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年度計算方法(年終個人所得稅計算方式)
前沿拓展:
個人所得稅年度計算方法
征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起征點2000元),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2000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表級數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所得額)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一不超過500元 50二超過500元至2000元1025三超過2000元至5000元15125 四超過5000元至20000元20375 五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251375六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303375七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356375 八超過80 000元至100000元4010375 九超過100000元4515375
這兩天,相關**媒體,財稅相關的自媒體,最熱門的一個財稅話題就是:個人養老金。對于很多老百姓,包括財稅相關人員,其實是一頭霧水,養老金不是已經施行二三十年了?
隨著“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的發布,我國個人養老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一、基本養老保險。就是通常說的職工養老保險,上班族基本上都有繳納。每月單位繳納大部分,個人工資中扣繳一部分,沒有工作單位的,可以以靈活就業方式進行繳納。相對應的還一種叫農保(后來統一改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二、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主要是大型國企和效益好影響大的企業(有一點點類似于住房公積金),單位和職工分別繳納,全部歸職工個人所有。以年金基金的形式,進行市場化管理和運營。退休、出國定居和**亡(由受益人領取)時領取。
三、個人養老金。繳費完全由個人承擔,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由個人在單獨的個人養老金賬戶中完成。只進不出,領取方式基本同年金,多了一種情況:喪失勞動能力時領取。
通過國家強制(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年金)和個人補充養老保險(個人養老金)這三大支柱,基本構成了個人退休以后的養老保障。
下面就簡單說說個人養老金。
1、個人養老金最早的名稱是: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于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三地開始試點。詳見2018年4月2日財稅〔2018〕22號。
2、2022年4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2022]7號。
3、2022年10月26日,人社部、**、國稅總局、銀**和**關于印發《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的通知,人社部發〔2022〕70號。
4、2022年11月3日,**、**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2022年第34號)。
關于個人養老金的一些重點內容說明如下(如果選擇參與,有一點像硬性儲蓄及投資的形式):
在**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都可以繳納個人養老金。繳費完全由個人承擔,每年繳納的上限為1.2萬元。自主自愿參加,一個年度繳多少,一次性繳還是分次繳,都由個人決定。通過商業銀行渠道(自主選擇哪一家)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等一種或多種金融產品。
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如退休),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領取方式一經確定不得更改。
養老體系的相關稅收。
符合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企業繳納的部分,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個人繳納的部分可以在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
個人領取的“基本養老保險”時,免征個人所得稅。
個人領取“年金部分”養老金時,無扣除額,全額單獨計算應納個稅。按月領取的,適用月度稅率表計算交納個稅;按年或一次性領取的,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適用3%到45%的七級超額累積稅率)。
個人領取“個人養老金”時,按7.5%的稅負繳納個人所得稅。2022年9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改按3%稅率(2022年第34號公告,明確從2022年1月1日起執行)。未來稅率是多少,自己考慮。
關于“個人養老金”的詳細內容,可以搜索的相關文件。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1849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