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大峽谷(萊蕪大峽谷玻璃棧道)
前沿拓展:
萊蕪大峽谷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九龍大峽谷堪稱萊蕪北部旅游風景線上的奇葩。九龍大峽谷是一條跨越槐樹鄉萊城區大王莊鎮、鹿野鄉、大一條總長約20多公里的大峽谷,因九曲十八彎而得名。在大峽谷深處,完整地保存著原始的自然風光。在這條大峽谷中,最有代表性,景點最多的要數起自“黑龍潭”上溯至“壺口瀑布”的一段,是九龍大峽谷的精華之所在。
從房干旅游區停車場向前行約一公里,但見山峰奇絕,峭壁如削,直插云霄。此是著名的擎天崖,俗稱照壁峰。萊蕪八景之一的“龍潭星現”就在此崖下,黑龍潭就隱在這深谷絕壑之中。黑龍潭共有三個潭,擎天崖之北是三潭。三潭分內外潭,由寬不盈尺的石口相連,口內是內潭,內潭形似亞亞葫蘆,因石壁遮擋,無法窺視內潭全貌,只能望見黑洞似的潭中,霧氣彌漫,瀑布聲若沉雷。嘉靖萊蕪縣志詩曰:“水容漠漠鏡光寒,靈物蜿蜒碧中蟠。一自雷雨繞潭后,野人香火向清壇。”詩中寫的就是此潭,著名的“深潭龍見”景觀就在于此。
去二潭須攀上西崖,北行140米,攀崖下潭即到二潭。置身二潭,北面高山峻拔;南望溝深險絕,三潭之“亞亞葫蘆”盡收眼底,東面絕崖瀑布,飛花濺玉,十分壯觀。攀上二潭東面的石壁,穿過一叢樹林,在峰巒疊嶂深處有一大潭,此為黑龍潭一潭。水呈碧綠,東面瀑布三疊,碎玉飛珠;北邊高山仰止,一巋然巨石橫空出世,呼之欲墜。身置一潭,放眼奇山秀水,面對仙境奧域,心頭百慮頓消,超凡脫俗油然而生。可謂:“龍隱深潭鷹戀峰,赤日照壁見銀星;龍潭風景皆詩意,九龍峽谷盡豪情。” 沿峽谷北上,曲折蜿蜒,走澗越溝。來到一幽靜處,這里沒有瀑布雷鳴,只有鳥兒悅耳的啼叫,疑是桃花園,卻是槐花峪。只見谷底、山崗一派槐林,翠綠欲滴。若春天到來,定會“漫山槐花香,蜜蜂伴花唱”。賞景莫忘趕路,繼續前行。小道時有時無,峽谷越走越深,山越來越險。只見一處:石樹參差不見天,高山突兀不見頂。崖壁怪石嶙峋,犬牙交錯,猙獰陰森,冷風嗖嗖,鳥聲凄凄,谷底一“人”字形深潭,水呈黑綠,使人神驚魄懼,毛骨悚然。逐撥開潭西側的蘆葦叢,快步走出“虎臺北山夾”。
繼續北行,遠遠看到一座潔白的大理石建筑,走近方知是三層巨大巖坡,高約50米,上有三潭,名曰“九女潭”。傳說因玉皇大帝的九個女兒在此沐浴而得名。細品察確有一種仙風道氣之感。此處山高且秀,水闊而柔,野花含媚微笑,青松有意招手,小鳥歡快歌唱,蝴蝶叢間漫舞,上下三個潭中,最令人稱奇的是二潭,瀑布從崖壁緩緩流下,似落銀散珠,艷陽照射流光溢彩。二潭石邦石底,光滑似玉,白膩如脂,是天然大浴盆。流水從一石槽中瀉入三潭,此處即是天女浴后休息的云床。在潔白的大理石般“云床”上,留有她們所坐、所臥、所仰的痕跡。美潭圣景猶未忘,眼前景物又勾魂。只見前面兩山相對,石門洞開,寬約六七米,巧奪天工,是九龍大峽的最窄處。水流沖門而瀉,跌入深潭,潭水墨綠,深不見底,時有魚兒跳躍戲嬉,大概在練“跳龍門”的絕招吧?
