范、又減輕檢查監督單位工作量。

稅法關乎稅款計算準確及入庫時間問題。所以與賬面價值息息相關。

50分太誘人了,呵呵,希望能得到。

問題八:個人所得稅的計稅基礎發放

其他應交款-社保等(個人和公司合計)(用應交稅費也可以)300+100

一,工資表設計是根據你公司實際情況設定-如果你公司所有項目都有涉及,那么所有項目都要反映.如我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工資**|養老保險員工實交**|養老保險公司實交**|

崗位工資**|失業保險員工實交**|失業保險公司實交**|

補貼津膽**|醫療保險員工實交**|醫療保險公司實交**|

|住房公積員工實交**|工傷保險公司實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每家公司的科目設置具體不一樣,但是總的原理和流程都是一致的.

上述的核算是包含了工資發放和代扣個稅社保.

但是實際工作中,一般都是月初先交納社保給社保局(廣州是給地稅局),然后月末企業才提取和發放.

所以作帳是根據原理和業務具體流程才能作出正確的做法.

問題九:營業稅計稅基礎是什么計稅基礎為營業額.

只要有收入就要繳納,不計成本和其他費用。

問題十:計稅基礎是怎么計算的你的問題都很奇怪,計稅基礎?我們一般會計核算都是依據會計法,而企業所得稅依據稅法。在有些情況下,稅法和會計法的計稅不一樣的,在申報企業所得稅就是依據稅法的計算依據對帳務處理時會計法的差額調整,如果數據一樣的,就不用調整了。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的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基礎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使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稿酬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使用稅率×(1—30%)

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并按應納稅額減征百分之三十。

3、其他各項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使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1年9月1日起,**內地個稅免征額調至3500元。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40301588222.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关县| 东港市| 瑞金市| 肥城市| 蓝山县| 腾冲县| 舒兰市| 尚义县| 兴宁市| 白朗县| 平果县| 象州县| 乐山市| 海淀区| 海城市| 河池市| 太湖县| 潢川县| 邛崃市| 博客| 泊头市| 河东区| 穆棱市| 南木林县| 黄龙县| 明水县| 峨眉山市| 宜君县| 安平县| 建宁县| 同仁县| 石台县| 武定县| 德令哈市| 江都市| 姜堰市| 霍林郭勒市| 古交市| 正安县| 柘城县|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