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古桑國家森林公園(大興古桑國家森林公園門票預約)
前沿拓展:
大興古桑國家森林公園
北京大興古桑森林公園位于大興區 安定鎮與長子營鎮,森林公園距北京市區45公里,黃村衛星城18公里,河北省 廊坊市20公里。森林公園屬永定河近代洪積平原,地勢平坦,有部分自然沙丘地貌??偯娣e1164.79公頃。位于大興區安定鎮和長子營鎮域,是目前華北最大、北京地區獨有的千畝古桑園。作為全國惟一一家古桑森林公園,其中有的古樹樹齡最老達數百年之久。
該區域具有豐富的景觀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突出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開發條件,為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提供了絕佳的活動場所。同時,大興古桑國家森林公園將以其具有的平原、森林、古桑、果園、遺跡、陽光等多種溫帶森林自然景觀的優勢,帶動體育 廣告、器械、運動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也為青少年愛國主義軍事教育與訓練提供基地。以此,進一步發展旅游產業、教育產業、康體產業、桑產業、林果產業,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的機會。
國家**于2004年12月6日正式批準了該項目的建設。為了貫徹2008年“綠色奧運”的理念,加快首都生態環境建設、改善北京市大興區投資環境、改變當地生產經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資源和水資源、合理地開發利用森林風景資源、打造全國唯一的以桑旅游為特色、蘊涵桑歷史和桑文化的城市森林公園的優秀品牌,北京市大興區**正式啟動了大興古桑森林公園的開發和建設。近幾年來,經過不斷的建設,現園區內已建有涼亭、小橋,餐飲、住宿等一應俱全的旅游觀光服務設施,為廣大市民提供踏青消暑的好去處。
安定的桑椹種植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及傳統,據大興史志記載,早在明清時期,安定出產的白色臘皮桑椹就曾作為進奉皇宮大內的“貢品”出現在皇家的餐桌上。大興安定鎮是北京市十大果品產區之一,尤其以桑樹種植最為著名。這里的沙土潔凈,透氣性好,特別適合桑椹生長。桑樹耐旱、不生病蟲害、不用剪枝打藥,結出的桑椹是真正的天然綠色食品,有利于人體健康。桑樹渾身是寶,桑椹營養極為豐富,具有延年益壽之效。據《本草綱目》記載,桑椹有補肝益腎、補血明目等功效,歷代有“東方神木”和“圣果”之稱,中醫認為桑椹味甘性寒,有生津止渴、補肝益腎等功效,自古以來就作為水果和中藥材被應用,享有“果皇”之稱。
安定鎮利用桑樹資源,大力發展桑產業,安定鎮的桑樹種植面積已達6500余畝,年產已經超過60萬公斤。已初步形成了果桑、喬桑、飼料桑、觀賞桑四大類,30多個品種。
現如今大興區安定鎮古桑森林公園面向公眾開放,早已不是皇家大內的御桑園。這里種植著百年以上的古桑樹逾千株,是本市面積最大的古桑景區,最“年長”的桑樹種植于唐代,至今仍然枝繁葉茂,紅色的桑椹掛滿枝頭。
今天為大家推薦春季踏青地點是大興區安定鎮。
安定鎮位于大興區東南部,北距城區30公里,西到黃村衛星城18公里,東距河北廊坊20公里
,環境優越,資源充足。鎮域面積78平方公里,轄33個行政村,3萬人口。
安定鎮地名由來
傳說之一:
明初燕王朱棣掃北時,大軍曾駐扎在南陽屯。因這里水草肥美,適合軍隊駐屯休養,遂把南
陽屯改成了“安定”。安定作為朱棣統帥的幾十萬明軍的總大營,營寨綿延周邊幾十里。為
便于往來送信的軍士了解各處營寨所在,各營寨的房舍都根據各自職能張掛了標記。如“伙
房”、“水房”、“驢棚”、“馬棚”等。因戰馬較多,馬棚也就多,便把營寨統兵將領的
姓氏加在前面,如:“潘馬棚”、“通馬棚”、“查馬棚” 等。后來,明朝從各地**來此
地墾荒。最早到來的**大多暫居在當初軍隊遺留下來的房舍里,并按原籍語言習慣改“水
”為“湯”,“水房”便成了“湯營”,又把“驢棚”的“棚”改為“房”,成了“驢房”
、“潘馬房”等。