稍憩,起步登程,老藤牽衣,古枝攔路,時而側身躲過,時而弓身爬行。經過一段艱難跋涉,見一巨石中開,一半掉落潭畔,從正面看,整塊大石如一把直刺蒼穹的青龍寶劍;從其左看,又如巨筆寫成的“山”字,**蒼勁,山中有潭,潭中有山,山潭相映,妙趣橫生。故此石名曰“潭中山”,此水名為“山中潭”。美景串串,目不暇接,獵奇使然,促我們知難而進。但行走更為艱難。立著的是石壁,踩著的是頑石,雖不再披荊斬棘,為免濕鞋只能跳躍前進,真是“清流伴我行,頑石供我跳”。大約經過一千六百跳,眼前出現了一泓大水,兩岸偉峰高聳,石壁光滑如鏡,毫無落足之點,真個是“山窮水盡,路斷行止”。這就是長約120米的“壺口瀑布”。其口有一塊足有百米長的石梁,呈乳白色,遠處約有百噸重的蘑菇石,下面有一大洞,水自洞口經百米石梁飛竄入潭,遠看酷似巨大“龍頭”,龍頭左右各有大石,形似“龍眼”,洞門是張著的“龍口”,口內可容納十余人,流水經龍口長年噴涌,此處就是聞名的“老龍口”,潭亦稱“龍口潭”,巍巍乎--老龍口匯千溝之水經萬年沖刷,造就了這奇險神秘的景觀。在這段峽谷中還有“三疊潭”、“白龍潭”、“曬龜石”、“神龜守潭”、“龍女床”等20多處風景。
記者 李睿
每逢周末和小長假,濟南市萊蕪區都分外熱鬧,這里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生態資源吸引著大量游客紛至沓來。在雪野湖畔露營,在彩色環湖公路上騎行,尋一處山間民宿享受悠然寧靜,品味鮮美的“一魚三吃”和特色炒雞……
萊蕪區憑借山水相融的自然優勢和豐厚的文化底蘊,不斷創新聚力,將把文旅康養納入全區重點打造的產業體系,全力打造“東強”核心增長極、“南美”靚麗新名片,將萊蕪區建設成為極具生態康養特色的高品質全域旅游目的地。兩年以來,萊蕪區成功創建“山東省文旅康養強縣”和“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兩塊金字招牌,打造了一座宜居宜游的山水之城。
萊蕪區文旅局供圖 攝影:邵凱
全景覆蓋
生態旅游“優等生”
隨著周邊游和自駕游的火熱,萊蕪區成為最受濟南市民青睞的目的地之一。秋天的雪野湖再次迎來旅游旺季,不少游人在長達13.6公里的“彩虹”環湖路上漫步、騎行,在澄澈旖旎的雪野湖邊露營、野炊,流連忘返于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雪野湖是濟南50公里范圍內最大的水域,水面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相當于30個大明湖的水域,有“濟南小洱海”之稱。
繼去年年底獲評第三批“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之后,今年6月,萊蕪區再次獲評首批“山東省文旅康養強縣”的榮譽。兩塊“金字招牌”,既是對一個縣域的綜合承載力、核心吸引力、經濟影響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環境競爭力和創新發展力的重要認可。
萊蕪區文旅局供圖 攝影:邵凱
萊蕪區地處齊魯腹地,“五山兩水一湖一池”的生態稟賦得天獨厚,擁有1個雪野省級旅游度假區、19家A級旅游景區,入眼即是畫、處處皆美景,豐富的山水生態資源和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吸引著游客紛至沓來。近幾年,這座宜游宜居的山水之城,吸引省會城市經濟圈3000多萬人“來一場‘說萊就來’的旅行”,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這座群山環抱、碧波蕩漾的“濟南后花園”。
地處萊蕪區西北部的房干村生態旅游區是遠近聞名的旅游村,村內匯山、水、林、泉、潭、瀑、峽、洞、石等自然景觀于一處,具有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生態環保、農業觀光的特有魅力,森林覆蓋率達97%,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具有“天然氧吧”的美譽。“以前的房干村可以說是窮山惡水,周圍20平方公里都是石山,500畝耕地豐歉由天,是一個進村無路、山上無樹、溝里無水、家里無糧、住的無房的貧困落后山村。”房干生態旅游區運營經理朱英明告訴記者,房干村從昔日的窮山惡水變為今天的園藝式現代新農村,離不開幾代人的開拓創新。
房干旅游生態區九龍大峽谷 萊蕪區文旅局供圖 攝影:王嘯
30多年以前,房干村是一個以鞭炮廠、水泥廠等工業為經濟支柱的村莊,工農業迅猛發展,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生態環境卻惡化了。90年代開始,房干人做出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的決定,開始著手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關停塑料廠、水泥廠、蛭石廠、塑料廠、瓶蓋廠、養殖場等多家村辦企業;治山治水,連續奮戰10個春秋,先后建起42座水庫,修配套環山水渠2.4萬米、環山路60公里;全村2萬余畝宜林荒山全部綠化,共栽植各種生態樹1000余萬棵、經濟樹8萬棵,成為全省森林覆蓋率最高的村莊。
1998年,房干村抓住自身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開發了九龍大峽谷、石云山、夢幻情人谷、音樂谷等100多個旅游景點,村經濟迅速得到全面發展。如今,房干村青山綠水兩相依,成為眾人留戀的世外桃源。目前,房干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也是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示范基地、省級森林旅游示范基地。
房干旅游生態區 夢幻情人谷
房干村只是萊蕪區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的一角縮影,包含其在內的王老村、臥云鋪村等11個村入選省級景區化村莊,茶業口鎮、大王莊鎮、牛泉鎮等一批主題鮮明的特色小鎮和數十個旅游體驗類產品。
