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終獎個稅計算方式(2022年1月發放2021年年終獎怎么計算個稅)
前沿拓展:
2022年終獎個稅計算方式
年終獎和當月工資分別計稅。工資就不說了,起征點3500,照對應稅率計算。年終獎每個人的金額除以12個月,得出來的金額去對應稅率,之后用年終獎金額乘以稅率計算出年終獎的納稅額。具體稅率及速算扣正呀破筆調掌怕除數去網上搜一下,很好找
需要說明的是,年終獎單獨計稅的方式每人每年只能使用一次。如果你們單位本年之前考跟已經使用過此種計稅方法了,就不能這么算了,需要把年終獎和當月工資合并計稅。另外,鑒于一年只能用一次,建議你把此種方法用在一年中發放的除了工資以外其他收入項目金額最多的那一次,而不一定非要用在本次年終獎。比如你的年終獎是5000,但是預計6月份的時候會拿到一筆10000元的獎金,那么建議你本月將年終獎和工資合并計稅,6月的時候10000元再拿出來單獨計稅
網友小羅提問:“我在一家公司工作1年多了,每個月工資是6800元,前兩天查了一下自己的社保繳費基數,是8000多元,比我的工資要高很多,這是為什么?社保繳費基數不是根據我每個月的工資來確定的么?”
吳老師解答:
社保繳費基數的確定與工資收入有關,但并不是簡單地與當前月工資劃等號。
根據相關規定,當年度個人社保繳費基數應按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確定。
按照本市現行規定,一個繳費年度是從當年7月至次年6月。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對應的是上一自然年,即上年的1月至12月期間,單位支付給職工個人的工資總額,平均到每個月的金額。對上年工作不滿一年的職工,按照工資總額除以實際工作月數來計算。
計算公式為:職工月平均工資收入=××年度職工個人的工資總額÷實際月數(≤12)。
職工月平均工資收入是按國家統計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項目,包括計時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等個人應繳納部分。
舉個例子:小羅2021年全年應發工資為:1月至12月工資7000元/月,12月年終獎金12000元。那么小羅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為:(7000元×12+12000元)÷12月=8000元/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社保繳費基數有上、下限。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低于本市當年公布的繳費基數下限的,根據基數下限繳費;高于繳費基數上限的,高出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
2022上海落戶政策社保基數新規定
7月5日,上海人社局公布了本市2022年度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具體數據為本市社保繳費基數的上限調整為34188元/月,下限為6520元/月。
按照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每年應核定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
本市2021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1396元/月。
按此計算,2022年7月1日起,本市社保繳費基數的上限調整為34188元/月。社保繳費基數下限應為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
考慮到本輪**肺炎**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為減輕企業負擔,本市社保繳費基數的下限按照2020年、2021年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算術平均值的60%確定,自2022年7月1日起調整為6520元/月。
2021上海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11396元/月
2022(7月開始)上海平均社保繳費基數:11396元/月(落戶仍維持現有基數標準10338元作為參考水平)
2022上海社保繳費基數上限:34188元/月
2022上海社保繳費基數下限:6520元/月
居轉戶中,社保和個稅的繳納要符合“市場化評價標準”是怎么一個標準?
根據現行落戶政策要求,居住證持有期間需要按照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1倍、1.3倍、2倍、3倍基數繳納社保才算是符合市場化標準。
社保繳納的具體倍數需要根據申請人自己選擇的居轉戶落戶通道來確定。
不同的落戶方式要求也不完全一樣,具體如下:
1.中級職稱,前三年達到平均,近4年36個月及申報當月滿足1.3倍以上社保基數;
2.7年2倍社保基數,前三年達到平均,近4年36個月及申報當月滿足2倍社保基數;
3.5年3倍社保基數,第一年達到平均,近4年36個月及申報當月滿足3倍社保基數。
上海落戶政策對社保個稅是有最低標準的。最低社保、個稅的人肯定是不符合的。下圖是歷年上海社保基數,可自行計算是否符合每年的基數要求。
更多落戶上海方面疑問,歡迎關注“吳清在上海”公眾號。幫您解決上海落戶、學歷提升、職稱、教育升學等方面疑難問題。
拓展知識:
2022年終獎個稅計算方式
年終獎個稅2022年怎么算
年終獎個稅2022年怎么算,年終獎將在2022年1月1日起,并入綜合所得計稅,這是強制的,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高收入人群可能繳納更多的個稅,年終獎個稅2022年怎么算。
年終獎個稅2022年怎么算1
自2022年1月1日起,年終獎要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了,而不是再像目前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再按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國家**曾于2018年12月發布《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其中規定,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國家**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簡稱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 × 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當然,根據該規定,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其實,這是我國進行個稅改革后的一個過渡性政策,為期三年,到今年底期滿。
也就是說從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這也意味著,如果今年年底前取得的年終獎,還可以在兩種計稅方式中任選其一,即單獨計稅和合并計稅。但如果明年1月份再取得年終獎,即便這部分獎金是屬于2021年的獎勵,也只能按照合并計稅一種方式繳稅了。
此外,根據之前的規定,單位發給個人用于預防新型冠狀**感染的肺炎的藥品、醫療用品和防護用品等實物(不包括現金),不計入工資、薪金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這一規定也將于今年年底到期。
年終獎個稅2022年怎么算2
自2022年1月1日起,年終獎并入綜合所得來計稅,有人拿到的年終獎可能會少了,也有人到手的年終獎會變多。
為什么年終獎要并入綜合所得?
