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責任有限公司的條件(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申請人是)
前沿拓展:
申請責任有限公司的條件
D
題目解析: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應當符合下列條件:(1)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于**幣三千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不低于**幣六千萬元;(2)累計債券余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百分之四十;3)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4)籌集的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5)債券的利率不超過國務院限定的利率水平;(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公司申請公司債券上市交易,應當符合下列條件:(1)公司債券的期限為一年以上;(2)公司債券實際發行額不少于**幣五千萬元;(3)公司申請債券上市時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債券發行條件。
在利益的巨大誘惑面前,人性的劣根性終于撕下偽善的面具,深淵般的黑暗終將顯露無疑——佚名
上一次寫雇主責任險的文章還是一年之前,今天之所以再寫一篇雇主責任險文章,起因是今天下午去見的一個客戶公司今年年初發生的一起真實事情,同時跟現在當下的大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昨天刷遍朋友圈的華為任總的文章相信大家都看了,“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一個了不起的民族企業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普通的中小型企業了。
今天我的文章主要分為4個部分
(1):客戶的小故事
(2):狹義和廣義的工傷
(3):何先生的經歷
(4):給企業的建議
這是黃凱工作室2022年分享的第壹篇原創文章,共4428字,感謝您的閱讀
壹:一個客戶的小故事
今天下午,我去光明拜訪了一個企業客戶,這個客戶也是我之前理賠過的雇主責任險老客戶幫我轉介紹的,客戶問的問題都非常專業,對工傷這一塊也是非常熟悉,客戶一上來就跟我說我們今年打算買雇主責任險,不買之前的團意險了,你們有啥好的雇主責任險方案推薦。
當時我也挺好奇的,因為我之前接觸的大部分客戶只了解團意險不太了解雇主責任險,很少客戶一上來就直接要求雇主責任險方案的,細問之下才知道,客戶公司背后原來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客戶公司背景,客戶公司是做芯片設計研發這一塊的,目前已經拿到了B輪2個多億的融資,公司人數其實不多,總共也才70多號人,公司規劃是今年年底要擴張到100人以上,屬于成長創新型企業。
今年1月份的時候,有一個工程師早上上班的路上,在人行道上被一輛送外賣的電動車撞到,因為當時電動車速度比較快,這個員工被撞倒摔倒在旁邊的石柱上,導致手腕和手指多次骨折,當時也報了交警,后面交警判定外賣小哥全責。
員工去醫院看病總共是花了3萬多醫藥費,當時是送外賣的小哥墊付的,因為外賣小哥公司有買騎手第三者責任險,醫藥費大部分可以報銷,誤工費小哥就不愿意承擔,一直到現在也沒有給。
休息期間企業跟員工協商按照病假60%發放工資,員工也同意了,員工月平均工資在2.5萬左右,有時候加上項目獎勵高的時候四五萬的時候也有,最后企業跟員工協商按照2.5萬×60%=15000去給員工發放病假期間的工資,員工出院之后休息了2個月。
員工在醫院治病期間,自己也在網上搜索關于工傷這些事情,后面也找一些朋友了解到他這種情況是可以報工傷的,然后就主動問企業那邊有沒有幫忙報工傷,后面企業去走了工傷流程,因為有交警的定責報告以及早上上班的交通軌跡,4月份的時候工傷認定書下來了。
員工后面又去做了工傷傷殘鑒定,7月份的時候傷殘鑒定等級也出來了,工傷8級傷殘,8月初的時候,員工跟公司提出想要離職的想法,說想要休息一段時間先調理一下身體再上班,然后就跟公司聊賠償的事,要求公司賠償15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員工發生工傷,并不是工傷保險全部報銷
