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個稅稅率計算表(2020年新個稅稅率計算表)
前沿拓展:
2020年個稅稅率計算表
個人針所得稅稅率表如下: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日微情席開歌、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來自,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里古貴巖傷補肥門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歷技海械她鋼校翻棉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百,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個人所充古止展頂楊支白夠名款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害鹽評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
個人所得稅申報流程如下:
1、登錄電子申報系統,進入電子申報系統,點擊左上的“批據十嚴且門緊錢申報繳納”;
2、點擊“個人所得稅明細申報”,點存歌建擊“申報”進入個人所得稅申報頁面;
3、填寫所有資料,點擊“檢驗及計稅”按鈕,然后點擊“繳稅”按鈕,個人所得稅申報完成。
【法律法規】
《中華**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受真趙段礎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色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個稅計算的幾個問題(預扣預繳與匯算清繳區別、速算扣除數是什么東東、經營和勞務報酬減費用6w)
近日,有網友詢問:個稅計算時,預扣預繳與匯算清繳有啥區別?為什么做題目的時候,有些式子要減去速算扣除數,有些就直接x稅率就好了?涉及到經營和勞務報酬同存在的,還要減去6w。
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回答的:
這是由稅法和稅收政策決定的。
(一)預扣預繳與匯算清繳有啥區別?
——區別大了。有點與你月考與期末考試的區別相似。
預扣預繳和匯算清繳是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時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會遇到的事項。從2019年開始全面施行的修訂后的 《中華****個人所得稅法》及新稅制將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這四項所得合并為“綜合所得”,同時,設計了預扣預繳和年度匯算清繳的稅收征管制度。
1.年度中間月份支付所得時預扣預繳:
(1)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執行。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
(2)扣繳義務人在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70%(也就是優惠30%不計入收入額)計算。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20%計算(也就是減去20%的費用)。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至40%的超額累進預扣率(《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預扣率。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2. 年度終了后次年匯算清繳:
年度終了后的次年3月至6月份期間,居民個人納稅人需要匯總上一納稅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綜合所得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后,適用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并減去速算扣除數,計算本年度最終應納稅額,再減去上年度已預繳稅額,得出應退或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申報并辦理退稅或補稅。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20年已預繳稅額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
(二)為什么做題目的時候,有些式子要減去速算扣除數
——這是一個數學問題。
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制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及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應繳稅款。
適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稅時,常常會用到速算扣除數這個東東。速算扣除數是指為解決超額累進稅率分級計算稅額的復雜技術問題,而預先計算出的一個數據。速算扣除數是按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和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稅額相減后的一個差數。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采用這種方式計稅,那就是每一級距分步計稅。
例如,你全年取得綜合所得經計算后的應納稅所得額是5萬元,你可以采取一步計稅方式:
50000×10%-速算扣除數2520=2480元
也可以采取分步計稅方式:
36000×3%=1080元
(50000-36000)×10%=14000×10%=1400元
應納稅額合計=1080+1400=2480元
兩種計稅方式計算的最終結果是一致的。
(三)涉及到經營和勞務報酬同時存在的還要減去6w
——這個說法有些不對,不是涉及到經營和勞務報酬同時存在的還要減去6萬元,而是取得綜合所得和經營所得的,計稅時每個年度均可以減去費用6萬元。
取得綜合所得的居民個人, 計算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允許扣除的捐贈等。
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允許扣除的捐贈等。
這里需要仔細看清楚,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那就是既有綜合所得又有經營所得,這種情形,只能扣除一個6萬元的費用,即在綜合所得中扣除費用6萬元,而在計算經營所得時不得再扣除費用6萬元。如果是沒有綜合所得而只有經營所得的,則可在計算經營所得時減除6萬元費用。
對于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也是如此,既有綜合所得又有經營所得的,不得重復扣除。只有在沒有綜合所得時,方能在計算經營所得時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至于捐贈,按各自所得的扣除規定進行扣除。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20151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