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補發工資,個人所得稅app怎么查工資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關于個人所得稅補發工資,個人所得稅app怎么查工資,個人所得稅補發工資,個人所得稅app怎么查工資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補發以前年度的工資,應該如何入賬?如何申報個稅和稅前扣除?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對于工資,大家都不陌生,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這個月發放上個月的工資。這個應該如何進行賬務處理,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講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純,到一純的主頁去搜索查看。
關于工資,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以前忘記發放了,現在進行補發。那這種情況下,我們又該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呢?個稅需不要進行申報呢?可不可以進行所得稅前扣除呢?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圍繞補發以前年度工資這個問題,順帶也將個稅和所得稅相關的問題一并解決。如果你對這期話題感興趣,那么記得點贊**起來。
為了讓各位同學可以更好地理解,這里一純跟大家舉個例子來說明。
假如一純公司在23年5月份補發了公司管理人員2021年的工資,總共是3萬元,但是這筆工資在2021年會計未計提,那么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入賬?如何申報個稅?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2種情況來解答,因為不同的會計準則,相應的賬務處理也是不同的。
第一種,一純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這時需要做追溯調整,相應的賬務處理如下:
①補計提在2023年5月份: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30000
②補發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 3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這里需要提醒各位同學,月末的時候,我們需要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科目余額全部結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戶。
③月末結轉: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00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0000
以上是從會計做賬的角度來分析,接下來,我們再從稅務的口徑來分析。
這個個稅應該在哪個年度進行申報?是2021年還是2023年?
按照我們的國務院令707號文件,關于個稅納稅義務時間,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在我們支付時產生的,也就是說,2023年6月份申報5月所屬期的個人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也是一樣的,大家可以看下以下的文件說明,發放在2023年5月,那么就只能在2023年進行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那這里也需要提醒各位同學,關于稅前扣除,大家記得不要將工資跟費用混淆了。
如果你對企業會計準則還不熟悉,對相應的會計科目的掌握也不夠,那么**你讀一讀這本《企業會計準則實務應用精解》。
這本書是2023版,也就是最新的會計指南。書中為我們提供了40項企業會計準則解釋和180個會計科目的實用規范,以及300多項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
毫不夸張地說,關于實**中出現的會計問題,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不管你是企業會計人員,事業單位財務人員,還是高校教師,這本書都適合你們。
與傳統的會計書籍不同的是,這本書內容完備,體系科學,案例翔實,生動豐富,讀完之后,你會發現你不僅懂準則,而且你的實**能力也會有一個質的突變。
第二種,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采用未來適用法,相應的賬務處理如下:
①補計提在2023年5月份:
借:管理費用 3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30000
②補發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 3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③月末結轉:
借:管理費用 -300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0000
關于以前年度未計提工資在以后年度計提和發放的相關賬務處理就解讀到這里。
那這里再跟同學們延伸一個知識點,如果在2021年工資已經做了計提,只是沒發放,會計處理又是如何呢?
這種情況下就比較好處理了,不管是采用會計準則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我們只需要在發放的時候對其進行賬務處理,
借:應付職工薪酬 3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如果你對小企業會計準則還不熟悉,對相應的會計科目的掌握也不夠,那么**你讀一讀這本《小企業會計準則案例詳解與實務》。
這本書嚴格按照新小企業會計準則編寫,書中給讀者解讀了130多項經濟業務的相關會計處理,通過500多個經典的案例分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以及200多幅邏輯結構圖,讓讀者易懂、學透、會用。
以上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需要的同學可以通過上面的鏈接購買相應的書籍。
2022年度個稅匯算開啟!個人養老金最高節稅5400元,還有這三種保險可抵稅
記者 | 呂文琦
編輯 |
2023年3月1日開始,稅務部門啟動2022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以下簡稱“年度匯算”)工作,個稅再度迎來多退少補。
除了常見的七項專項附加扣,2022年作為個人養老金元年,年度匯算首次迎來個人養老金抵扣項。在個人養老金之外,還有什么項目可以抵扣稅款?這將為廣大納稅人節省多少錢?