還有一些責任是需要企業承擔的,這張表紅色部分就是需要企業承擔的法定賠償責任,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醫藥費自費藥,誤工費,護理費
員工自己也去網上了解了,就是按照自己月平均工資15個月,因為員工的平均工資2.5萬+項目獎金和年終獎什么的,去年的月平均工資算下來差不多有3.4萬左右,當時員工就要求企業賠償3.4萬×15月=51萬左右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企業其實每年都有給員工買意外險+重大疾病+疾病身故,一個人的保費差不多500多塊錢,企業負責人也大概問了一下意外險那邊可以賠償多少錢,因為意外險想要理賠還需要再去做一個人身傷殘鑒定,按照保險公司過往的評殘經驗,大概是9級人身傷殘,可以賠償差不多6萬塊。
后面負責人自己也去網上搜索相關信息,同時找公司法務和一些律師這一塊的朋友了解,自己粗略算了一下,確實員工離職的時候企業需要賠償員工51萬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因為團意險那邊差不多可以賠償6萬左右,老板的意思就是最多賠償51萬-6萬=45萬,因為意外險可以賠償6萬。
員工當時不同意賠償45萬,員工自己去網上了解到團意險只是福利性質,不能抵扣企業需要承擔的賠償責任,明確的跟負責人說了這些,負責人然后去網上了解了同時也找相關人士咨詢,了解到確實是這樣,就給老板說了這個情況。
老板當時是有一點生氣的,老板說買這個保險一年一個人花了500多,但是真的發生工傷對于企業來說沒有什么幫助,老板當時說今年看下要不要再花錢買這個保險,或者今年選一個更好的方案可以兼顧幫助企業轉移風險的。
保障員工的意外險有兩種,團體意外險和雇主責任險
兩個險種都可以保障員工意外,但是兩個險種的性質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我會優先建議企業配置雇主責任險,因為雇主責任險不僅可以給予員工福利,還能幫助企業轉移用工風險
負責人跟我說,企業最后跟員工協商賠償51萬解除勞動合同,然后意外險那邊6萬塊錢企業就不管了,讓員工自己去找保險公司賠償,能不能拿到就看員工自己了,企業不會幫員工去處理這6萬塊的理賠。
負責人說經歷過這一次,自己也學到了很多,以前對工傷和團意險這些只是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并不知道里面還有這么多學問,所以這一次負責人就明確給我說需要買雇主責任險,可以說真的是吃一塹,長一智吧,只有吃過虧才會更有感觸。
因為客戶公司人均有500多的預算,所以我今年給客戶規劃的方案是組合型搭配方案,雇主責任險+團意險(重大疾病+疾病身故),這樣組合搭配下來人均預算比他們之前的一個人高了大概50多塊錢,但是保障責任比他們之前的真的是多了很多。
既可以兼顧員工福利,同時還能幫助企業轉移工傷風險,如果客戶去年是配置我今年規劃的組合方案,企業需要承擔的這51萬賠償,我的雇主責任險方案可以全部報銷。
貳:狹義和廣義的工傷
我發現在跟很多企業HR溝通的時候,他們都喜歡說,我們公司是研發型企業,都是在辦公室上班的人,不會發生工傷的,所以沒有必要買雇主責任險。
他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在很多人的認知里面,工傷只會發生在工廠和一些高風險的職業,辦公室文職和研發人員是很安全的不會發生工傷,但是這樣其實是一個誤區。
工傷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
狹義的工傷:員工在工作期間或者工作崗位發生的風險,這種最常見的就是工廠以及一些高風險的職業,這個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廣義的工傷:員工上下班路上發生的非本人負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企業名義組織的團建,員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的意外等。
員工工資越高,間接來說對于企業的風險也會越高,因為萬一員工發生工傷,企業需要承擔的賠償金額就會越高。