過去的稅法是工資按月交稅,年終獎按年交稅。因為年終獎也并入工資按月交稅,會有一個月的稅特別高,這樣就不公平了。
自2019年1月1日新稅法實施,我們的工資執行“年度匯算清繳制”,雖然個稅還是按月繳納,但是實際的繳稅額是按年度來計算的,繳少了補繳,繳多了退稅。
這樣一來工資和年終獎都是按年計稅,所以年終獎就沒有必要再單獨計稅了。
另外,這不是新政策。其實這項制度,自2019年新稅法實施時,就寫進去了。只是當時考慮各種歷史因素,對“年終獎”設了一個3年的過渡期,現在到期了。
2021年的年終獎算2021年,還是2022年?
按照實際取得年終獎的日期來計稅!
如果公司在12月份發了年終獎,按2021年政策,年終獎單獨計稅。如果公司在2022年1月份發年終獎,按2022年政策,年終獎要綜合計稅。
公司如果提前發年終獎,就可以單獨計稅嗎?
不一定!年終獎單獨計稅,一年只能享受一次。我相信大部分人2020年的年終獎是在2021年發的,也就是說我們已經享受過一次了,所以就算提前發年終獎,也還是要并入綜合所得。
年終獎是單獨計稅劃算,還是綜合計稅劃算?
年終獎單獨計稅方法
年終獎綜合計算方法
對于高收入人群,單獨計稅劃算。對于中低收入人群,綜合計稅劃算,而且到手的年終獎可能還會變多。
舉個例子:老王月薪6000元,五險一金每月負擔500元,上有兩位老人,下有一個孩子,所以每月的專項附加扣除有3000元。老王的年終獎有36000元。此外,無其它收入。
很顯然,實行綜合計稅后,老王的個稅交少了,到手的錢變多了。之所以會這樣,只要是因為老王的工資收入不高,還有很多免征稅額度。年終獎并進來,正好把這些額度用掉了,所以交的.稅就少了。
如果是高收入人群,本來免征額度就不夠用。加上年終獎,可能會讓自己的稅率提升一檔,繳納更多的個稅。
年終獎將在2022年1月1日起,并入綜合所得計稅,這是強制的,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在這種情況下:
全年應納稅額所得額≤0元,年終獎并入綜合所得,更節稅;
0元≤全年應納稅額所得額≤36000元,兩種方式交的個稅一樣多;
36000元≤全年應納稅額所得額,將交更多的個稅。
年終獎個稅2022年怎么算3
按照年終獎繳納個稅算法,年終獎在到達計稅臨界點時,會出現“寧可少千元不要超1元”的情況,因此需要合理個人所得稅管理。在新的稅率表下,此前的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管理區間也將會有所調整,具體有6大個人所得稅管理區間,如下:
14萬年終獎個稅省2萬
根據年終獎個稅新舊對比,測算出減稅幅度。
假設每月的平均收入已經超過5000元,單純計算年終獎個稅的問題。
測算,有2個區間的年終獎個稅減稅幅度很大,分別是1.8萬到3.6萬,減稅幅度近70%。年終獎3萬,按照老方法需要繳納2895元個稅,新的個稅方法只需要繳納900萬,減少1995元或69%。
另一個是10.8萬到14.4萬,減稅幅度近60%。年終獎14萬,過去繳納方法需要33995元,新的個稅繳納方法只要13790元,減少了20205萬,減少幅度接近60%。
第三個減**度較大的是5.4萬到10.8萬,減稅幅度近50%,10萬年終獎減稅近1萬。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編輯,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120151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