個人養老金最高可享5400元抵扣
2022年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36個試點城市(地區)正式啟動。根據相關規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
具體**作上,納稅人進入個人所得稅App“辦稅”頻道下“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管理”,掃描個人養老金繳費憑證二維碼,導入個人養老金扣除信息,即可進行稅前扣除。
自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后,儲蓄存款、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四大類產品不斷擴容。
2月24日,**理財網公布第二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新增11只產品和1家理財公司。其中,新增的中銀理財共有5只產品納入第二批名單,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本次分別有2只、3只和1只產品納入。至此,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達18只,包括工銀理財6只、中銀理財5只、農銀理財4只、中郵理財3只。
2月28日,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名單新增6只產品,分別為“泰康尊享一生年金保險E款(**型)”“泰康幸福贏家年金保險(分紅型)”“國民美好生活養老年金保險”“國民美好生活B款養老年金保險”“國民福壽雙全兩全保險”“交銀人壽個人養老年金保險(**型)”。
目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名單共包括11家保險公司和19只產品,涵蓋專屬商業養老險、年金險、兩全險等多種形態。
以2022年個人養老金保險主打的專屬商業養老險為例,為方便投保人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決定,專屬商業養老險繳費形式較為靈活,可以選擇一次**繳納、定期或不定期追加保費。養老金的領取期為客戶60周歲之后,領取期不少于10年。穩健型賬戶2022年結算利率最低為4%,最高為5.15%;而進取型賬戶2022年結算利率最低為5%,最高可達5.6%。
據銀**透露,國內商業銀行已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超過2400萬戶。截至2023年1月,特定養老儲蓄業務余額263.2億元;具有“穩健、長期、普惠”特征養老理財產品存續51只,47萬投資者累計購買金額1004億元;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累計實現保費42.7億元,保單件數37.4萬件。
三種保險可抵扣個稅
在個人所得稅APP中,還有三種保險也可以抵扣個稅,分別是:年金險、商業健康險和稅延養老保險。
可抵稅的年金險指個人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繳付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個人繳費部分。在不超過本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的4%標準內的部分,暫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企業年金的稅費扣除不需要個人主動申請,如果納稅人所在企業有企業年金計劃,并且參與了,是會自動顯示抵扣金額的。
第二類可抵扣稅費的保險是商業健康險,此處特指稅優健康險。居民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
稅優健康險的基本架構是一款“醫療險+**險”的一年期消費型健康保險,保費在扣除醫療險費用后,剩余部分存入**險賬戶,用于日后繳費或購買其他商業保險,但不能取現,目前收益率約2-2.5%。對于健康人群,年保額在20-30萬元,終身保額在80-120萬元。如果是已經生病的既往癥人群,行業普遍做法都是每年保額限制在4萬元,終身保額15萬元。
因為稅優健康帶有政策**與普惠**,具有保證續保、帶病投保、不設免賠額等特點,因此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較高。為了避免逆向選擇風險,保險公司一般僅接受公司團體投保,極少險企開放個人購買。
2022年11月,銀**就《關于擴大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適用產品范圍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在行業內征求意見,擬擴大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適用商業健康保險的產品范圍。
第三類可抵稅的保險是稅延養老保險,是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連續**勞務報酬所得(特定行業除外)的個人,應按稅延養老保險扣除憑證記載的當月金額扣除當月的工資薪金、連續**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的辦法確定。稅延養老保險目前僅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可購買。
如果納稅人購買了上述三類保單,可以獲得獨一無二的“稅優識別碼”,在個人所得稅APP中自行申報。以稅優健康險為例,能享受每年2400元(每月200元)的稅前扣除政策。但2400元不是實際減免的金額,按月薪1萬來測算,每年大概可以少交240元的稅。
個人養老金抵扣個稅新政出爐!優惠稅率將至3%,能省下多少錢?
說起養老問題,那絕對是咱們每一個人都十分關心的話題。因為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了,領取養老金的老年人越來越多,而在職繳納社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長此以往,大家都特別擔心今后養老保險基金會不會越來越少,甚至會虧空。
其實針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國家是想了很多辦法的。比如說開放二胎三胎呀,給出各種各樣的利好來鼓勵大家生育呀,還有要推動漸進式延遲退休,要將人們的退休年齡往后延遲一些,不僅這些,國家還在今年推動了個人養老金的落地與發展。給廣大參保人未來的養老問題又增添了一份保障。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明確要開始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了。這個消息一經公布,立刻就引起了大伙的關注。因為近年來大伙越來越重視養老問題了,很多人都覺得只是按部就班的繳納基本養老保險,似乎已經不能滿足自己對老年生活高質量的要求了。那么在養老保險第一支柱不夠用的前提下,又沒有享受第二支柱也就是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的資格,就只能考慮第三支柱,也就是個人養老金制度了。
當時我們還說,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到來,意味著給整個養老保險體系補上一塊短板,讓廣大參保人未來的養老生活更加有底氣,這也算是國家為了大伙未來能夠安度晚年給予了一臂之力。個人養老金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國家會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但當時并沒有關于稅收方面的具體優惠政策。
最近好消息傳來!咋回事呢?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上就指出,“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7.5%降為3%。”
看到這可能有朋友不明白了,不都說領養老金,不管領多少錢都是免稅的嗎?其實啊,領取基本養老金確實是不收稅的,不管你每個月領2000元養老金還是1萬元養老金,你領多少養老金都是免稅的。但個人養老金制度和基本養老金是兩碼事。
那么咱們說個人養老金抵扣個稅的優惠是怎么回事呢?咱們來舉個例子,比如說你每個月月薪是8000塊錢,正常來說你的免稅額度不是只有5000塊錢么,剩下的3000元是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的。可假如你繳納了個人養老金,一年繳納1萬2,一個月繳納1000元。那么你就按照2000塊錢來繳納個稅就可以了,又給你免了1000元的額度。
那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的稅負由7.5%降至3%又是咋回事呢?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還要從2018年的一則通知說起,2018年的時候**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了一則通知,這個通知中明確規定:對個人達到規定條件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取稅收,其中25%是免稅的,另外的75%按照10%的比例計算個人所得稅,相當于日后補交的稅率是7.5%。現如今個人養老金把這個7.5%的補交稅負降低至3%,稅負進一步降低了。參保人的利好進一步加大了。
個人所得稅補發工資,個人所得稅app怎么查工資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個人所得稅補發工資,個人所得稅app怎么查工資、個人所得稅補發工資,個人所得稅app怎么查工資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
原創文章,作者:hell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3110257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