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2022年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舉例)
前沿拓展:
2022年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下面就給大家具體說說股票分紅個人所得稅怎么算?
2017年2月27日新股申購日歷
一、股票分紅個人所得稅怎么算?
經國務院批準,現就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等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1、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其股息紅利所得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暫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上述所得統一適用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2、上市公司派發股息紅利時,對個人持股1年以內(含1年)的,上市公司暫不扣繳個人所得稅;待個人轉讓股票時,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根據其持股期限計算應納稅額,由證券公司等股份托管機構從個人資金賬戶中扣收并劃付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應于次月5個工作日內劃付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收到稅款當月的法定申報期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
為支持個人換購住房需求,根據《** **關于支持居民換購住房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2022年第30號),**發布了《國家**關于支持居民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征管事項的公告》。
現解讀如下:
一、個人所得稅退稅對象
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納稅人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現住房出售后1年內,在同一城市重新購買住房的,可按規定申請退還其出售現住房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備注:出售和購買的均為住宅方可申請退稅,非住宅不可申請退稅。
二、個人所得稅退稅條件
依法繳納現住房轉讓時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并完成不動產權屬變更登記;購買二手房的,依法繳納契稅并取得權屬材料;購買一手房的,應完成房屋交易合同備案;
3.出售自有住房的納稅人與新購住房之間須直接相關,應為新購住房產權人或產權人之一。
備注:符合條件可以多次循環申請退稅,且必須先賣再買,才可以申請退稅,反之則不可申請退稅。
三、個人所得稅退稅額度如何計算
①、購買住房計稅金額≥出售住房計稅金額的:
退稅金額=現住房轉讓時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②、購買住房計稅金額<出售住房計稅金額的:
退稅金額=(購買住房計稅金額÷出售住房計稅金額)×出售住房時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備注:
現住房轉讓金額(申報價)和新購住房金額與核定計稅價格不一致的,以核定計稅價格為準。 現住房轉讓金額和新購住房退稅金額均不含增值稅。
3、對于出售多人共同持有住房或新購住房為多人共同持有的,應按照納稅人所占產權份額確定該納稅人現住房轉讓金額或新購住房金額。
四、個人所得稅退稅時間界定
1.出售現住房的時間,以納稅人出售住房時個人所得稅完稅時間為準。
2.新購住房為二手房的,購買住房時間以納稅人購房時契稅的完稅時間或不動產權證載明的登記時間為準。
3.新購住房為新房的,購買住房時間以在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辦理房屋交易合同備案的時間為準,納稅人可以依據房屋交易合同據實填寫。
五、個人所得稅退稅流程
1.先出售:依法繳納現住房轉讓時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并完成不動產權屬變更登記;
2.再購買:新購住房為二手房的,應當依法繳納契稅并完成不動產權屬變更登記;新購住房為新房的,應當按照當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求完成房屋交易合同備案;
3.三申請:向征收現住房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的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
4.四退款:稅務機關審核,符合退稅標準的,將實退稅款轉入納稅人賬戶。
備注:
1.納稅人享受居民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退稅政策的,應當向征收現住房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的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
2.納稅人申請時提供退稅收款賬號,退稅時間預計1個月
六、個人所得稅退稅地點及材料
納稅人申請居民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退稅,除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居民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退稅申請表》外,還需要提供以下資料:
(一)納稅人身份證件;
(二)現住房的房屋交易合同;
(三)新購住房為二手房的,提供房屋銷售合同、不動產權證書及其復印件;
(四)新購住房為新房的,提供報經住建部門備案(網簽)的房屋交易合同及其復印件。
七、個人所得稅退稅注意點
納稅人因新購住房的房屋交易合同解除、撤銷或無效等原因導致不再符合退稅政策享受條件的,應當在合同解除、撤銷或無效等情形發生的次月15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主動繳回已退稅款;納稅人逾期繳回退稅的,稅務機關將依法加收滯納金。
本文小結
支持居民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政策,旨在鼓勵居民換購住房、改善居住條件,納稅人應當依法依規如實申請。
以上所有相關細則,如與實際有所出入,請以相關部門要求為準!
