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養老金上調細則(關于養老金上調)
前沿拓展:
今年養老金上調細則
機關事業單位,國家明確規定從2014年10月份調整工資,已經退休的,古歷率六勢巴裝與濟推調整退休金。
機關事業單位的調整,不分教師或者其他行業,而是根據職務或者技術職稱進行調整的,各地的調整標準,是不一樣的,具體要根據當地文件執行,以遼阻擴水組看研刑建治齊財寧省為例:
1離休人員礦跳祖增縣味己行屬每月最高增加1400元
根據逐基燒良款命《遼寧省關于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的實施意見》,離休人員每月按下列標準增加離休費:行政管理人員,省部級正職及以上1400元,省部級副職1140元,廳局級正職900元,廳局級副職730元,縣處級正職570元,縣處級副職480元,鄉科級及以下400元;專業技術人員,教授及相當職務820元,副教授及相當職務540元,講師(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400元。退休人員每月按下列標準增加退休費:行政管理人員,省部級及以上1100元,廳局級700元,縣處級460元,鄉科級350元,科員及辦事員260元;專業技她苦迅五豐術人員,教授及相們當職務700元,副名配受志跟述織水場核教授及相當職務460元,講師及里八造相當職務350元,助教(含相當職務)及以下職務260元;工人,高級**和**350元,高級工以下(含高級工)及普通工260元。
2 工齡30年以上無技術等級工人每月增加330元
1993年工資制度改革前退休的無職務(技術告華連食廠積切斯革蒸等級)人員,按下列辦法增加退休費:無職務的干部:按本人1985年工資制度改革前執行的標準工資額(六類工資區)確定增加退休費標準,每月增加退休費標準為:原標準工資額在138元及以上的,增加550元;原標準工資額在87.5元及以上的簡僅,增加400元;原標準工資額在70元及以上的,增加330元;原標準工資額不足70元的,增加260元。無技術等級的工人:工齡在30年以上(含30年)的,每月增加退休費標準為330元;工齡在29年以下的,增加260元。
31934年9月30日前出生的離退休(職)人員每月再增加100元
此外,根據國務院《關于高級專家退休問題的看揚試補充規定》(國發〔1986〕26號)享受原工資100%退休費的退休老專家,每月增加退休費標準為,教授及相當職務760元所促可遠,副教授及相當職務500元。按國家規定辦理退職的人員,按每人每月260元增加退職生活費。在按以上型星略整孔標準增加離退休(職)費的基礎上,1934年9月30日前出生的離退休(職)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1934年10月1日至1939年9月30日期間出生的離退休(職)人員每人每月再增加60元。
4增加的離退休(職)費將納入本人基本離退休(職)費基數
根據實施意見的有關規定,離退休(職)人員按本人現執行的離退休(職)費所對應的職務增加離退休(職)費。按照有關規定并經組織批準,離休后提高了政治、生活待遇的離休人員,按照提高后的職務待遇增加離休費鮮命約河原工魚劇樣。只提高了住房、醫療,坐車等單項待遇的離休人員,按其離休時實際擔任的職務增加離休費。無職務的離休人員,按現執行離休費待遇所對應的職務增加離休費。
增加離退休(職)費火人員中,自2014年10月1日至本方案實施期間**亡的,增加的離退休(職)費補際章江司濟毫衡發到其**亡之月止。離退休(職)人員增加的離退休(職)費,納入本人基本離退休(職)費基數;離休人員增加的離休費,從2014年度起納入計發1—2個月的生活補貼基數。按照本人l985年工資制度改革前執行的標準工資額確定增加離退勞衛休費標準的規定,僅適用于這次增加離退休費,不涉及職務認定和其他待遇問題。
原標題:退休人員養老金料迎“18連漲”
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也將提高,多地正緊鑼密鼓推進
2022年養老金上調窗口已開啟。《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料迎“18連漲”。河北、吉林等多地也表示,2022年將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與此同時,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也將有所提高,不少地方正在緊鑼密鼓推進。養老金待遇提升利好釋放的同時,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無論是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還是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均已箭在弦上。
截至2021年,我國退休人員養老金已經實現“17連漲”。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上漲幅度均為5%,2021年上漲幅度調整為4.5%。在調整方式上,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其中定額調整體現公平原則,掛鉤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
2022年,我國將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對于養老金上漲幅度,專家預計在3%-4%。
****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基本養老金穩步增長,退休人員共享經濟增長成果,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措施。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超過8%,財政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為養老金“18連漲”奠定了基礎。“養老金連漲一方面有利于縮小退休人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上漲幅度高于物價上漲,可以提升退休收入的實際購買力。預計2022年全國平均養老金增長幅度在3%-4%。”
“按照慣例,退休人員養老金每年都會有剛性增長,但不宜過快,調整幅度主要取決于物價和經濟增速,預計2022年增幅在3%左右。”**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職工養老金人均水平達到每月3000元左右,基數已經較高,占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重約6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與城鎮退休人員相比,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整體水平偏低,各地之間差距也較明顯。穩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金,也成為政策重要發力點。
不少地方正緊鑼密鼓出臺2022年上調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具體方案。江蘇省人社廳近日發布消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173元提高到187元,較上年增長8%。省人社廳、省財政廳要求各地積極籌措資金,于3月31日前把政策落實到位。
此外,**表示,從2022年1月1日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月人均205元提高到月人均215元,上漲10元。寧夏提出,2022年至2025年期間,繼續每年調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每人每月調增5元,預計到2025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將達230元左右。
地方兩會也紛紛釋放上調城鄉居民養老金的信號。貴州省**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98元提高到113元,上漲15元。廣東省**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廣東省財政廳此前也發布通知,提前下達2022年省財政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共1097988萬元。
張盈華表示,“城鄉居民養老金的提升,有助于縮小老年居民與退休職工之間的收入差距,激勵有能力的參保居民增加繳費,為未來多做養老儲備。”董登新認為,盡快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金繳費率,也成為下一步的重要方向。
不過,業內也指出,當前養老金收支平衡壓力仍然較大,確保養老待遇穩步提升,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勢在必行。除了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外,加快養老金全國統籌步伐,盡快落地個人養老金制度成為關鍵。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國養老金統籌步伐不斷加快,上海、浙江、湖北、廣東、四川等多地強調做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不少地方穩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數據接入全國統籌系統。其中,青海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近日上線運行。繼**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后,有關部門也在抓緊完善配套政策,明確實施辦法、財稅政策、金融產品規則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張冰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各地由于撫養結構、基金結余狀況不同,地區之間養老保險資金平衡的壓力也差別較大,2018年我國開始建立養老保險基金**調劑制度,2019年通過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方案》,2022年將全面推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現全國范圍內統一制度規定、統一調度使用基金、統一經辦管理、統一信息系統,對于實現基金的收支平衡,增強基金的抗風險能力,增強基金的公平性以及提高經辦效率都有重要意義。
“為實現基金可持續,養老金改革應精準發力,在提升基金統籌層次的同時,激勵個人持續參保、長期繳費,推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尤其是個人養老金的發展。基本養老金應**保基本,實現可持續,補充養老金應**提待遇,實現高保障,將**補助、單位繳費、個人責任聯動起來。”張盈華說,從長期看,基本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退休收入保障的充分性,離不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尤其是當前靈活就業規模擴大,新就業形態吸收大量勞動力,加快發展個人養老金已時不我待。
董登新也認為,從應對老齡化、提升養老保障能力來看,除了基本養老保險,還需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引導和鼓勵家庭和個人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將個人養老金儲備融入家庭理財。 (記者 班娟娟)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12950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