就我自己的客戶今年發生的4起工傷案例,基本都是研發型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員工早上和晚上上下班的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只要員工不是闖紅燈或者逆行等行為,基本都是對方全責或者主要責任,這樣員工就符合工傷條件。
叁:何先生的故事
何先生是2021年5月25號晚上11點多加的我微信,正好當時我寫的一篇文章剛剛發布(團意險賠了20萬,**判決企業繼續承擔賠償責任),何先生最近一直在網上瀏覽尋找相關的文章,看到我文章就加了我微信,然后從晚上十一點多聊到十二點多,感觸挺深的。
何先生是河北邯鄲一個長途運輸車小老板,主要經營長途運輸這一塊,掛靠在河北某運輸公司旗下,請了4個司機跑長途運輸,2020年10月份司機在河北某高速上面發生車禍撞到前面的車子,致使另外一位在睡覺的司機當場**亡,**亡的這位司機是和何先生的堂哥,一個家族,兩家相隔幾十米距離。
因為事故涉及第三人,所以三方共同承擔賠償責任,開車的貨車司機,對方貨車司機,還有何先生本人,最后分攤到何先生本人需要承擔的責任是59萬。
何先生本人也非常有保險意識,退伍兵人出身,給車子上的人員買了3份保險,一份平安的駕乘險50萬保額,一份人壽的團意險50萬保額,一份中華聯合的車上人員責任險10萬保額。
因為是嫂子,關系也不錯,當時就口頭協商,3份保險合計理賠110萬,加上對方車險可以理賠30萬,開車的貨車司機再拿18萬,貨車司機不同意,最后只同意拿15萬,何先生本人再出20萬。
總共賠償給嫂子:50萬+50萬+10萬+30萬+15萬+20萬=175萬。當時嫂子也是同意的,年底的時候保險理賠款合計140萬已經支付給嫂子,司機賠償的15萬和何先生賠償的20萬打算年后**了再給。
過完年的時候,嫂子又不同意這175萬的賠償,要求何先生在175萬賠償的基礎上再賠償29萬,理由是何先生需要承擔的責任總共是59萬,中華聯合的車上人員責任險10萬可抵扣何先生承擔的59萬責任,59萬減去10萬還有49萬,49萬拋去何先生同意理賠的20萬,還有29萬的差額。
**人壽50萬團意險是人身保險不能抵扣企業的賠償責任,何先生也表示認可,關于平安的駕乘險50萬,因為是平安財險出的,何先生認為是財產保險,可以抵扣他的賠償責任,現在嫂子那邊的律師告訴她,駕乘險也算人身保險,也是不能抵扣企業的賠償責任,所以4月份再次**何先生。
《保險法》第三十九條:
投保人為與其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投保人身保險,不得指定被保險人及其近親屬以外的人為受益人
2021年8月份結案,**判決平安財險出的駕乘險屬于財產險,不屬于人身保險,可以抵扣企業需要承擔的賠償責任,所以何先生不用再賠償嫂子費用,如果一旦平安駕乘險判定為人身保險,何先生總共需要賠償嫂子49萬。
肆:給企業的建議
我們我們都愿意去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心是善良的,但是古語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學會用法律方式保護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做企業挺不容易的,尤其是接下來的經濟下行周期,越是不好**的時候,人性越會體現的淋漓盡致,員工萬一發生工傷風險,肯定希望可以盡可能的多拿一些賠償,這一點無可厚非。
不要用金錢去考驗人性,人性不一定經得起考驗。
所以在面對企業客戶想買意外險的時候,我都會先問一句,你們企業花錢給員工買這個保險,只是為了給員工福利,還是說希望在幫助企業轉移風險的基礎上再給員工一些福利,先明白企業花錢買保險的目的,然后再尋找相應的保障方案,這樣就不會買錯。
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我個人其實會更建議優先配置雇主責任險,因為大部分中小企業老板花錢給員工買保險的主要目的,其實還是為了轉移企業風險,轉移風險的同時再給員工一部分福利待遇。
如果預算充足的話,可以再配置一些重大疾病和疾病身故責任,如果還有預算就可以加上疾病門診和疾病住院這些責任,針對企業的高端團隊或者外籍人士,團體高端醫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拓展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九賢互聯網實用分享網小編,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m.uuuxu.com/20220909470410.html