文中信息、圖片等資料綜合來自網絡,引用出于傳播與分享,若有不當之處,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拓展知識:
2022年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2022年個人所得稅怎么算
2022年個人所得稅怎么算,在個人所得稅APP上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確認已經開始啦,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有6項六項專項附加扣除。2022年個人所得稅怎么算。
2022年個人所得稅怎么算1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會計專業的學生應該都學過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事實上個人所得稅繳納的稅費是根據標準計算出來的,方法比較簡單。但是不同的政策方法是不一樣的。但是大致的計算方法并沒有發生變化,只不過對一些其他的收入,可能稅率不一樣。先來看看一般的個稅計算方法吧。
我們都知道對于工資、薪金等,我國采用的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在3%—45%。
對于不超過36000元的部分收入來說,預扣稅率為3%。
對于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預扣稅率為10%。
對于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預扣稅率為20%。
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預扣稅率為25%。
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預扣稅率為30%。
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預扣稅率為35%。
超過960000元的部分,預扣稅率為45%。
2021年做出的調整是,如果納稅人累計收入沒有超過6萬元的月份,暫時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而是在其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以及年內后續月份,再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而2022年開始,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又發生了變化。那就是從2022年1月1日開始,居民個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合并申報)。這一改變,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都是糟糕的,這意味著要繳納更多的稅費。
用一個例子更直觀一點。比如小張年工資30萬元,另外其獲得了5萬元的獎金。按照如今的計算方式,小張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
稅后工資=300000(應納稅額)-300000(應納稅額)*20%(適用稅率)+16920(速算扣除數)=256920元;應納稅額=300000-256920=43080元。
稅后獎金=50000(應納稅額)-50000(應納稅額)*10=45000元;應納稅額=50000-45000=5000元。
最終小張一共會獲得256920+45000=301920元;需要繳納稅額為43080+5000=48080元。
按照2022年的申報方法計算小張稅后工資=350000(應納稅額)-350000(應納稅額)*25%+31920(速算扣除數)=294420元。應繳納的稅額=350000-294420=55580元。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2022年實施的計算方法讓小張少獲得了7500元,比之前的計算方法多繳納了7500元。從而我們可以知道,2022年開始實行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對企業以及個人來說是不利的。
2022年個人所得稅怎么算2
1、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扣除標準:每個子女1000元/月,夫妻雙方可各選擇扣除50%。
扣除條件:從子女年滿3歲的學前教育階段,一直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2、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扣除標準:繼續教育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3、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
扣除標準: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扣除條件: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未成年子女產生的費用可由父母一方扣除。
4、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
扣除標準:1000元/月
扣除條件: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境內首套住房,包括商業貸款和公積金貸款,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
5、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扣除標準: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其他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按1100元/月扣除,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800元/月扣除。
扣除條件:夫妻雙方在主要工作城市無自有住房。
6、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
扣除標準:獨生子女2000元/月,非獨生子女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2000元/月。
扣除條件:被贍養人為年滿60歲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2022年個人所得稅怎么算3
2022年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已經開始確認。
專項附加扣除的申報條件
子女教育
納稅人的子女處于學前教育階段或者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子女年滿3周歲至小學入學前處于學前教育階段。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父母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繼續教育
納稅人在**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個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符合規定扣除條件的,可以選擇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選擇由本人扣除。
大病醫療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納稅人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本人或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以選擇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選擇由本人扣除。
住房貸款利息
納稅人本人或配偶單獨或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首套住房貸款是指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
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住房租金
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含)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800元。
納稅人的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視同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贍養老人
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二)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于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被贍養人是指年滿60周歲(含)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周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4種情況需修改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想修改2022年贍養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的扣除比例;
有老人在2021年去世,2022年不能再申請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
夫妻一方不再申請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在2022年由另一方申報;
房租和房貸需要替換扣除的情況,即:2022年不再申報住房租金,改為申報住房貸款利息,或2022年不再申報住房貸款利息,改為申報住房租金。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2149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