傳說之二: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有一回途經此地駐蹕南陽屯,一夜平安無事,即降旨改南陽屯為安定。
民俗旅游
前安定村是京郊地區十分典型的種植村。全村以耕種小麥、玉米為主,老百姓祖輩務農。由
于農業基礎不好,老百姓收入微薄,在212戶農戶中,低收入戶有12戶。近年來,鄉村旅游成
為熱點,基于這一趨勢,2013年6月,前安定村成立了北京盛佳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
前安定村南北主街的家庭都加入到了專業合作社,著力打造前安定無公害農夫產品加工產銷
一條街,實現農副產品統一管理、同意銷售的產業模式。目前,該村已經建成一個傳統手工
小磨香油坊,一個傳統壓榨花生油坊,一個手工石磨坊,一個傳統鹵水豆腐坊。生產具有前
安定特色的農產品。。
其周圍其他景區有:大興古桑國家森林公園,半壁店森林公園,中華耕織文化園,驅車不過20分鐘。交通便利,不必舟車勞頓,是一個觀光采摘、假日休閑為一體的民俗旅游好去處。
御林古桑園
安定御林古桑園,是安定鎮的地域明珠,被國家**2004年正式批準建立的大興古桑國家
森林公園疊翠環抱,古樸韻華。園內枝葉繁茂的百年古桑,歐洲風情的別墅小屋,綠樹華蓋
的碎石小路、水波蕩漾的清潭綠水和起伏延伸的天然草坪,構成了一幅幅清幽雅致的園林畫
卷。置身京南唯一的萬畝天然氧吧中間,游園、采摘累了,您可以在御林古桑園就近走進淳
樸好客的民俗旅游戶家中,領略一番安定新農村的綠海田園美景,饕餮一頓綠色無污染的農
家珍饈美食。
雙塔寺遺址銀杏樹
雙塔寺遺址銀杏樹位于前安定村南。該樹身高16米,主桿直徑為1.78米,周長5.6米,按年輪
驗證該樹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此樹位于前安定村南約一公里。此處原有古剎一座,名為
雙塔寺。據1958年文物調查記載,樹南不遠,原有明朝景泰五年五月“重修雙塔寺石碑”一
座,其文曰:“都城正陽門外二十里南海子之南,乃順天府大興縣之禮賢,社北南陽屯,總
離京七十余里,有古剎曰雙塔寺,相傳漢光武時原有雙磚塔,而今以為名焉?!?/p>
東白塔**寺
東白塔**寺建于公元1596年(明萬歷23年)。當時該村只有幾十戶**,修建的**寺規
模不大,但該寺東側向北的街門修建的精致雅觀。為了紀念這座寺的建成,在完竣時期,曾
刻了一塊長2尺寬約1尺許德木牌,放在大殿頂上。以后經兩次重修都給予保存(因該牌將當
時的村名、捐資人名及竣工年限都詳細刻上)放于殿頂上密處。第一次重修是在清朝康熙37
年(公元1669年),第二次重修是民國30年(公元1941年)。這次重修時,大殿尚極完好,
但因為東白塔村的人口增加,在各民族習慣節日禮拜時容納人少,根據需要進行擴建,并提
高建筑質量,擴大了面積,但對角門仍然保存,一直到1958年后拆毀。**寺總占面積為
1500平方米,做西朝東的正殿占250平方米,南配房10間占200平方米,北配房10間占200平方
米,寺前設有50平方米高臺。
中華耕織文化園
園內豐富的館藏訴說著農業大國的古往今來,展示了我國悠長綿延的農業歷史和燦爛輝煌的
農業文明。中華耕織文化園介紹了**各個朝代的農民生產歷史, 包含了過去犁耕、 播種
、 施肥和收割四個過程, 展示了男耕所做出的農具貢獻。 展廳的“女織”部分介紹了古時
婦女從采摘棉花到紡線再到織布的過程, 并由工作人員現場展示作為國家非遺項目之一的手
工紡織技藝。 工作人員在五谷種植園內按照我國五谷種類種植了農作物, 同時在建設農村
場院的場景, 井、 碾子、 磨、 牲口棚、 馬車等等應有盡有, 用來為前來參觀的學生普
及知識。 殘疾人博物館匯集了當地殘疾人捐獻的生活老物件, 包括陶制品、 紅釉制品、
石器醫用、 玻璃瓦器、 木質器具、 文化文藝、 時間傳媒展廳。
以上就是為大家推薦的春季踏青其中一個地區哦,接下來還有更多推薦!希望大家多多訂閱我,關注我,并將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各種場所告訴我!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1549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