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 稅 計算
前沿拓展:
工資 稅 計算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怎么算
個人的勞務報酬所得稅的起征點一般是800元,其稅額計算方法為:第一,如果每次的收入不足4000元,則應交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
第二,如果你的收入在4000以上,則應交的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第三,如果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了20000元,則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每次收入額*(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以上就是個人的勞務報酬所得稅的具體計算方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帶入上面的公式進行計算。
個人的勞務報酬所得主要是指個人從事醫療、法律、設計、安裝、化驗、測試、書畫、**、翻譯等勞務取得的報酬。是一次性的收入,取得該項收入記為一次。如果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按照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二、征稅對象
法定對象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境內居住而從**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居民納稅義務人在**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在**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每個月
令人激動的事有很多
如果非要在這段話前加一個“最”字
我想
很可能是
經常有人收到工資后問,
這個月的個稅它到底怎么算出來的?
稅小夏為您解答
通過個稅APP“扣繳申報溫馨提示”功能就可以查看啦。
每個月單位扣繳完成后,個稅APP會自動將扣繳申報結果推送給您,您不僅可以直觀查看稅款計算過程,還可以對申報不實的信息進行申訴。
一起來看看怎么**作吧
1.
下載個稅APP,注冊并填寫基本信息。
2.
登錄個稅APP,點擊右上角對話框圖標,查收【扣繳申報溫馨提示】,可根據“閱讀狀態”等條件篩選消息,選好需要查看的消息后,點擊該消息的【查看詳情】。
3.
“消息詳情”頁展示單位為個人辦理扣繳申報的時間和稅款所屬期等信息,想了解稅款計算詳情可直接點擊鏈接【收入納稅明細查詢】,選擇相應納稅記錄年度和所得類型后點擊【查詢】。
4.
查看收入納稅明細。納稅人可在“收入納稅明細查詢”頁查看當年“收入合計”和“已申報稅額合計”。還可點擊某月數據,在“收入納稅明細詳情”頁查看當月收入與扣除詳情,或者點擊【查看稅款計算】查看稅款計算過程。
5.
對申報收入存在異議的處理:如果發現申報信息中有與實際不符的,可以直接點擊“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右上角進行申訴。提交虛假申訴信息將依法納入納稅信用管理并需承擔相應責任,因此在申訴前建議先嘗試與被申訴扣繳義務人核實,確保申訴屬實。
詳情請查看《被冒用身份領工資,該怎么辦?》。
以上就是
個稅APP“扣繳申報溫馨提示”功能的介紹
有了它
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單位代扣代繳個稅情況
怎么樣
還不錯吧?
那還不動動大拇指!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2450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