不止于此,雪野航空科技體育公園入選首批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雪野養生休閑度假小鎮入選首批省級精品文旅小鎮;萊蕪區依托雪野省級旅游度假區、南部山區,融入全省“山水圣人”中華文化樞軸,建設北部旅游度假休閑帶和南部紅色文化旅游帶,全力打造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勝地。還以省級旅游度假區、國家4A級景區為節點,建設旅游公路串聯各景點,打造“廊道牽引”的全域共振模式,加速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旅游資源向經濟效益轉化,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錦陽關段)保護利用項目列為國家“十四五”文化傳承利用重點項目。近年來,萊蕪全區接待游客、消費總額實現大幅增長,旅游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
齊長城錦陽關段 萊蕪區文旅局供圖 攝影:王嘯
文旅+康養
產業升級迎來新機遇
在雪野養生休閑度假小鎮養生度假,體驗帆船運動;走進房干森林康養旅游基地,暢享天然氧吧;嬴城宏濟堂中醫藥文化產業園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萊蕪本地的道白花丹參等道地藥材實現深加工,有力支撐康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依托山水相融的自然優勢和豐厚的文化底蘊,萊蕪區不斷創新聚力,把文旅康養納入全區重點打造的產業體系,堅持全景覆蓋、全業融合、全局聯動,以文化為引領、旅游為主體、康養為支撐,綜合打造極具生態和齊魯特色的高品質康養旅游目的地。
“萊蕪區獲評山東省文旅康強縣和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全區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注入了強大動力。”萊蕪區文化和****組成員、文化執法大隊大隊長張愛鵬介紹,在創建山東省文旅康養強縣的過程中,創新性的示范做法是創建成功的最大亮點。
雪野湖綠道 萊蕪區文旅局供圖 攝影:邵凱
萊蕪區堅持全空間規劃,立足8大主類、292個旅游資源單體,全區一體、多規合一,高標準編制全域旅游發展等系列規劃,構建“雙核引領、三帶串聯、四區共建、五大集群支撐”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堅持全產業鏈接。把文旅康養納入全區重點打造的產業體系,全力打造“水城、綠城”,以旅游產業化助推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助推全區高質量發展。堅持全要素保障,將全區資源要素系統整合、優化配置,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規劃建設一批鄉村綠道、自行車慢道和健身步道,構建“快行慢游”的路網游覽體系,加快完善全域旅游**服務網絡體系,實現旅游公共服務全域覆蓋。
據悉,萊蕪區內康養機構門類齊全,涵蓋醫療衛生機構1070所,萊蕪醫藥產業園入駐企業42家,養老機構8家,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0家,城鄉日間照料中心31家,農村幸福院358家,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醫養相結合的康養服務體系健全完善。在打造重點文旅康養項目上,萊蕪區精準發力,積極打造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中華嬴秦文化產業園、雪野養生休閑度假小鎮、雪野湖文旅康養綜合體、山楂之戀田園綜合體、嬴城宏濟堂中藥生產項目、房干森林康養旅游基地等32個重大文旅康養項目建設,推動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叫響“雪野山居”“故鄉的云”等高端民宿品牌,大力發展“休閑觀光、醫養結合、農康融合”旅游康養新業態。
萊蕪城區 萊蕪區文旅局供圖 攝影:王嘯
“接下來,萊蕪區將在規劃引領上再發力,在資源整合上再深挖,在招大引強上再突破,在運營管理上再提升,全力推動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張愛鵬表示,下一步,萊蕪區將按照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部署,立足做大做強,在打造“國字號”品牌榮譽上精準發力積極爭創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堅持問題導向,在補短板強弱項上精準發力,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將文旅康養產業發展指標融入各部門日常工作,堅持多部門合作、多系統聯動、多行業協同,推動全區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找準產業支撐點,在打造重點文旅康養項目上精準發力,抓好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魯中茶業抗戰小鎮、華潤江中制藥等重大文旅康養項目建設,推動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新萊蕪”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00547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