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運河游船(杭州運河游船線路和時間)
前沿拓展:
杭州運河游船
可以,但游艇停泊位置幾乎沒有,需要提前規(guī)劃好。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清風樓、朗吟樓、南川樓矗立運河畔,百獅園、鹽場碼頭、步行橋美景入眼……連日來,眾多滄州市民攜親喚友,爭相乘游船一睹運河美景——
船行碧波上 人在畫中游
“真是太美了,沒想到運河變化這么大。”9月3日上午10點多,坐船剛游完運河的沈洪年、王京津夫婦不禁感慨。
沈洪年和王京津是1980年從外地來到滄州工作的。這些年,他們工作、生活在滄州,滄州成了他們的第二故鄉(xiāng)。
老兩口得知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qū)段正式實現旅游通航,難抑欣喜之情,穿上喜慶的紅衣登船看景。
運河美景 李秀敏 攝
“運河美得像夢中一樣”
聽說運河通航的消息后,沈洪年、王京津第一天就來到百獅園碼頭,但因為坐船的人太多,他們沒“搶”到票。
“孩子們聽說后,趕緊幫我們從網上搶了兩張票。”9月3日一早,老兩口特意換上紅色的衣服,趕到了碼頭。王京津說:“我們本來就愛穿亮色的衣服,運河通航是件喜事,我們也要跟著慶賀一下。”
上午9點30分,老兩口坐著游船出發(fā)了。“往南去的時候,滿眼都是綠色,無論是岸邊還是水面,都太美了。”王京津說,現在的運河和以前相比,變化太大了。
船調頭往北走的時候,王京津一眼就看到了南川樓,那種感覺讓這位65歲的老人有些恍惚,“仿佛一下子回到年輕時在北京游頤和園的日子,干凈的水面、漂亮的古建筑,尤其在陽光的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與岸邊的古建筑交相輝映,太美了。”王京津感慨地說。
“印象最深的是以前那里有些亂亂糟糟的,有賣菜的,有養(yǎng)雞的,還有亂扔的垃圾。”王京津說,南川樓對他們來說,是“傳說”中的建筑。
王京津說,他們不是土生土長的滄州人,但見證了運河的變遷,心情激動,“傳說變成了現實,運河美得像夢中一樣,真令人不敢相信。”
20位“老朋友”同游運河 韓兵 攝
祖孫三代坐船賞美景
31歲的袁媛家離運河不遠。平時,她經常會和家人、朋友在運河邊走走,觀賞沿途風景。她和家人也一直關注著運河的變化,期盼著運河沿岸越來越漂亮。
終于盼來了通航,袁媛第一時間在線上搶購了船票,她要帶著家人一起去看看運河美景。
9月3日上午,祖孫三代五口人來到了百獅園碼頭,按時登上了游船。
清風徐徐,水波蕩漾,袁媛一家三代人乘坐游船泛舟運河之上。游船行進,美景不斷映入眼簾。孩子們的笑聲、老人的感嘆聲不時傳入袁媛耳中。看著變化很大的運河兩岸景觀,袁媛也有很多感慨。
“以前,我們一家人外出旅游時也經常坐船,可這是第一次在家門口的運河上乘船觀景,心情真的很激動。放眼望去,藍天、綠岸、步行橋……水景交融,美不勝收。”袁媛說。
坐船觀光時間對于置身美景中的人來說總是短暫的,一家人下船時還有些意猶未盡。袁媛說,南線是“再現運河”,北線是“古韻獅城”,這一次他們一家人游覽的是南線風光,下一次有時間,他們會再次坐船欣賞北線美景。
用相機記錄運河變遷
“當我坐在古香古色的渡船上,蕩漾在碧水盈盈的河水中,欣賞著運河兩岸如詩如畫的美景時,我心中充滿了幸福感。”王少華說。
王少華是滄州市知名攝影師,是一名滄州日報社退休的攝影記者。多年來,運河一直是他拍攝的主要題材。退休后,他也一直沒有放下手中的相機,用一張張照片記錄下運河幾十年來的巨大變化。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qū)段旅游通航,是他盼了多少年的夢。
行走大運河,拍攝大運河,王少華也見證了運河的精彩蝶變。從多年前干枯的河道、垃圾遍地的河岸到近年來滄州**、市**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生態(tài)帶、旅游帶,蜿蜒流淌的大運河及美不勝收的沿岸風光如一幅畫正在鋪展。
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qū)段旅游通航的消息傳來,王少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坐船體驗了運河的美。高矗的朗吟樓,古樸的南川樓,綠樹掩映中的清風樓……美景被一一收入相機,王少華臉上洋溢著興奮,“這種感受,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臧振峰也是想搶拍風景的一位。他在我市一家影視公司上班,當得知滄州大運河“開船”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帶著照相機坐上了船。
“我坐的是開放式游船,這樣方便我拍攝。”臧振峰游覽的是“再現運河”這條航線。
臧振峰從小在運河岸邊長大,對運河有著很深的感情。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臧振峰也能路過大運河。“每當看到它的時候,總是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它是滄州人的母親河啊。”
隨著船緩緩啟動,他和其他游客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從百獅園出發(fā),大運河兩岸美麗的風景映入眼簾。
兩岸綠樹成蔭,河面碧波蕩漾。在兩側步道上散步、騎行的市民身影穿梭其中,偶有兩三只水鳥或在空中飛舞,或停駐水中。
當游船穿過一座座橋時,游客們都會發(fā)出一陣陣驚嘆。每一座橋風格不同,景觀各異,形成“一橋一品”的景觀特色。“這一路上,我一直在不停地拍攝。” 他感慨,如今運河沿岸一步一景。
20位“老朋友”放聲歌唱
“一條大河波浪寬……”運河游船上傳出嘹亮的歌聲,20名游客高聲歌唱《我的祖國》。
在船頭,一位老人**澎湃地打著拍子。這位老人是今年77歲的韓兵。韓兵大學畢業(yè)后來到滄州工作,至今已經51年了,她已經把滄州當成了她的第二故鄉(xiāng)。
半個世紀來,韓兵見證了運河水缺、水漲的過程。她說:“剛來滄州時,還能在運河里見到三三兩兩的漁船,后來運河水越來越少,漁船就不再出現了。這兩年,運河又充滿了生機。”
得知運河通航的消息后,韓兵和朋友相約一定要來看看。正好,一家旅行社推出了包船游,韓兵和朋友們第一時間報名出行。
韓兵選擇的是開放式游船,南線出行。同船的都是曾經一起外出旅游的“老朋友”。
外出旅游時,他們總是一路游玩一路歌。這次也不例外,大家之前就商定好,要在船上唱《我的祖國》。船兒輕移,水波蕩漾,《我的祖國》歌聲在船中響起,游客們齊聲唱了起來。
這艘飄著歌聲的船,吸引了岸上市民的目光。市民們紛紛拿出手機對準他們。
韓兵說:“之前在很多城市都坐過船,但是在滄州還是首次。身在船中,看到的兩岸風景格外漂亮。尤其是經過朗吟樓時,古代建筑的浪漫和莊嚴讓人有一種身在仙境的感覺。運河兩岸的夜景也很美,希望以后游船也可開通夜航,到時我還要再一飽眼福。”
一家15口人同游運河
游船徐徐靠岸,市民黃先生和家人走上了岸,彼此分享著坐船的感受。他們這個家庭隊伍有些“龐大”,一共有15口人。
黃先生家離運河不遠,自小就在運河邊上玩耍。隨著城市的發(fā)展,運河沿岸的變化都留在了他的心里。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qū)段通航了,家人表達了一致的愿望,坐船賞一賞運河美景。
通航后,一家人就來到了碼頭,因為沒“搶”到票,他們只能預約了9月4日的船票。
9月4日,一家約好而來,15口人,老的少的,齊聚百獅園碼頭。他們時而交談,時而翹首以盼,成為碼頭邊引人注目的“家庭團”。
乘坐游船,大家都很興奮。黃先生說,船在水上行,景隨船動,讓人心情非常愉悅。以后有時間,他會經常帶著家人在運河沿岸走走看看……
京杭大運河滄州中心城區(qū)段旅游通航,承載了太多滄州人的期盼。從有水了,到有船了,這里掀開了美麗新篇章。
船行碧波上,美景入眼來,游船來來往往,游客笑聲飛揚……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錢冀敏 吳艷 祁曉娟 張丹 李小賢
點分享
點收藏
拓展知識:
杭州運河游船
1、武林門碼頭-橋西歷史街區(qū)拱宸橋
2、漕舫運河夜游:武林門碼頭-拱宸橋-武林門碼頭 票價:100元/人
時間:每晚19:30
3、漕舫運河塘棲古鎮(zhèn)游:武林門碼頭-塘棲古鎮(zhèn)-武林門碼頭 票價:150元/人 時間:每天早上9點發(fā)船,11點左右抵達塘棲古鎮(zhèn),自由活動,下午14:00 返回杭州武林門碼頭。
杭州運河游船
http://www.c**-museum.cn/
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有你需要的資料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九賢互聯(lián)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093047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